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海南农民老张有一个“宝贝计划”,就是培养自己8岁的女儿参加2016年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在过去5年里,他和女儿每天闻鸡起舞。7月3日下午,在三亚天涯海角南端点火台,他已经开始向另一个“小目标”发起冲击——让女儿从海南徒步跑到北京天安门。这一万里长跑,预计历时两个多月(7月9日《江南时报》)。 据说,老张是想以此作为礼物送给北京奥组委,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不错,奥运是全国的大事,可怎么能不分清红皂白地拿奥运做文章,以一个高尚的名义,对年仅8岁的孩子实施一项“残忍”的计划? 专家认为,儿童跑马拉松不是好事。因为儿童长时间超负荷运动,有可能损伤其大脑机能。孩子进行此类极限活动,应通过运动医学测试,检查孩子是否具备长时间运动的身体素质,是否具备超出同龄人水平的非凡耐力,否则就是冒险。可老张近乎执拗地坚信,“实践出真知”。难道身为家长,就有权用自己孩子的健康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吗? 近年来,有不少大人都让孩子来挑战“世界记录”。据新华社报道,就在3个月之前,来自吉林的9岁男孩王鹏程就在父亲的带领下成功从三亚跑到了北京。在之前几年内,来自深圳的9岁男童胡淙泰、7岁女孩郭思妤和10岁的北京女孩王一妍都挑战生命极限获得成功——横渡约20海里的琼州海峡;山东9岁儿童钟意则成功横渡胶州湾……孩子们每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能赢得大人们热烈的欢呼和掌声。可是,孩子们的突破极限到底成就了谁的虚荣心? 运动的宗旨是锻炼身体增加体质,而不是盲目地挑战极限、超越他人。那种病态的挑战极限的做法,早已背离了运动的宗旨,也背离了奥运精神。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出谋划策,鼓动那些稚气未脱、天真可爱的孩子铤而走险呢?因为未成年人的行为并不是完全的自主行为,家长便将自己的主观意志、超值期待甚至是功利心强加给孩子。有这么一段顺口溜:“欲要孩子‘神’,先得父母‘狂’;欲使‘童’变‘铜’,借助童子‘功’。”更有一些商家,竭尽“商业策划”之能事推波助澜,用意也很明显,就是想从孩子身上掘出“一桶金”来。可见,孩子创造的“奇迹”,反映的恰恰是大人的心被功利“绑架”了。 儿童应该有自己欢乐的童年。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拿孩子的身家性命挑战极限、换取“功名”,哪怕是打着“为了孩子的将来”的旗号,也是残忍的。而身为旁观者的我们,不仅不该为之鼓掌欢呼,还应该旗帜鲜明地亮出反对态度,以确保孩子不会在某些“高尚”的名义之下遭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