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7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一版:民生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21岁制毒发家成“百万富翁”
“80后”集体犯罪的反面教材引人深思
顾晓慧

  日前,嘉兴市中级法院对一起团伙制毒、贩毒、聚众斗殴和非法持枪案进行了一审宣判,年仅21岁的被告人邱新立被判无期。据悉,制造毒品案件在嘉兴还是第一起。
  令人深思的是,犯下数起重罪的7名被告人中,6名出生在1983年以后,年纪最小的才20岁。

  21岁“百万富翁”竟是靠贩毒发家
  10月19日下午2点,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号法庭门口聚集了不少来旁听的人。不久,一辆警车停在了法庭门口。车门一开,上面走下7个戴着手铐和脚镣的年轻小伙子。为首的叫邱新立,案发前,他是当地有名的百万富翁了。
  邱新立今年才21岁,几年前,他从广西老家跟随女友来到嘉兴,准备为过上好日子而打拼。经人介绍,他来到一家酒吧做DJ。在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中耳濡目染,邱新立没有经受住诱惑,不久便加入了贩卖摇头丸的行列。当发现贩卖摇头丸赚钱很快后,他便介绍了两老乡(另两名被告人)来嘉兴一起“创业”。
  2005年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邱新立发现了制作毒品氯胺酮(俗称K粉)的工艺流程,便产生了用邻氯苯基环戊酮制成氯胺酮的念头。于是,他仔细抄下了流程图,又查阅了其他书籍,了解化学药品和实验的知识后,前往某试剂商店购买了主要制毒原料,还买了制毒工具和材料。
  就这样,只有小学文化的邱新立和同伙先后共制造了K粉1484克。
  没多久,邱新立用贩毒得来的钱买了私人住宅和高档轿车,过上了百万富豪的生活。
  
  “80后”无业青年组成犯罪团伙
  嘉兴市检察院查明,本案的7人中,除邱新立及其两名广西老乡之外,其他4名被告人均为嘉兴本地人。其中3人在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升学,也没有工作,整天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经常出入娱乐场所,渐渐也参与了贩卖摇头丸的勾当。这期间,他们结识了邱新立等人,便开始成为邱新立的贩毒帮手。
  另外一名被告人则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王辉,今年28岁,在7人中年龄最大。大学毕业后,王辉白手起家开办了装修公司。在为邱新立装修住宅期间,两人开始称兄道弟,经常一同出入娱乐场所。
  2006年底,邱新立等人替老乡接收了一个从广西寄来的快递邮包,发现里面是几截枪身,便将其组装起来藏匿。一次,邱新立为显示自己威风,在兄弟们面前展示一支霰弹枪时,不小心枪走了火。“好兄弟”王辉因担心邱的行为被人察觉,竟主动提出利用自家车库为邱新立藏匿枪支。
  今年3月4日夜晚,邱新立等多人在嘉兴市一酒吧内喝酒时与他人发生争吵。邱新立的一个“小兄弟”取来邱新立藏匿的霰弹枪击中对方,后被警方抓获。警方乘势追踪,一举查获了大量K粉与制造毒品的设备以及被私藏的两支霰弹枪支、三发制式猎枪的子弹。
  警方鉴定结果表明:一支单管撅把式霰弹枪为制式枪支,可发射制式枪弹;另一支自制霰弹枪具有制式枪支结构,以火药气体为动力,可发射制式枪弹,两支枪均具有杀伤力。这两支霰弹枪曾被邱新立、沈凯军、王辉所藏匿。
  
  法庭宣判7人获罪
  庭审当天,由于涉案人员较多、案情复杂,法官在宣读审判书时用了半个小时。这期间,7名被告人表现出了年轻人的“幼稚”:他们有的低头叹气,有的表现出不耐烦,有的甚至干脆走神,不时回过头向旁听席好奇张望。
  就当法官最后宣读判决结果时,7名被告人才都纷纷从各种状态中回过神来,伸长了脖子聆听,等待法官的判决。
  法院认为,邱新立等以化学方法加工、配制毒品并予以销售,涉案毒品达2220克,行为构成制造、贩卖毒品罪;持枪与他人斗殴,并枪击致一人轻伤,行为构成聚众斗殴罪;违反枪支管理法规,擅自持有枪支,行为又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最终,邱新立被判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另有4人被判处3至19年有期徒刑不等,王辉等2人则被判缓刑。
  本案的承办检察官表示,从目前一些案件构成来看,一些“80后”的青年,初中毕业不再升学也没有正当工作,在生活慵懒和精神空虚的氛围中,无人正确引导,又遇到各种诱惑,结果演变成暴力恶性案件的实施者。全社会都应深思这个问题,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