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房地产企业负责人透露,上海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曾经秘密碰过一次面,“准备联合起来给市里主要领导‘上书’,希望能考虑一下企业的生存问题”。此前,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这名房地产企业老总对记者说:“与其说是清算土地增值税,还不如说是清算地产商的命!”(1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且不论清算土地增值税能否抑制房价,单只上海房地产商的这种“要命论”,愚以为,就是一种伪命题。其实质是地产商不愿意掏出已进入其口袋的钱或者不愿意减少其预期的收入,“要命”的只是暴利的好光景而已。 上海地产商打算“上书”的理由主要包括:一、上海地产开发并没有外界说的那么“暴利”;二、很多开发商资金链已经非常紧张,如果土地增值税再大幅征收,肯定会有倒闭的危险,甚至带来很大的金融风险。因此,他们希望能把税率调整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否则,这种清算就会要地产商的“命”。但是,问题真有这么严重吗? 其实,征收土地增值税依据的《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早在1993年底就已经发布,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土地增值税按次或定期申报纳税、预征和税款结算等征收管理工作。这说明,对于征收土地增值税国家早有规定,只是地方政府没有严格执行而已。 事实上,一些港资房地产企业和部分上市公司,早已对土地增值税进行了预留:东方海外和和记黄埔等香港地产公司在投资时,都已按照税法预留了土地增值税。他们预留了土地增值税,并没有要“命”,反而更加生机勃勃。 更何况,土地增值税的征收针对的是开发商因地价飙升而获得的额外收益,这一额外收益将被征收三成至六成不等的土地增值税。这只是从开发商的获利中收税,何来“要命”之说呢? 所以,征收土地增值税让地产商感觉“要命”,那是因为他们以往不愿意提留准备金,将这些收入都直接放进了自己的钱袋子,现在要将这些钱吐出来,所以才很“要命”;也是因为以往没有清算土地增值税时,他们预期的暴利较多,现在一旦征收,那么这笔将来的财富就“缩水”了。“要命”还有地产商囤地的投机行为风险加大了。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就分析,这次地产商们反应这么大,是因为新政会严重打击房地产商的囤地行为。现在土地不是不够开发,而是很多开发商都囤积了不少土地,这些土地增值比较厉害,所以收的税也会更多。 地产商抬高房价,牟取暴利,已经让许多中低收入家庭受害,国家征收土地增值税,遏制地产商的暴利,即使让他们感到“要命”,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笔者担心这种国家政策调控产生的“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购房者头上。所以,清算土地增值税能不能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要静观其变,并且,这些税收如何回馈于民,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