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8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六版:法苑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好法官“真水无香”
以宋鱼水为原型的电影即将登陆杭城
朱兰英 整理

  “真水无香”一词来源于古人金石印章文字,形容品格的淡泊、纯净和高尚。电影《真水无香》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宋鱼水的先进事迹为原型,艺术地再现了宋鱼水“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时代先锋形象,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一个法律思维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的人民法官形象。《真水无香》由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北京华夏金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该片由执导过《豆蔻年华》的优秀导演徐耿主导,青年演员范志博主演,宋鱼水法官也在片中真情出镜。据杭州星光院线有关负责人表示,此片不久即将在杭州上映。

  剧情:三个官司一次上访
  影片中,张先生输了官司,可他并不服气,他觉得生产自己开发的产品没有一点错误,法律判他侵权是不公正的……
  高中汉被生产伪劣产品的厂商骗了,本以为揣着良心上法庭就能胜诉,在遭到无情的败诉后,他一念之差居然走上了绝路……
  林万成创出了“荷香园”百年老牌却一直没想到要注册,结果老字号商标10年前被别人抢注了,今天反而被对方告上了法庭,无法面对的现实,让他失去了理智……
  还有一个白发苍苍的陈老太太,不依不饶地非要找她信服的宋法官,要为53年前的冤案平反……
  面对他们,宋鱼水想了很多,也做了更多。作为新一代优秀法官代表,她和她的同事们用自己的成功审判实践作了可贵的探索,在最大限度地维护合法权益的同时,尽最大的努力去化解矛盾。因为这既符合法律的精神,又符合当事人以及社会的利益。

  矛盾:法理与情理的冲突
  《真水无香》中的宋鱼水,置于理想与现实、法理与情理的冲突之中。在影片中,宋鱼水所要面对的现实是:一个法治环境相对薄弱、法律观念也相对薄弱的中国现实。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一味钻进“法律事实”、“诉讼证据”、“诉讼案由”的纯法律思维里,法律和法官就不可避免地面临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
  同时,影片还处处充斥着法理与情理的冲突。如果仅仅是居中裁判,如果仅仅做到公平公正,片中3个当事人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张先生也许就会从此失去对法律的信任;高中汉也会成为社会的一个悲哀;百年老厂300多名老弱病残的工人的饭碗就会被砸;那个陈老太太也注定会带着她的终生遗憾走完她坎坷的人生路程。然而,在现代中国与传统中国遭遇的时代的十字路口,在一个法治环境相对薄弱、老百姓的法律知识也同样薄弱的社会里,一个合格的法官所能够做到的,是不是仅仅只有这些?这是这一代法官无法回避的问题。
  影片特别设计了陈老太太这一角色。她对宋鱼水的絮叨,间接上也是在回顾共和国50多年来的法治进程,通过“老百姓有了说话和打官司的地方”,来展现共和国民主与法制的不断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她絮絮叨叨诉说自己的经历,最终让处于理想与现实、法理与情理冲突中的宋鱼水悟出一个道理——只要心中有一份爱,即使历经苦难也无怨无悔。

  演员:女主角的心灵洗礼
  扮演宋鱼水的范志博是国家话剧院的青年演员,曾荣获金鹰奖最佳表演奖及飞天奖最佳女演员提名等。
  谈到她所扮演的这个法官角色,范志博感慨万千。为了深入了解法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她曾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体验了两个月的生活。在体验生活中,范志博遇到了一件令她难忘的小事:有一天中午,宋鱼水刚参加完一位同事父亲的葬礼回到办公室。在葬礼上,这位同事的母亲说了一句“你们怎么这么忙啊”。这位同事因为工作没能回家看上父亲最后一眼。宋鱼水特别平静地叙述着这件事情,显得那么平常。“我当时正在一旁捧着盒饭,却忍不住默默流下眼泪,内心中似乎一下和角色贴近了,寻找到塑造人物的感情基调:高尚的情怀就在这些日常的无私付出中,就在这些拨动心弦的情感涟漪中。”
  范志博说,“我眼中的宋鱼水已经不单纯是宣传报道中的英模,而是一个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博大的悲悯之心的优秀法官,她能把目光投向社会和人生更为深远的地方,她把朴素的个人同情心放大成更高层次的对普通百姓的宽容和善待。宋鱼水的人格具有水一般的清澈善良和柔韧坚强,她深深感动着我,我也努力尝试着把这份感动通过角色传达给观众。”

  升华:宋鱼水就在百姓中
  为了能在影片中真实地再现宋法官的亲身经历,拍摄剧组自开机以来长达数月在海淀法院体验生活。为了体现这一点,影片中穿插了一些演员宋鱼水与现实宋鱼水的对话。这可不是一般的拍摄花絮,而是一种展开剧情、深化剧情的手法。通过演员宋鱼水与现实宋鱼水的交流,演员宋鱼水对现实宋鱼水人格魅力的把握也在一步步深化,从而成功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宋鱼水。
  在影片最后,现实宋鱼水说:“你们的这个宋鱼水,已经不是我这个宋鱼水了,实际上她代表了我的所有同行,所以她姓宋或是姓张姓李都不重要了。”
  也许,这正是艺术高于生活的地方。影片的冲突表现的不仅仅是宋鱼水的冲突,而是10多年来中国法官所面临的问题。正如宋鱼水所说,这样的法官不仅有,而且还有相当一批,“我们这一代法官可能是铺路石,大家一定要相信,未来的法官一定会更好、更能够满足大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