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7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癞蛤蟆的肉入了美食家的口
专家指出吃蛤蟆既不安全又违法
本报记者 蔡亮

  蟾蜍,俗称“癞蛤蟆”,人们大多不喜欢它。可如今在杭州的一些餐厅饭馆里,癞蛤蟆却受到了另类热捧——上餐桌成食客美味。吃蛤蟆其实早有先例,蛤蟆肉还是嘉兴的一道名菜。可记者发现,这一吃,吃出许多法律和安全问题来。
  在杭州屏风街有一家“蟾蜍王”砂锅连锁店,店内的广告称蟾蜍肉是“神仙肉”,有保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服务员告诉记者,店里的癞蛤蟆一斤要卖30多元,一天能卖出好几百斤。对于蟾蜍的来路,她表示这些都是人工饲养的。
  蟾蜍肉是“神仙肉”?记者请教了杭州林业水利局的有关专家,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据了解,蟾蜍本身有毒性,且经常食用被农药毒死的昆虫,体内更聚积着大量残毒,人经常食用也可能引起慢性中毒。蟾蜍体内还往往寄生着曼氏裂头绦虫,这种寄生虫进入人体能引发失明、疯癫。
  此外,省林业厅森林资源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尚没有青蛙、蟾蜍人工养殖获得成功的先例,市面上出售和食用的蟾蜍应该都是野生的。记者了解到,青蛙、蟾蜍早在1998年就成为我省的一般类保护动物,禁止捕杀和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杭州市场上蟾蜍肉盛行的情况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杭州市林业水利局表示将加大打击力度。同时,老饕们也要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自觉抵制癞蛤蟆肉上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