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暗访发现: 小作坊黑心棉暗中兜售 两元店假名牌公开上架 接到记者举报,执法部门快速出击扫荡假劣商品

撕开被套,黑心棉露出真相
年关将至,又一个消费旺季来临了。近日,本报接到一些读者报料称,他们身边制假售假的情况还时有发现,甚至“黑心棉”都再度现身。为此,本报记者兵分两路,赴实地进行了暗访。
随着冷空气降临,一些群众又忙着到商场、便利店采购棉被。为此,一些利益熏心的不法商人又萌生了生产销售“黑心棉”的念头——利用破旧毛线、化纤、布料等边角料制作棉被的内芯。近日,记者就接到这么一起关于生产“黑心棉”的举报。于是,记者实地暗访后,联合台州市路桥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从一棉被加工小作坊内“揪”出20床“黑心棉”。 黑乎乎的棉絮16元一床 近日,记者接到台州市读者何先生的举报,称在路桥区桐屿街道某村,有一棉被加工小作坊在生产和销售“黑心棉”。11月21日,记者来到何先生所说的地点实地暗访。 这个棉被加工小作坊位于104国道附近,门口摆放着一些成品棉被。记者推开门,看到一位中年女子正在利用机器加工棉被,屋里堆放着大量原料和成品,一名工人则正戴着口罩在弹棉花。店里棉絮飞扬,屋里堆放的棉花是白色的,无法判断是不是“黑心棉”。
记者的突然到来让中年女人吃惊不小,记者急忙解释是为批发棉被而来,这才让她渐渐放松了警惕。一切都看似正常,举报者所称的“黑心棉”究竟在哪里呢? “8斤的棉被22元一床……”见有生意上门,中年女子操着本地口音开始推销起她的产品来。“有什么更便宜的成品棉被吗?”为了能够找到“黑心棉”,记者打断了这位中年女子的话。这时,这位中年女子迟疑了一会儿,从二楼拿出一床棉被,摆在记者的面前。透过这床棉被,记者隐隐约约地看到棉被的内芯是黑乎乎的,与崭新的背面极不相称。 “这种棉被质量很差的。”中年女人介绍说,这样的棉被最低16元一床,如果需要的话,她可以帮忙送货到家。
执法人员当场查获黑心棉20床 第二天上午9时许,记者与路桥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取得了联系,将暗访情况作了反映。十多分钟后,记者与质监稽查人员驱车直扑棉被加工小作坊。 面对稽查人员的突然出现,那位中年女子并没有露出惊慌之色,连说没有生产“黑心棉”。记者跟随执法人员从一楼检查到五楼,也均未发现一床“黑心棉”。 正当我们要离开作坊时,记者突然看到一楼的夹层里似有两大袋包装物。于是,记者立即与稽查队杨副队长来到夹层,翻开袋子,发现全部是加工好的棉被。杨副队长将其中一床棉被撕开检查,一些旧布料、化纤布等杂物露了脸。 杨副队长告诉记者,这些“黑心棉”的内芯是用破旧毛线、化纤、布料等边角料加工而成的,对人体健康有害。 “这些棉被不是我们生产的,是别人放在这里卖的。”对于执法人员查获的“黑心棉”,该小作坊老板卢某辩解说。至于是何人提供的“黑心棉”,卢某又说不出。 为此,执法人员当场扣押20床“黑心棉”,此案还在进一步查处之中。
净化棉被市场需要大家努力 这些败絮其中的“黑心”棉被,究竟危害有多大?路桥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黑心棉”,一般是不法分子利用纺织厂的下脚料、已用医用棉纱、工业废棉制成的。这些棉絮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很容易穿透棉产品的面料飘浮于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能诱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用旧衣服、旧棉胎甚至生活垃圾加工出来的劣质棉类制品由于未经严格消毒,很可能成为细菌的“温床”,也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路桥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王小平告诉记者,拒绝“黑心棉”需要广大市民积极配合,如果读者发现制作“黑心棉”的摊点,快快拿起电话拨打12365,让我们一起共同为净化棉制品市场而出力。 本报见习记者 陈锦 文/摄 通讯员 李毅汶
“每件2元,样样2元……”杭州近郊的一些闹猛地带悄悄兴起了2元超市。一间简陋的店里,杂乱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小商品,都以2元一件的价格对外销售,因其价格便宜吸引了不少顾客。近日,杭州市民吴小姐致电本报,反映在秋涛北路一带不少2元超市内的商品质量低劣,进货渠道不明。
记者踩点
假货劣货充斥货架 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11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秋涛路、清江路一带,对2元店进行暗访。记者首先来到秋涛北路的一家“2元超市”,未进店时就听到店门口放着的高音喇叭,不断高声叫嚷:“店内商品全部2元。”记者走进店内发现,小店的面积只有十多平方米,当中的货架上摆满了商品,店铺的四周是柜台,也摆放着各色小商品。 记者随意翻看了货架上的商品,发现其来历可疑。一款“高露洁”牙膏的外包装相当粗糙,打开挤出后发现牙膏像被稀释过一样。还有一款多用插头连起码的塑料包装也没有。 “袜子也是2元吗?”在店内的货架上,记者看到了一堆印着“NIKE”、“ADIDAS”、“KAPPA”字样的名牌袜子。“这种袜子贵一点,两块五一双。”店主向记者解释道。“这种牌子的袜子卖得这么便宜?”当记者询问老板一些产品的真伪时,店主用嘲笑的语气回答:“这里的东西,大家心里都明白,要买真货就捡不到便宜喽。”
2元商品市民褒贬不一 随后,记者又暗访了清江路、解放路附近的几家2元超市,发现这些2元超市内的货物质量也不容乐观。但是在走访中,记者发现这些“2元超市”里虽然充斥不少假货、劣货,但是前来光顾的顾客还真不少。记者观察到,去2元店买商品的顾客大多是老人、家庭主妇、打工者等,他们来购物,首先就是冲着价格低廉。 家住采荷小区的张大妈的话代表了不少顾客的想法,她告诉记者,家里好多日用杂货都是从2元店买的。张大妈说:“我家离这儿不远,家里缺点日用品就到这儿来买,主要是这儿的日用百货挺全的,而且卖得比商场便宜。” “这种坑人的小店就该有人管管。”退休干部李大伯告诉记者,他在2元店买过圆珠笔,用了没几天笔就不出油了,回来找店主换,他们不认账。店主给出的理由是:这里的商品一经卖出“不退不换”。
工商突击检查暂扣大批“名牌” 当天下午,记者拨通了杭州市工局江干分局的投诉电话,将暗访的情况反馈给了工商部门。工商工作人员表示,开办2元店首先要向当地的工商部门提出申请,经工商部门核实属合法经营后方予以批准。若发现2元店出售有假冒伪劣商品,工商部门会视情节轻重对其进行处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记者反馈的情况,他们会立即组织一次抽查行动。 下午3点,记者随同杭州庆春工商所的执法人员对秋涛路的“2元超市”进行了突击检查。3点30分,当穿着工商制服的工商人员出现时,店主显得神色慌张,立即将高分贝的扩音喇叭关闭。“你好,请出示营业执照。”工商人员对店主说。店主停了数秒钟后说:“营业执照不在店中,放在家里。”工商人员严厉问道:“到底有没有进货发票?”店主沉默。 随后,工商人员开始在店内认真检查,最后锁定标有“NIKE”、“ADIDAS”、“KAPPA”共138双袜子带回工商所鉴定。“明天,请你带上营业执照和袜子的进货单来所里。”工作人员随即开出了商品暂扣单以及询问单。 本报记者 姚力/文 陈立波/摄 通讯员 江祝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