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女子杨丽娟疯狂追星13年,其父从反对到支持,最终在香港跳海自杀。
昨天的《中国青年报》刊文分析——谁导演了追星悲剧狄多华 张鹏 朱海燕 马俊刚
4月3日下午1时30分,依旧念叨“头很疼”的杨丽娟,携母静静地离开兰州东方大酒店,前往中川机场。她们乘坐当日下午5时55分的航班前往北京,之后转道深圳赴香港。 10天前,杨丽娟之父杨勤冀举债随妻女赴香港求见女儿苦苦追寻了13年的香港巨星刘德华。3月25日,在华仔歌迷会见到华仔并与其合影,但在刘德华未能腾出专门时间与女儿交谈的情形下,68岁的杨勤冀于次日晨投身大海,被人发现时已经死亡。 此前,平生节俭的杨勤冀有生以来第一次和全家到麦当劳“好好吃了一顿”,一人一个汉堡,但杨勤冀足足10多分钟没有动口吃。 疯狂追星13年 记者第一次见到杨丽娟的时候,一拨记者刚刚离开她的房间,杨丽娟显得焦躁不安,在宾馆的房间里转来转去,手里不停地揉着纸团。 13年前,杨丽娟还是一个15岁的花季少女,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据说还是优秀班干部。那年2月的一个晚上,一个奇怪的梦从此把她和刘德华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梦里有一张刘德华的照片,照片两侧写着:你这样走近我;你与我真情相遇。 梦醒后,杨丽娟发誓“不见刘德华,我决不嫁人”。从此,电视上刘德华的演唱会成了杨丽娟每天的必修课,房间的墙上贴满了从各种娱乐杂志剪贴下来的刘德华的照片。“像对多年不见的大哥一样,见一面而已,不图钱,不图名,不图利。” 2004年,刘德华曾因为电影《天下无贼》的拍摄来甘肃,杨丽娟常常站在自家楼房的9层平台上,一站就是一整天,盼望能看到刘德华的车队,听到刘德华喊一声她的名字。 此后,为见刘德华,杨丽娟先后与父母6次进京,3次赴港。高额的费用早已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债台高筑。家里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易主,杨勤冀甚至产生了卖肾的念头,因为被告知非法而作罢,整个家庭一直在“流浪”,数次搬家。 连日来,透过此前报道的“蛛丝马迹”,记者实地走访,这个家庭的本来面貌得以逐步显露。
“给女儿端洗脚水要顶在头顶上” 4月2日早晨,甘家巷36-72号院。透过卷闸门,几百米远处就是杨丽娟一家租住近一年的房子。阳光好的早晨,大院里的邻居们总会看到,这一家三口总会搬三把小凳子出来晒太阳,杨丽娟的母亲陶菊英因小腿骨折而患有骨髓炎,常常拄着双拐。不一会,就开始大吵大闹。邻居曾亲见杨丽娟扇了父亲几个响亮的耳光,一旁的母亲陶菊英有时也会帮女儿,拿起双拐朝杨勤冀的后背狠狠砸去。 邻居劝架,老杨总会说:“小孩子嘛,发个小脾气很正常,这是我们家的家务事,请你们不要管。” 而大多时候是杨勤冀一个光头老汉在慢腾腾地走路,看上去没精打采的,“脚都抬不起来”,见人总是笑嘻嘻的。 在邻居的回忆中,老杨是个好人。“老杨一辈子教书育人,教了那么多的学生,就是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老杨生前是兰州市31中的语文老师,曾多次荣获省市先进教师称号。 自从媒体报道后,老杨一家开始被邻居注意,这家人一走过,就有人窃窃私语“这就是女娃追星的那家”,然后笑着四下散开。 爱开玩笑的张师傅为这还被请进了派出所。一次,见到杨丽娟在发呆,他打趣地说“又在等刘德华啊”,结果杨勤冀报警称有醉汉骚扰他们家。 甘家巷社区居委会的一位主任透露,老杨曾亲口讲述自己的遭遇:给女儿端洗脚水都要顶在头顶上,像太监一样毕恭毕敬,女儿洗完脚,老杨身体躬到90度退出来。 而在杨丽娟和她母亲向记者的讲述中,老杨因为结婚晚,中年得女,“疼爱是有的,但绝对不是溺爱”,陶菊英称自己给了老杨莫大的鼓舞,“老杨的荣誉有一半是我的功劳”。 在与杨家做过多年邻居的吉师傅眼里,老杨人挺好,“就是懦弱,是个书呆子,女儿有什么要求,他都答应。” “媒体太残酷了” 此前较早报道杨丽娟事件的当地媒体的一位记者认为,杨丽娟悲剧的根源就是杨勤冀对杨丽娟的教育失当,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放纵女儿将近30岁还不能自食其力。在采访中他曾多次劝说杨父让杨丽娟出去工作,但杨父表示这是俗人的想法,他告诉这位记者他的女儿不同于常人。 该记者认为,在杨勤冀一家跑到香港这件事中,媒体的责任更大。因为之前将近一年的炒作,使得杨勤冀对去香港见刘德华表现得更加狂热。当时杨勤冀说,这次刘德华一定会见他女儿。 杨勤冀起初和媒体打交道大多都是用写信的方式。在这位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的文字里,详细记述了他的家庭和多家媒体交往的经历。 “媒体说的、写的,给了我们巨大压力。”本来寄希望在媒体的干预下,圆女儿的梦,让女儿见到刘德华。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媒体并没有顺着他的思路去做,而是渲染杨丽娟“不见刘德华,今生不嫁人”。他想不通:“为什么角度最后都偏了呢?” 在杨勤冀生前的文字里,记者发现了他控诉媒体欺骗行为的信件。 “我最后悔的是当初不该主动找媒体报道。”往事不堪回首,陶菊英提高音调。 3月30日,杨丽娟返回兰州,接受媒体采访时情绪激动地说:“媒体太残酷了,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事,之后扔下我们就不管了。” 4月2日,杨丽娟表示:“我们对媒体再也不相信了。”
“社会应有感知痛苦的末梢神经” 兰州安然世纪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兰国强,曾两次近距离接触杨丽娟一家,力争建立某种信任关系,试图进行心理干预。他建议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起码排除精神病的可能性。但杨家拒绝了。 兰国强将杨丽娟诊断为“钟情妄想症”,他认为杨丽娟的精神状态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他分析说,由于教育方式不得当,加上家庭过分溺爱,导致她思维狭隘,没有自制力。 兰国强同时指出,作为孩子的杨丽娟感情淡漠,不能和人“共情”,即感受他人的感受并互相支持、安慰,没有学会理解别人。很可能是因为情感断乳期没有过渡好造成的。 “社会应该同情他们一家的处境,但他们的行为是不能同情的,不能‘集体无意识’。”兰国强认为,从科学的角度看,杨丽娟应该去医院检查,由母亲规劝孩子接受现实。 据他介绍,在国外有完善的心理健康保障体系,而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心理危机干预是缺失的。“我们的社会应该有感知这种痛苦的末梢神经。” 2006年,杨丽娟曾表态愿意善待父母,出去找工作。兰国强认为,如果及时干预并让她接受治疗的话,杨家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至少会淡化。 对此说法,此前较早报道此事的兰州某媒体的记者表示赞同。他发问:“在杨丽娟辍学追星的13年里,我们的社会对她进行过正确的心里干预吗?” 他坚持认为,如果在杨丽娟追星的最初阶段,有关部门能够对她不接受义务教育的行为进行纠正,要求其继续接受教育,或者对她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救助,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狄多华
张鹏 朱海燕 马俊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