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8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保卫女足世界杯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李道演 通讯员 徐佳 周友建 见习记者 陈锦  本报记者 蔡亮

  9月30日晚,2007年女足世界杯在德国队成功卫冕的结局下圆满落幕。在这次被国际足联誉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女足世界杯上,作为主办城市之一的浙江(杭州)赛区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9月12日小组赛第一场开打,到9月27日半决赛结束,15天8场比赛现场观众超过30万,在这次被认为建国以来杭州市大型赛事规格最高的安全保卫工作中,杭州警方以威武严整的警容警姿、规范文明的执法执勤和优质高效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各方赞誉。
  
  安全联络官:“铿锵玫瑰”贴身保镖
  9月27日,在送走了美国和巴西两支队伍后,负责本届女足世界杯浙江(杭州)赛区安全联络工作的警员曲毅长舒了一口气。
  曲毅是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一大队的警员,一直以来从事杭州市大型赛事的安保工作。不同于以往的安保任务,本届女足世界杯组委会专门为各参赛球队配备一名“安全联络官”,负责赛场和球队的协调、沟通工作,曲毅就是其中的一员。
  曲毅告诉记者,杭州赛区的安全联络官总共6人,分为总指挥官和随队联络官,而他是负责赛事的整体安全联络工作的。“虽然杭州赛区只有短短半个月时间的赛事,但是安全保卫工作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展开。”曲毅向记者介绍说,在筹备工作中,从体育场改造到监控系统检测,曲毅都要及时向中国足协组委会和国际足联组委会汇报。
  前期的安保工作虽然已做了充分准备,但在举办赛事的当天,曲毅仍然不敢大意。与其他安全联络官一样,他总是最早到达球场,最晚一个离开。从赛前的警力到岗情况检查,到球队、贵宾通道的安全保卫,再到赛后协调媒体采访和监督球员兴奋剂检验,1400多名警力都需要他的联络安排。
  “一天十几个小时站下来,虽然辛苦了点,但感觉还是挺自豪的。”曲毅说,有次国际足联组委会的一位官员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令他很有成就感。
  除了事前知道的安保任务,曲毅难免也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
  9月28日,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来到了杭州,并在黄龙体育场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按照黄龙体育场新闻发布厅的安全规定,发布会现场只允许90人持证参加,但是国际足联官员为了保证现场热闹的气氛,要求不控制人数,让所有记者都入场采访。曲毅在得知这个要求之后,考虑到采访厅场地较小,人数太多容易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他马上同组委会官员进行了沟通解释,最后在发放证件通行的情况下有效地维持了现场的良好秩序。
  另外,在球场内也会有许多意外考验着安全联络官的应急处置能力。在那场加纳队参加的比赛结束之后,曲毅原本已按照计划将队员们护送到下榻的酒店。但是,加纳队员临时决定要回球场观看接下来的比赛。这个突然决定让曲毅束手无策,因为当时已经找不到多余的球票。为了既能满足加纳队员的要求,又能保证她们的安全,曲毅立刻派人去找相对空余的看台,并做周围观众的思想工作,十余分钟后曲毅带领加纳队员从安全通道顺利进入了看台。
  “这是国际性的体育赛事,一个很小的动作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国际形象。”曲毅表示,通过这样高规格的安保工作,不但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在服务理念上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如果说曲毅是整体赛事的安全联络指挥官,那4名随队的联络官就是“铿锵玫瑰”的“贴身保镖”,他们不仅业务能力强、素质高,而且个个都是“英语通”。
  9月25日是中秋节,也是西湖区公安分局警员沈慧芬的生日。当晚原本打算在家庆祝生日的她,在接到任务后,二话不说就赶到了美国队入住的酒店,负责起了美国队的安全联络工作。沈慧芬告诉记者,随队安全联络官是与球队24小时吃住在一起的,直到送球队离杭为止。
  除了与比赛有关的安全事项,沈慧芬还要满足队员生活上的需要。她在陪同加拿大女足期间,队员们提出要去河坊街游玩。沈慧芬马上联系了当地派出所,并及时安排了车辆进行全程陪同。
  “不同国家的球队有不同的风格习惯,只要做好有效沟通,一切都好办了。”沈慧芬告诉记者,他们事前都会对各参赛国的礼仪、奥运赛事安保惯例进行深入的学习。
  另一名安全联络官吴剑利告诉记者,他的感受除了辛苦之外,就是觉得非常有趣,与队员近20天的朝夕相处,他已经融为女足球队中的一员。在送别加纳队时,吴剑利还收到了对方赠送的球鞋、国徽等礼物。“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奖励。”吴剑利说,以后有类似赛事的安全联络工作,他还是会非常积极地参与。
  
  巡特警:赛场外围排险处突
  担负维护比赛场地外围安全保卫任务的是杭州市拱墅区公安分局巡特警治安大队,他们是怎样做好比赛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的?昨天,记者采访了该巡特警治安大队副大队长袁红。
  袁红告诉记者,这次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开赛的有8场比赛,他们大队每天派出16名巡特警,负责黄龙体育中心外围的六个卡口和六个检票口的安全保卫工作。比赛期间,巡特警每天早上8点按时赶到六个卡口,每个卡口分别设有两名巡警,主要是控制非赛事工作人员的车辆入场。
  一直到下午1点左右,当其他一些安保人员全部上岗后,这些巡警才可以撤回。但紧接着,他们又要和另外大队4名巡警组成两个组,为机动组和安全组。“机动组主要负责各个责任区的突发事件处置、球员的退场等安全保卫工作,而安全组则负责政府官员的入场安全以及黄龙体育中心西广场的秩序维护。”袁红说,他们每天工作长达15个小时。
  9月27日晚上,巴西队以4:0战胜美国队。这场比赛结束后,有600余位球迷聚集在内环通道,等待2支球队的队员出现。当这两支队员从内环通道出来时,有的球迷脱掉上衣准备奔向球员,有的球迷朝球员大声欢呼……现场气氛十分火爆。
  看到这种情况后,指挥部及时启动预案,进行人员疏散,防止产生险情。维护现场秩序的巡特警则拿来话筒、警戒带。“一方面,我们用话筒告诉球迷不要靠得太近,另一方面用警戒带把球迷和两支队的球员隔离开来,以免发生不测。”袁红说。
  经过40分钟的人员分流和疏导,确保了球员和球迷的有序退场。袁红表示,赛事结束后,虽然参加安全保卫工作的巡警们感觉有点累,但令人欣慰的是,比赛期间没有发生一起治安事件。
  
  交警:指挥若定人通车畅  
  张鑫豹,39岁,杭州交警支队西湖大队文教中队警长。女足世界杯期间,他承担黄龙体育中心周边道路的值勤任务。
  9月17日,杭州迎来了首场女足世界杯比赛,对阵双方是德国对日本,开赛时间是北京时间晚上8点整。
  黄龙体育中心并不在张鑫豹所在的文教中队的管辖区内,但根据杭州交警部门的安排,西湖交警大队的几个中队都要抽调人手,支援主管这一带交通的北山中队。文教中队被抽去了三人,张鑫豹就是其中之一。
  “抽调过去帮忙并不是说自己这边的工作可以不管了。”老张说,他的本职岗位在文二路一带,也是“老大难”路段。因此只要时间上不冲突,他必须首先完成正常的值勤任务,再赶去帮忙。
  那天,张鑫豹有早中晚三个班。为了节省时间,下午还不到5点,他就在单位食堂吃完了饭。饭后,张鑫豹忙碌了近一个半小时,疏导晚高峰带来的交通拥堵。随后,他赶到曙光路的求是路口。这里是杭州女足世界杯比赛期间交通控制区之一。此时已是晚上6点半,距离比赛开赛还有一个多小时,观众们已经开始向赛场进发。
  张鑫豹和另一位同事各管一个路口。工作经验更丰富一些的他选择了流量更大、路况更复杂的东边路口。“压力非常大。有本地车,有外地车,问路的也很多。”
  另一个难题是车辆停放。许多司机对黄龙体育中心周边的车辆停放区不熟悉,有的司机驾驶技术不行,还容易在停放时导致擦碰事故。老张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和手势指挥,引导车辆通行和停放,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一个多小时的指挥和疏导,让张鑫豹筋疲力尽。“非常累。以前我们也参加过黄龙体育中心举办的很多重大活动,但都没有这次这么紧张。毕竟这次的规格最高,不能出一点问题。”但让他开心的是,他值勤的这个路口,没出一点状况。
  比赛期间的两个小时,老张终于可以喘口气了。“那天比较热,指挥交通的时候没感觉,等空下来了,才发现衣服都湿透了。赶紧喝水,不然怕中暑。”不过,他不敢有丝毫松懈,比赛结束前,他必须继续保证这段道路的畅通,迎接随后散场时的又一波冲击。
  晚上10点,比赛结束,大量的观众从体育场内涌出,周边道路的压力陡然增加。
  为了让离场的车辆顺利通行,张鑫豹和同事要按照既定的方案,阻止其他通行车辆进入求是路。同时,他们还要指挥离场车辆有序离开,并尽快分流。这让他忙得不可开交,“那个汗,就顺着脸往下流。”
  让张鑫豹欣慰的是,广大观众在此期间所表现出的素质很好。“好多车到了这里,一看要改道,都很自觉,也很有耐心,我们基本不用多说什么,用手势指挥就行了。”10点半,随着最后一批观众的离开,刚才还人声鼎沸的黄龙体育中心变得悄无声息。整整4个小时,数以万计的观众经过,但张鑫豹的值勤点上未发生一起事故,没有一起突发事件。“我在想,是不是太幸运了。”老张乐呵呵地说。
  尽管连续工作了5个多小时,但张鑫豹认为,相比正大门一带值勤的同事,自己的岗位还算是比较轻松的。“那边的压力要大得多,但他们也都把任务完成得很好。”老张说,女足世界杯是对杭州交通管理工作的一次大考,但有关部门严密的组织和计划,加上观众的配合,以及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杭州道路交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