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就在
你我一念之间南湖监狱和一监的这场联合座谈会值得你我一看本报记者 蔡亮
一个好端端的人,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在犯罪的过程中,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抉择?善与恶,是如何在一念之间转换的?最近,浙江南湖监狱和浙江第一监狱共同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到会的民警和服刑人员讨论的正是这样一个话题:善恶一念间。 服刑人员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和感悟,加上民警的点评,相信能给不少人带来一些启示。
勿以恶小而为之 钱某入狱前,是一名国家干部,在某市的一个经济开发区工作。 “因为我手中有权,有的人想从我这里牟利,就上门来给我送东西。”起先,钱某不为所动。“甚至有人想送我整套的别墅,我当然知道他们是有目的的。当时,我一次次地拒绝了。” 然而,上门的人多了,钱某的意志开始动摇。他想,大的东西不能要,小东西应该问题不大。有一年春节,有人上门来拜年,掏出了一些小红包。“里面都是几百上千块的现金,他们说起来只是送个吉利。我想,几十上百万的房子我都已经推掉好多了,这些礼金数额不大,再不收就有点对不起自己了。”于是,从此以后逢年过节,钱某就开始一千两千地收起了礼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钱某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几百上千块的礼金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贪念。数千元、上万元、几万元……钱某开始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敛财。最终,他没能逃脱法律的惩罚。 “现在,我觉得那句老话说得真对: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经历过善恶抉择的一名服刑人员,我想说,恶事不论大小,都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去做。”
不要为一念之差而后悔 王某的犯罪经历让许多人都感到惋惜。入狱前,王某是某镇政府的团支部书记。 当时,王某所在的镇正在进行开发,常常需要征地。而征地过程中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让王某很看不惯。“有个别人欺负农民不懂法,从农民手里廉价征来土地,然后再高价卖给开发商。看到农民利益受损,我很想替他们出这口气。”于是,他利用自己为单位保管资金的机会,把征地款拿走了。 “当时,我满脑子想的是这样可以伸张正义,让那伙不法人员拿不到钱。这个念头让我不顾后果实施了这种行为。可等自己清醒过来,才发现错误犯大了。”尽管王某的初衷是为利益受损的农民出口气,但这并不能成为他逃脱法律惩罚的理由。 王某说,如果当初自己通过正常的“善”的渠道向司法机关举报,而不是选择“恶”的犯罪方式,自己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但当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回头已经晚了。一念之差就触犯了法律,让我后悔不迭。”
不要跨错了善与恶的门槛 “虽然我们这些人因为恶念膨胀犯了罪,但是我们的心中也是有善念的。”服刑人员蒋某讲述的故事虽不是自己的经历,却也发人深省。 “那是我一名同犯的亲身经历。一次,他在火车上作案,偷了一个人的几百元钱。下火车后,他碰到一位女学生因为在火车上被人偷走了路费,回不了家,正在那里哭。他看到后心里十分难受。在他看来,这钱虽然不是自己偷的,但女孩的惨相让他觉得自己的行为非常不光彩。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他把自己偷来的钱全部送给了这个女孩。” “尽管此事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让我看到了同样一个人在短短几十分钟内竟然做出了善恶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蒋某说,其实绝大多数服刑人员在犯罪前,思想上都有过善念与恶念的斗争,只是在利益的诱惑面前选择了恶,才导致今天身陷囹圄。 “我想奉劝大家,在善恶的门槛前,千万要停下来仔细看一看,冷静想一想。因为如果跨错了门槛,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民警点评: (浙江第一监狱教育改造科副科长、心理咨询师朱国强) 法国思想家卢梭对善与恶有这样一个评论:善良的人在世间为自己找到了天堂,恶毒的人在世间领受自己的地狱。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善或恶的思想决定了对自己命运的选择。 行动发于意念,意念的善恶一旦付诸行动,其结果就是泾渭分明。许多人的犯罪动机,就是在这一念之间。善恶之念的转变往往是一瞬间的,因为善与恶这个矛盾体总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相互对抗。 那么,怎样让自己在善恶一念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呢?那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运用善的力量来对抗恶的力量,用仁爱、宽容、勇气、公正等等来消除自己的恶念,同时来影响周围的人。如果能做到这样,就能使自己在善恶一念间选择善而摒弃恶,进而影响今后的整个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