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唯先 民安至上衢州市公安局争创全省最安全城市纪实本报通讯员 衢公宣 实习生 章琴
衢州市是浙西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是古时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在这块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生态优良的土地上,人民群众正品味着“全省最安全城市”所带来的平安快乐。去年年末,在全省第二次建设“平安浙江”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测评中,衢州市的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状况认可度居全省第一。 在全省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指引下,衢州市公安局党委带领全体公安民警紧紧围绕“争创全省最安全城市”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全力建设平安衢州、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据统计,去年衢州市刑事案件发案率、道路交通事故数、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各项指数明显下降,特别是杀人等恶性案件和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型案件发案率普遍下降,其中全市去年杀人案件发案数为1989年以来最低,抢劫、抢夺案件发案数较2004年降幅达26.97%,杀人等六类案件破案率位居全省前茅,全市未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重打击
破大案 多发性刑事案件发案大幅下降 打击犯罪是公安主业,更是民心所向。多年来,衢州市公安局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势头,对杀人、故意伤害等严重刑事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并建立了“严打”长效机制。今年上半年,衢州市刑事发案、交通火灾事故数等各项指数继续保持下降走势。1至6月,全市刑事案件共立案5000余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45%;备受群众关注的街面“两抢”案件同比下降35.17%,扒窃案件下降27.72%。 在去年9月开始的“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中,衢州各级公安机关层层发动,迅速形成了全警出击的态势。通过专项行动,全市去年有效报警数比上年下降59.81%,伤害等案件大幅度下降,衢州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摧毁黑恶势力犯罪团伙74个,抓获涉案成员464名,已逮捕131人,移送起诉193人,成功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49起,其中省厅督办案件2起、市局督办案件10起。该市“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其雷厉风行、行之有效的做法,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4月5日,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夏宝龙了解到衢州市“打黑除恶”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后,欣然批示:“衢州经验值得推广!”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案件千千万,重点是命案。”衢州警方在今年所发的一系列命案侦破中取得了良好战绩。3月8日晚,衢州市区发生一起杀人碎尸案,两名犯罪嫌疑人诱骗女被害人至出租私房内实施抢劫并残忍将其杀害分尸。案发后,市公安局领导亲临现场指挥破案,全市警方立即成立“3·8”碎尸案专案组,抽调精干警力侦破此案。经过缜密快速侦查,专案组于案发后第二天即查明2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经过整整20天的艰苦侦查,民警终于在3月28日晚从福建建阳市成功将两名龙泉籍犯罪嫌疑人廖某、毛某抓获归案。 与此同时,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紧盯命案侦破工作,充分发挥连续作战、攻坚克难的作风,先后破获了柯城“3·8”抢劫杀人碎尸案、衢江“3·21”绑架案、常山“5·9”绑架案、龙游“6·6”杀人案等一批影响重大的恶性案件,有力地震慑了犯罪。
固基层
强基础 “警力置换”让群众更有安全感 刑事发案少了,基层的警察却多了。今年3月8日,省委常委、公安厅长王辉忠到衢州调研时指示,“衢州公安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厅关于基层基础建设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争创特色,在维护社会稳定上走在全省前列。” 事实上,衢州市的基层基础建设正是在全省走得最早最快的地区之一。早在今年2月,衢州市公安局就组织开展了以“百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千名公安民警蹲社区,万名综治人员大调处”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抓基础促平安”活动月。活动中,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共有4828名干部下到基层,1025名民警深入社区一线,排查登记典当、寄卖、金银加工、机动车修理等特业场所4500余家,排摸线索300余条,破获案件400余起。 按照“再苦不能苦基层,再弱不能弱基础”的思想,衢州市公安局领导把解决基层警力不足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当中的首要任务来抓,按照“基层优先”的原则,转变用警思维,提出“警力置换”理念:抽调机关警力来承担基层的工作任务,参加置换的民警,分期分批开展为期至少一年以上的基础工作,逐步缓解基层工作压力;对凡年龄在35周岁以下,没有基层所队工作经历的市局机关民警,由市局统一组织,分期分批到柯城、衢江、柯山三个分局派出所锻炼2年。到目前为止,市、县两级警力下沉后,各派出所的警力占全市公安机关总警力的比例达到了44.09%,三个公安分局派出所警力占总警力的比例达到了59.91%。 基层有了警力,便有了大的作为。在警力置换大大缓解了基层一线警力瓶颈的前提下,衢州市公安局还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开,因地制宜、重在实效”的工作要求,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派出所勤务制度改革。衢江公安分局推行了“错时工作制”,实行“猫鼠同步作息”的公安勤务机制;柯城公安分局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打击犯罪中的整合作用,开展构建“平安千里眼”工程,利用环卫工、送报员、送奶员等社会力量,发动他们为刑事治安案件提供线索。 如今在衢州,无论是在黄昏喧嚣热闹的街市,还是在子夜凌晨宁静的巷陌,市民群众都可以看到公安民警街面巡逻的身影。自去年以来,衢州市公安局整合市局、分局机关、派出所民警、武警等各方面力量,在衢州市区、龙游县城等地开展全方位、立体型的治安大巡防,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巡逻密度。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在巡逻中共盘查可疑人员19000余人次,现行抓获各类对象1500余名,治安处罚200余名。去年一年,城区抢劫案件同比前年降幅达20%,抢夺案件降幅达23.6%,城区市民安全感普遍提高。
化矛盾
保稳定 百姓的难题装在民警的心头 在“大接访”活动中,去过衢州市公安局上访的群众,对局长放弃午休时间与上访群众一道吃盒饭的情景印象深刻。一名信访群众动情地说:“公安局长和我们一起吃盒饭,公安民警与咱老百姓是一条心!” 在“大接访”活动中,衢州全市公安机关共有408批次的信访群众受到市、县(市、区)公安局长的亲自接待,办结信访事项401起,办结率为98.2%;停访息诉390件,停访息诉率为95.5%。江山市公安局、柯城公安分局还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先进单位。 在开展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结束后,衢州市各级公安机关继续深入推进“大接访”工作,实行“领导接待日”、“开门接访”、“上门走访”等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和妥善处置群众信访问题。今年上半年,市公安局共受理信访件190余件,接待40余批次信访,办结181起,停访息诉179起,办结率和停诉息访率分别达94.2%、93.2%。 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努力把群体性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一直是衢州市公安机关的工作之一。衢州新火车站站前区建设项目是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公安局组织警力圆满完成了安全保卫任务,还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化解大量矛盾纠纷,直至5月29日衢州新火车站正式启用。去年10月,开化县公安局妥善完成了跨时3年之久,备受矛盾困扰的岙滩新区开发建设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 社会治安的稳定保障了衢州经济的发展。如今,“社会治安就是投资环境,公安工作也要出生产力”“经济发展到哪里,公安机关就要服务、保护到哪里”这样的观念已深入衢州民警的脑海里。
树典型
出英模 公安队伍建设结出硕果 回眸衢州公安数十载的发展岁月,英模人物不断涌现,烈士周进才、杨国宪、汤国华,一等功臣方国良,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雷锋式好民警邵裕桥,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模周友根……今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与公安部联合举行第二届“全国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江山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陈惠平被列为60名候选人之一。这是陈惠平继去年被公安部授予“任长霞式的公安局长”、荣获“浙江骄傲——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称号以来的又一喜讯,也是衢州公安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人文公安的积极成果。 为了有更多的“任长霞式的公安局长”,有更多的人民喜爱的警察,一年来,衢州市公安局组织开展了“抓先进、树典型”学习先进活动,以及先进模范事迹巡回报告,在衢州公安机关营造起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一年来,衢州市公安局按照“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促工作”的要求,突出班子建设、执法质量、岗位练兵和树立典型四个重点,不断推进队伍建设。在去年10月份全省公安机关大练兵活动练兵效果考评比武中,该市民警获得个人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新的世纪、新的使命、新的考验。衢州市公安机关将继续以“深化三基建设,推进八大工程,争创全省最安全城市”为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打击主业,强化防控措施,推进现代警务,促进队伍建设,为“平安浙江”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