商家叫卖声吵煞人 杜绝噪音还需自律本报记者 姚力 实习生 王涛
“手表大甩卖每只18元”、“本店水果大优惠……”假如从早到晚你都被这样的叫卖声所包围,相信你一定要叫苦连天了。近日,家住杭州汽车东站附近的马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家附近的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招揽生意,每天都会用高音喇叭进行促销,她和家人都被吵得头晕脑胀。她说,这种做法也许能吸引来消费者,但是对居住在周边的住户来说却无异于灾难。 为了了解该地区商业噪声的情况,昨日上午,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记者在天城路靠近汽车东站的百米路段上看到,该路段有十余家大小不等的商店,有手机卖场、水果超市、“2元店”……记者留意到,这些商店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意,大多都安上了喇叭,这些商铺用喇叭重复播放广告词来招揽顾客,有的商店则播放劲歌来吸引顾客。 “那些促销词,我们每个人都背得出来。”谈起商业噪音,家住艮山东路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家楼下就有一家店铺经常用高音喇叭放着各种促销广告,这种声音从早上8点半开始一直会持续到晚上10点多商贩收摊回家才罢休。张先生愤愤地说:“平常我连窗子都不敢开,一开窗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会被吵得无法入睡。” “这又不是噪音,只是搞促销嘛。”对于噪音问题,一些商家则表现得颇为不屑,也不明白噪声超标其实是一种违法行为。一名商店工作人员说:“这一带是热闹的商业区,人流量比较大,播放一些促销的叫卖声很正常,谁不这样做谁就要吃亏,做生意搞促销嘛。”不过不少店主也表示,如果确实对居民有影响,他们会将音量尽量降低一些 据了解,商业噪声属社会生活类噪声,和工业类噪声、交通运输噪声一样,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对人造成危害。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在家里正常说话的声音为40分贝,而人们所能承受的噪声标准是:居住商业区白天不高于60分贝,晚上不高于50分贝。 “制造商业噪音违法吗?这又该怎么管?”记者从环保部门了解到,对这样的商业类的噪音,《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里有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等,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表示,只要接到群众举报,警方就会依法查处。不过,由于取证难等问题,在处理这种噪音扰民案时,真正予以处罚的很少,绝大部分只能劝告。 “希望环保、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联合行动,管一管购物场所的噪声”。有关人士表示,对商业噪音的问题,环保部门应提请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形成合力。必要时,各地可结合实际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不过他还指出,要消除商业噪声,关键还在于商家本身的素质,一些大的商家就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只有商家自身素质提高了,这个问题才能最终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