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六版:法苑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南北两古屋 纵横四将军
蔡榆 文/摄

  在温州永嘉的芙蓉古村和文成的外宅,有两幢古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里走出了4位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历经磨难,成为万人瞩目的大将军。古屋因将军而新生。于是,地处南北的两屋,不约而同地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将军屋。

  老宅底蕴深
  位于永嘉芙蓉古村的这幢被称为将军屋的老宅,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150多年。之所以被叫做将军屋,是因为当年从这幢老宅中走出的一位叫陈毓秀的年轻人。
  现年84岁的陈毓聪老先生是这幢老宅的主人之一,他是陈毓秀的胞弟。据陈老介绍,老宅是他爷爷手上建造的。
  此屋坐西向东,前后两进,后进系一小院,整幢宅内共有16间屋子,占地面积约2亩,呈日字型分布。老宅四面围墙,东、西、南3个方位辟有3门。宅内分布两明一暗3条水沟,由西南进屋绕过宅子,而后向东北方向流出。据说即使大旱之年也不断流,是名副其实的“腰带水”。
  此外,这幢老宅的建筑风格也颇具特色。老宅系楠溪江一带常见的二檐房,斗拱前后挑出,屋脊呈弧线状两端上翘,并铺以灰色的蝴蝶鸳鸯瓦,檐下以精致的花窗为屏风,配上斗拱、雀替、月梁等构件。门台系三重檐式,砌有龙头凤尾。正面还有一对青石刻成的门联:上联“礼门义路家规矩”,下联“智水仁山古画图”,横批“鸿禧燕贺”。据说,这副对联是晚清时期的书法家徐清来所写。由门联可以看出,老宅的主人当年对家规门风的要求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还是相当有水准的。
  而文成外宅一处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老宅,至今已有3位将军级人物同出此门。这座提名为“宏亮洪业”的老宅,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坐北朝南,系双檐四合院式建筑,四周围了3米多高的石墙,据称既能挡风御寒,又能防盗。
  从正门跨上石阶,抬头便可见石门台门楣上的“宏亮洪业”4个大字,当地人解释为房屋宽敞明亮家业兴旺发达之意。门两边刻着一副对联:上联“由正路方为君子”,下联“对青山如见大宾”。这副对联告诫子孙后代要走正道做正事,为人要淡泊坦荡。与芙蓉将军屋的门联真可谓异曲同工。
  此屋与芙蓉将军屋有所区别的是,跨入大门后,即见一个小院,此后才是内院。院内路面由条石铺成,整齐美观,院内一些建筑构件的雕刻相当精致。在该老宅的中堂里还保存着末代状元、时任浙江蚕纺学校校长的张骞(江苏南通人)在光绪30年题写的“是亦为政”的匾额。 

  四将不寻常
  据陈毓聪先生介绍,他的兄长陈毓秀于1930年考入位于南京的黄埔军校当通信兵,毕业后历任排长、中校参谋、上校团长、少将参谋长等职。他于1948年8月至1949年4月期间,任第五军参谋长一职。
  在淮海战役打响后,他所在的第五军军长熊笑三临阵逃脱。军权在握的陈毓秀在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城(河南商丘永城)时,毅然率部起义投诚。解放后,他在解放军军事学院担任军事教员。此后,他历任政协合肥市委员会第五届至第八届委员、常委。1989年4月6日病逝,享年76岁。
  刘凤威、刘劲持和刘崧申3位将才,均系文成外宅人,他们同出一门。其中刘凤威是刘劲持的五叔,当地称之为“叔侄将军”。
  刘凤威自小天资聪颖,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20岁的他与同乡刘秉枢、刘崧申等人入浙江武备学堂学习,毕业后秘密加入光复会,接受民主革命思想。
  由于刘凤威昔日在山东治理水警政务的政绩不错,被力邀同往处理接收事宜。刘凤威顺利完成使命,据说还获得当时中外报章的称赞。当时的北洋政府曾为他特别颁发“五等嘉禾”勋章。
  民国15年(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策动夏超宣布浙江省独立后,夏任省长兼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刘凤威任该军少将督办。夏超遭遇不测后,刘去职返沪继续革命。
  1927年,刘赴洛阳参与冯玉祥幕僚,终因连年奔波积劳成疾,于1928年春病逝于上海。
  1984年,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吴醒耶为他的墓碑题写“辛亥革命先贤”。
  20世纪初期出生的刘劲持,受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并受父亲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后由五叔刘凤威将军扶助,进入军界。1932年至1936年,进入当时的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陆军第六师中校参谋、军令部第三厅第四处处长,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时,任淞沪警备司令上校参谋,后任南京卫戍司令部作战参谋,1949年4月任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
  1949年12月25日,可谓刘劲持一生最光明的人生转折——刘劲持响应贺老总的号召,率第九十八军起义投诚。第二天,贺龙接见了刘劲持等人。
  1951年,刘劲持任南京军事学院战术教员。1957年调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并于1982年任参事室主任。此后,还相继担任民革中央候补委员、委员,浙江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常委等职。
  刘劲持晚年生活极为清贫,据说他为维修刘基庙,损献仅存的一颗金牙。1988年,刘劲持在杭州病逝,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