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8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六版:调查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大学生为同学当起“性教育老师”
性健康问题有困惑不妨问问他
本报记者 汪嘉林 通讯员 叶丽华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朋辈性教育”或许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但对于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32名大学生来说,这已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自己实实在在的责任和义务,他们要尽一切可能向身边的同学、朋友传授科学的性知识、性观念、性道德。
  尽管这32名大学生现在已经成为了身边同学的“小老师”,但在几个月前,在省青少年维权中心的指导下,他们也认认真真地坐在课堂上接受“朋辈性教育”心理咨询员培训,学习性知识。4月10日,既是他们拿到“朋辈性教育”结业证书的时间,也是他们真正投入工作的第一天。一个星期下来,他们的工作开展得如何,碰到了哪些问题又解决了哪些问题?“朋辈性教育”和其他模式的性教育相比有着哪些优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前往浙江工商大学采访。

  现状——

  对性知识似懂非懂
  “大学生毕竟是成年人了,要说他们对性知识一点都不懂那也是不实际的,但大多数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朋辈性教育”发起人之一、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会长张娜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她告诉记者,自己作为一名大二学生,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比较了解,很多同学对性有着诸多困惑,但苦于难以对师长启齿,常常将一些问题藏于心中,久而久之,小问题变成了影响一生的大问题。
  张娜提出要建立“朋辈性教育”并非一时心血来潮。2006年上半年,学校里一位女生通过网络和一名远在他乡的男子建立了恋爱关系。两人感情发展很快,一个休息日,男子从老家赶到杭州来看望这名女生,当晚两人便在学校附近的宾馆里发生了性关系。女生很快有了担忧:“在发生性关系时并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万一怀孕了怎么办?”一夜的辗转反侧,令女生更加忧心忡忡。“怎么办?要不要问一下心理咨询老师呢?还是不去了吧,这可怎么开口?再说了,应该不会这么巧。”
  可是不久之后,她的担心变成了现实——还是怀孕了!
  女生独自一人偷偷到医院做了人流手术。为了掩人耳目,她并没有向学校请假,第二天还正常参加了学校的体育课。
  “这件事儿后来被我知道了。”张娜告诉记者,她知道人流手术属于创伤性手术,对于女性而言将承担巨大的心理和生理痛苦。做完手术没有休息,第二天就参加了体育课,对于创伤面的愈合极其不利。“如果她能早一点说出来,有一个平等的交流机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她就不必承担这份痛苦了。”
  此后,张娜做了个小小的调查。她发现,在校的男女生中有过性行为的并不在少数,而大多学生因为缺乏性教育渠道,对性知识往往一知半解。“性毕竟是件比较隐秘的事儿,很多同学都不愿意把自己碰到的困惑说出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朋友之间、室友之间呢?那就另当别论了。”创建“朋辈性教育”的想法在张娜心中油然而生,而令她也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这个想法不仅得到了学校而且还得到了省青少年维权中心的支持。

  从此身边有了“小老师”
  “记得刚刚开始报名的时候,我们还担心会不会有人来。哪里知道,一下子就来了100多名同学。”张娜告诉记者,看到这样的景象,她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这项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担心的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同学们性知识的匮乏。
  大三的叶武德告诉记者,他几乎一听说这个事情就报名了,现在他也成了32名“小老师”之一。
  说起报名的初衷,叶武德告诉记者,除了可以将科学的性知识传授给同学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可以通过培训增长知识,而这样的知识或许会让自己终生受益。
  “其实作为大学生来说,碰到的性健康问题挺多,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平时不太好交流,能说的也就是晚上回到寝室后的那段时间,也就是俗称的‘卧谈会’。”叶武德说。
  叶武德的一个朋友前段时间和女朋友发生了性关系,可是让他感到郁闷的是,由于是第一次发生性关系,在慌乱之中并没有成功。这次爱的经历没有让他得到任何愉悦的感觉,还落下了一肚子的担心:“别人在第一次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如果别人都正常的话,那是不是证明我有病啊!”
  这位男生想就此问题去咨询生活指导老师,可他觉得还是不妥。一天夜里的卧谈会上,他说出了自己的苦处。
  虽然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但谁也下不了一个总结性的意见。万般无奈之下,这位男生只得通过网络来寻求答案。可是网上的各种咨询并不具有针对性,还是令他万分苦恼。
  “因为从来没有和女朋友发生过性关系,学校里也没有教过类似的科目,所以以前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不清楚。”叶武德告记者,通过培训,他知道男女之间首次性生活不成功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用不着慌乱。叶武德将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告诉了那位朋友,他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而对于女性而言,性问题更加多也更加隐秘。在平时,如果不是很好的朋友,根本不可能谈起这样的话题。
  “比如如何做好生殖系统卫生工作的问题,如何避免妇科病的问题,如何在性行为中采取安全措施的问题等等。”张娜告诉记者,其实在性行为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伤”,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一般不太谈论性的话题,其实女性应该比男性掌握更多的性知识。

  专家观点——

  性观念应与时俱进  
  “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此影响之下,直到现在为止很多人对性这个话题仍然讳莫如深。”省青少年生殖健康中心主任陆保衡副教授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生殖系统就如同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一样,是构成完整的人所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健康问题关注很多,为什么惟独对待生殖系统的科学观念不能摆到台面上来呢?”陆保衡说。
  几年前,台州有个初中女生写信给陆保衡,向他诉说了自己的痛苦。那名女生告诉他,随着初三年级的开始,自己似乎越来越愿意接近异性,有时甚至幻想某个比较帅气的男生将自己拥在怀里。她将自己的想法对老师、家长说了之后,大人都认为这是“学坏”的表现。
  家长、老师非但没有为她及时地进行疏导,反而禁止她与男生交往,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女生的反感。
  陆保衡副教授告诉记者,女孩到了青春期有了这样的想法,特别愿意和异性接近是很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而家长、老师却谈性色变,一味采取堵的方式进行处理,其结过只能是适得其反。
  “虽然从道理上来说,我们不应该谈性色变,应该坦然面对。但谈性色变的情况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而且在老一代人中还比较普遍。所以‘朋辈性教育’这种模式是十分可取而且必要的。”陆保衡告诉记者,在以前的观念中,大学生发生性关系简直被视为“大逆不道”,给你个严重警告处分都算是轻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模式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从法律上看,大学生连结婚都可以,那么在一定的感情基础上发生性关系有什么不可以?”陆保衡说,对性观念、性道德、性行为,都应该抱着科学的观念来看,不要把性行为想得很龌龊,其实其在正确对待之下是十分美好的事情。
  而“朋辈性教育”是同学和同学之间,朋友和朋友之间平等进行交流,在不知不觉间,关于性的科学认识也就被吸收了。陆保衡认为,作为老一辈人来说,应该尽可能地宽容,性观念应该与时俱进。

  性教育还得有主渠道
  “‘朋辈性教育’北京有,上海有,现在杭州也有了,似乎弄得挺热乎。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陆保衡觉得,如果说“朋辈性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模式的话,那最多算是一种补充,性要被科学地对待,在教育上还得有主渠道。
  “我觉得性健康问题包含着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性观念的健康、性生理的健康、性心理的健康、性行为的健康等等。而要让孩子们健康对待性问题就如同健康对待饮食问题一样,就必须全方位地进行教育。”
  陆保衡介绍,现在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生理健康的课程,即使有,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也十分简单,往往在黑板上挂上两幅男女生殖系统剖面图后,就开始讲解生理结构。一堂好端端的生理卫生课被活脱脱地演化成了生物课。
  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性观念、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的健康要比看几幅剖面图重要得多。记得几年前,一个读初中的孩子在黄色录像带的影响下,把邻居家的一名9岁女孩给强奸了,这其实就是没有得到正确引导、没有树立科学性观念所导致的恶果。
  “朋辈性教育”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性知识缺乏与性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但如果从整体来看,科学的、主流的、稳定的性教育渠道的建立已成为一种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