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法制办于2月25日全文公布《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此前不少人预测,这个条例可能会给私人保镖一个说法。但公布的草案并未对保安公司是否可提供个人人身保安服务给予明确规定,只是笼统规定了保安公司的服务活动,即“保安服务企业可以通过人力防范、技术防范手段提供门卫、巡逻、守护、武装守护押运等安全防范服务”。
“私人保镖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法律不认可并不代表不存在。”一位业内人士说。
私人保镖这个行业在中国已经消失了几十年,近年来又悄然“兴起”。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私人保镖行业在法律上得不到明确认可,一些公司便以各种名义注册,却暗地里承接私人保镖的业务。
揭开私人保镖的神秘面纱——
“富人安全”催生新行当 “本公司招聘私人保镖,要求:退役军人,至少荣立过一次二等功,年龄在20周岁至30周岁之间,男身高在1.77米以上,女身高在1.66米以上,受过擒拿格斗训练,熟练驾驶,面相普通,无明显特征。”2月17日,记者在网上一个论坛里发现了这样一则招聘信息。
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些以商务咨询、商务调查中心或安保公司等各种名义注册,却暗地里对外承接私人保镖业务的公司纷纷冒了出来。
这些公司为规避法律风险,一般会用一些千奇百怪的称谓来描述私人保镖,比如安全顾问、随卫、个人保护专家、贴身护卫等。
社会上的各种保安公司,其服务对象也仅局限于一些企事业单位,不得承接私人保镖业务。但市场对私人保镖客观上的需求,促使了一些地下保镖公司迅速发展。
“私人保镖这种特殊职业再度出现,正反映了市场与社会的双重需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私人保镖在知名演艺人员、私人老板等某些特定高收入阶层中出现,标志着私人保镖在我国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市场。” 2月19日,记者在一家“调查公司”网站上看到“个人贴身安全特卫服务”。记者发现这家公司网站上没有详细的地址,只有一手机号和一个QQ号作为联系方式。记者随后以客户身份拨通这个手机号。一名自称“宋经理”的男士警惕地询问了记者一些基本情况后,便介绍起业务:“我们客户群主要有两类:一是担心自身安全会有危险的人,二是自身安全已经受到威胁或恐吓的人。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当记者问及“介绍保镖是否得到工商部门的批准”时,这位“宋经理”答道:“没有。我们是以介绍驾驶员、文秘的名义介绍,这不算违法。”
在随后的调查中,记者按报纸上和网络上的广告,以客户身份对北京多家商务咨询、商务调查中心或安保公司进行暗访,发现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地私下承接私人保镖业务。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明星和有钱人多如牛毛,私人保镖的需求量不在少数。”一位业内人士称,因为私人保镖身份很隐秘,他们多以司机、秘书或助理的身份出现,所以根本无法统计出一个确切数字。
私人保镖“行规” “我们招聘私人保镖,除要求身怀绝技外,基本上是大学学历,还会英语、开车等技能。”北京一家商务咨询公司的老总说,“一般来说,在录用后,我们还要对员工进行三至六个月的强化训练,包括拳击、体能、散打、擒拿等多项训练。同时,经过一些法律、礼仪、医务急救等项目的培训,最终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公司对私人保镖的审查也很严格,需要有公安机关出具证明,证明此人没有过犯罪记录,另外还要有3个月的观察试用期。”北京一家商务咨询公司的老总表示,“必须慎重一些,本来这个行业目前就存在不少非议,我们不能自己砸自己的饭碗。”
据悉,私人保镖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部队退役的优秀士官,二是从全国各大武术院校毕业并取得过优秀实战比赛成绩的运动员。记者在采访中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商界女性的私人保镖小赵,小赵告诉记者,“我参军入伍后,被选拔到特种部队,在这4年中,我掌握了通讯、驾驶等本领,也学会了擒拿格斗,一退役就到这家公司上班”。 小赵还告诉记者:“我国法律严禁私人持有枪械,所以做私人保镖必须有徒手制敌的本领。公司要求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必须控制在刑法所规定的正当防卫范畴内,所能做的不是主动进攻,只是被动防御。”
另外,小赵还表示:“我不喜欢自己目前的工作,得随时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每天都提心吊胆的。我现在工作具体做什么,连父母也不敢告诉。”
小张是一名退伍军人,现为北京某房地产公司老总的私人保镖,他说:“由于保镖处理的私人事务较多,他们往往会看到许多人所看不到的更真实的一面。那么,私人保镖的一项重要职业行规,就是对外界永远保持沉默。”
“公司严禁私人保镖袭击他人和参与违法活动。同时,对客户也有严格的保镖输送原则,特别是对每一个客户聘请私人保镖的目的都进行严格把关。”北京一家保安公司的经理介绍,“如果雇主是企业,则要提供营业执照及相关有效证件。如果雇主是自然人,要提供身份证及公安机关无违法犯罪的证明。如果客户做违法的事情,给再多的钱我们也不接单子。”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一名保镖的年收入在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这是由保镖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决定的。保镖的收费,一般由市场调节,以雇主与保镖公司的合同协商为准。
关于私人保镖的法律探讨——
“介于守法和违法之间” 1997年11月6日,公安部公布施行的《关于清理整顿保安服务行业的决定》中明确规定:经营“私人保镖式”安全服务等违禁项目的,属清理整顿的内容。
2000年3月1日,公安部公布施行的《关于保安服务公司规范管理的若干规定》第11条再次明确规定:“保安服务公司不得提供个人人身保安服务。”依照公安部规定的精神,一些地方性法规对私人保镖也作了禁止性规定。
在接受采访时,一些人士却对私人保镖的出现表示可以理解。“找私人保镖是保证自己在安全的时候更安全,在不安全的时候能化解危险。”北京市直机关的一名姓张的公务员认为,“私人保镖在现实生活中有其积极意义与价值。它的存在,填补了社会治安管理机制中的空白,弥补了官方警力的不足。”
“由于我国目前欠缺相应的法律对私人保镖服务予以规范,导致各保安公司只能以提供其他合法服务的名义向客户提供私人保镖服务。”北京中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立元说,虽然这种服务在保安公司、雇主和私人保镖之间建立了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但事实上这种关系的建立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因缺乏合法性,通过合同约定的三方权利义务在发生纠纷时能否得到认定;私人保镖执行职务时的侵权责任应如何认定和承担等等。
近年来,私人保镖违法时有发生,他们帮人打架、追债、跟踪、偷拍他人隐私,甚至从事杀人等违法犯罪活动,无论对于社会还是雇主本身,这都是一种不安全因素。
“在法律没有正式认可之前,私人保镖这一行就是介于守法和违法之间。”北京一家商务咨询公司的负责人说,“公司面前有一道法律红线,我们与它只有一步之遥,不小心超越雷池,损害的就是整个行业的发展。”
要走出地下状态需得到法律肯定 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齐善鸿教授认为,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产物,私人保镖成为一种特殊职业是必然的,是对社会保障不足以满足一些特殊人群需要的有益补充。
“私人保镖的解禁,强化法律监管是关键。”李成言认为,“私人保镖引发的一些违法犯罪问题是法律监管缺失的结果而非私人保镖业务或职业存在使然。只要私人保镖为雇主提供的服务不超出法律赋予公民的自卫性权利的范围,其行为就不会被视为非法。”
“私人保镖要走出地下状态需得到法律的肯定。鉴于私人保镖服务性质的特殊性,法律在承认其存在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对其的监管。”杜立元认为,法律对私人保镖进行适度限制是极其必要的,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是规范私人保镖业务的一个基本要求。将私人保镖纳入保安管理的范围、严格规定私人保镖应具备的资质、限定私人保镖的聘期程序、禁止私聘私人保镖等都是立法应重点规范的对象。 杜立元说,立法应平衡保安公司、雇主及私人保镖三方的合法权益,如严格限制私人保镖业务的具体服务范围,明确私人保镖的职权及具体服务的形式要求,明确保安公司、雇主和私人保镖的权利义务,理顺各种民事法律关系,优先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由私人保镖因执行职务造成的不法损害应允许受害人追究雇主甚至是保安公司的责任等。
此外,在立法对私人保镖予以规范的同时,执法和司法部门还要加强监管,这样才能趋利避害,让私人保镖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据《瞭望》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