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工作关系结识一些有钱有势的大款,已成某些公务人员热衷之事,这些人“傍大款”上瘾,整天与大款们吃吃喝喝,在娱乐场所进进出出,好不悠闲自在。 然而,杭州西湖区公安分局文新派出所竞舟社区的民警郑在利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与社区居民、小区保安打成一片,与修车匠、补鞋师傅、“破烂王”等交上了朋友,把300多张警民联系卡一张一张发到他们手中,为他们排忧解难。有了这些朋友,作为维护一方平安的民警,信息就灵了,眼睛就明了,工作就顺了。 居民黄某自1997年搬入竞舟社区之后,便将父亲从海宁老家接来。可谁知道,老人家到了“天堂”后耐不住寂寞,一闲下来就在小区里转悠收起旧货成了新生“破烂王”。这下矛盾出来了,老的“破烂王”说他抢了生意,社区干部说他破坏了小区的秩序和规矩。前任社区民警曾多次召集三方进行调解,但终因意见难以统一无功而返。去年年底,郑在利担任了竞舟社区民警后,便主动把这件棘手的事揽了下来。他经过多方走访掌握了情况后,便把三方召集到一起,提出了既能维护小区治安秩序,同时兼顾社区及同行利益的方案。三方听了,觉得方案合情合理,都愿各让一步,终于化解了这起拖了几年的纠纷。而郑在利交了这些“穷朋友”后,收获自然也不小,这些人工作生活在小区,对小区的情况比较熟悉,因此他们提供的信息和建议就十分有用。比如,名仕家园等小区墙上装有煤气管容易攀爬,个别小区围墙上的监控探头和红外线报警器安装位置太高等等,郑在利听后觉得在理,就及时同物管部门协商,通过在煤气管道上包铁皮并涂黄油,将监控探头和红外线报警器移位等措施,有效地消除了安全隐患。 郑在利深深体会到,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竞舟社区有4000余住户,是文新地区规模最大的社区,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员数量多,人口管理工作一直是难点和重点。郑在利在逐户走访登记后,以每幢楼房为单位建立起实有人口名册,对人口进行分层次管理。他推出了上门走访“四步”工作法:了解住户对社区治安的意见,帮助查找住宅安全隐患;进行安全防范宣传,提供防范建议;注意观察可疑情况;开展人口信息登记。此外,对案件多发路段,他加强步巡,对沿途的饭店、服装店等拎包案多发地多敲警钟;对沿途易发生被盗案件的路段进行守候;对沿街单位经常检查、落实防控措施。他向沿街商铺发放了警民联系卡、举报有奖卡,通过主动上门“推销”自己,宣传自己,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也较好地提高了社区安防能力。竞舟路饭店集中地段时常发生拎包盗窃案件,他就在步巡中经常提醒店主等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今年以来,该路段饭店拎包案得到了有效控制,1-8月份仅发案2起,同比下降80%。
郑在利说,你只有把群众当朋友,群众才会把你当自己人,才会主动配合你的工作,为你出谋划策。竞舟社区所辖的骆家庄东苑农居点共有出租房115幢,是外来人口密集区,加上旁边有农贸市场和路面夜市,治安环境复杂,案件较多。很显然,要想管好这里的治安,没有辅助力量难以见效。他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由村里落实经费,公开招聘了7名巡防人员,负责该地区的安全防范、纠纷调解、流动人口登记等相关工作。由于与房东们交上了朋友,房东们都主动认真登记承租人的基本情况,保证了对流动人口的管控。针对农居点溜门入室和插片入室盗窃案件较多的情况,社区还根据郑在利的建议,在6个小区安装了200余只家用门磁式防盗报警器。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今年1-8月,竞舟社区发生的刑事案件同比下降了8%,社区群众见警率和满意率均保持了较高水平。郑在利的社区工作经验被省市公安部门转发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