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9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七版:前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法学专业的冷热观察
本报记者 李稹

  报考热:前景看好
  高考刚过,又一阵填报志愿的热浪袭来。“选一个好学校,选一个好专业”当仁不让地成为挑选志愿的“标尺”,而以招收文科生为主的法学专业,和往年一样,持续着填报的高温。
  “文科生可选择的范围比较窄,法学专业以后可以出来做法官、律师,社会地位比较高,而且就业前景也好。”在某以工科类见长高校的现场咨询会上,楼女士正带着自己的女儿在咨询,“我女儿考了597分,法学今年这个学校招88个人,刚才老师说她分数还挺危险的。”
  目前,全省综合类高校几乎都开设了法学专业,在记者随机咨询五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中,尽管法学专业都不是其拳头产品,但在招生办老师嘴里对此专业的评价也仍然是个“热”字。“580分要考法学,恐怕不行啊。这个专业一向是比较热门的。”以经济类专业为主打的某高校招生办老师如是说,而正在咨询的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则是一脸沮丧。

  就业冷:司法考试是道槛
  相对于法律专业热门报考,该专业就业形势却不被看好。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是,我省去年有2486名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为78.3%。“这和其他专业相比,是处于较低水平的。”省教育厅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这样表示,“要通过司法考试这道门槛,也使这个专业有一定特殊性。”
  “当初考进去的时候特兴奋,觉得挑了块肥肉,谁知上大一的时候宪法老师就跟我们说,你们中间会有80%的同学毕业以后改行。”外省某重点大学00级毕业生梁栋现在在某机关做公务员,他说,同校舍的4个同学,大家都没考出司法考试,一个北漂2年,现在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员,月收入1000元左右;另一个在法律服务所,司法考试没过,打打杂,月收入1000元左右;另外一个仍然在为考研奋斗中,我也是连续考了两年公务员,还算幸运的。”
  “我们班?一半人都去考公务员了,在校里考不进,到社会上再继续考呗。”学经济法的商晓怡现在在某外贸公司做文员,她曾经的打算是成为一名律师,可如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连呼“选错专业了”,“我们班同学参加司法考试一个都没过,要做律师门都摸不着呢!”
  杭州人才市场应届毕业生办公室的张先生也告诉记者,就他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法律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确“不理想”,“法律专业要么就去公检法司系统,这需要考公务员,当律师需要司法考试这块敲门砖,一些公司要招法务人才,又需要相关工作经验,在应届毕业生就业普遍难度大的情况下,法律专业就难上加难了。”

  各方建议:找准方向就业积极
   “《今日说法》栏目的主持人撒贝宁在电视上侃侃而谈,吸引了全国学子的目光。有谁会想到,他并不是主持专业科班出身,而是法律系的一个高材生。其实法学专业来是朝阳行业,从社会需求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是要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目前在某省级法制报社就职的紫苏坚信自己当初的专业选择,在学校读书时她就积极钻研相关知识,并且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毕业时顺利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兴趣很重要,报考不能太盲目,当时我们班很多人就是因为人云亦云觉得这是个好专业才读了这个专业,其实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他们才会抱怨,选错了专业。”毕业一年就通过司法考试的冯云一直认为自己的理想就是一名“为有需要的人维护权益”的律师,现在,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我一直相信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的。”
  浙江省独之秀职业规划公司的高级顾问张平建议,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律系学生在充分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应该尽量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地实习,学习实务操作,获得一些经验,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学习一技之长,比如速录技术,进入法院当书记员也是不错的就业渠道之一。最关键的是不要眼高手低,有时并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毕业生不愿去做而已。”
  对于转行,张平也指出,法学类专业毕业生在“法”岗位对其紧闭大门的时候,不少人独辟蹊径,在企业、公司的商务部任职,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商务合同的签订、谈判、维护企业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身的价值也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