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为何如此易碎 对宁海县离婚率上升的深度调查
每到年关,很多单位都要总结工作,宁海县婚姻登记中心也不例外。当然,他们总结的是有关结婚和离婚的事情。该婚姻登记中心祝主任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05年宁海县共有824对夫妻协议离婚,平均每天3对。仅2005年上半年,办理离婚登记的人数比2003年全年还要多出80对,相当于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两年(2001年10月1日-2003年9月30日)办理离婚登记数量的总和。 祝主任对记者说,她每天都记日记,几乎对每个离婚的个案都进行了详尽的了解和分析。 婚外情是罪魁祸首 祝主任告诉记者,在该地2005年的离婚夫妻中,有60%以上因婚外情而分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一对夫妻,两人结婚已有20多年,女儿都已20岁。先是男方在跃龙市场做买卖,有了外遇后对女方开始冷淡,经常不回家。后来,夫妻俩把各自的情人带回家过夜。这样“冷战”了好几年,最后男方先提出离婚,两人就高高兴兴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 根据统计,在宁海县婚外情导致的离婚中,约有30%的当事人双方都有情人。而除了真正出轨闹离婚的,也有不少夫妻是由开始猜疑、互不信任最后弄假成真走上离婚路的。
经济问题不容小觑 因经济问题引发离婚是导致离婚率上升的又一重要原因。 据记者调查,因经济问题离婚的约占2005年离婚总人数的22%左右。其中,主要是因赌博引发,也有因各种原因造成贫困而离婚——有些是因病致贫,生活无望而分手;有的则是男方好吃懒做,女方实在不能忍受而提出离婚。 2005年5月13日,跃龙街道大桥李村村民姜先生与妻子黄女士办理离婚手续。姜先生是名退伍军人,回乡后找了工作,年收入也不错,家庭幸福。有一次,同村的朋友向姜先生借钱赌博,姜先生去要债时也鬼使神差般地参与了赌博,直至豪赌输掉了80多万元,家中仅有的两间楼房卖掉还欠债20多万元。后因无法偿还赌债,姜先生被人打断了腿,落下残疾。想到对不起妻子和儿子,姜先生提出了离婚。
草率行事不够冷静 祝主任说,有些男女婚前缺乏了解,婚后觉得乱点了“鸳鸯谱”,还是离婚了事;也有些男女视婚姻为儿戏,动辄以离婚相互要挟,负气离婚。 2005年6月下旬,宁海县婚姻登记中心接待了一对夫妻。双方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相识的,从认识到结婚登记再到离婚总共不到5个月时间。 新《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一个月的冷静期”,离婚“即时出证”颇似快刀斩乱麻,这使得不少夫妇痛下决心向不如意的婚姻作别。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因自身处理问题不够理智而赌气离婚。有一对夫妻,2005年2月1日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1个月后,以感情不和为由办理了离婚手续,4月22日又办理了复婚登记手续。短短3个月,这对夫妻就经历了结婚-离婚-复婚的三部曲。
城乡变迁爆发危机 近几年来,大量农村人员涌入城区后,爆发出原先隐而不露的感情危机。 今年38岁的陈女士是桑洲人,4年前,她与丈夫一起到宁海城区打工,丈夫做司机,而她则在一家企业当临时工,夫妻感情还不错。生活稳定后,陈女士喜欢上了跳舞,三天两头往舞厅跑,家里的琐事全扔给了丈夫。日久天长,夫妻俩从小摩擦发展到大吵大闹,最后离婚了事。 赵女士的遭遇则刚好相反。几年前,她的丈夫来宁海城区打工,赵女士则留在黄坛家中照看孩子及老人。刚开始,丈夫除了每月将打工赚来的钱如数拿回家外,还经常回家与家人团聚,但赵女士渐渐发现丈夫拿来的钱和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后来,丈夫坦陈有了婚外情,两人协议离婚。
爱你在心口儿难开 男女离婚还有一个更隐秘的原因,也是双方无论如何也不愿启齿的原因——生理原因。 受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有好多对夫妻原来感情还可以,就是因为婚后几年没有小孩,经不住老人唠叨和旁人议论,不得已走离婚之路。 同时,也有不少夫妻因性生活不和谐导致离婚。2005年5月份,婚姻登记中心接受了一对年轻夫妇的离婚登记。男方原在一机关单位工作,后辞职下海,女方在一事业单位工作。双方婚后几年不孕,通过人工授精才有了一个女儿。据男方反映,女方性欲极度冷淡,十几年来几乎是无性婚姻。为此,两人还是离了。
探究原因积极引导 记者在对离婚当事人的性别特征、年龄结构等进行分析时发现,女方提出离婚的约占70%以上。这一方面反映了妇女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阶段妇女在婚姻家庭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其权利受到侵害仍比较突出。 对于离婚率上升的问题,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王坤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家庭婚姻关系虽属个人私事,有的还是隐私,但都带有时代特征,是时代观念的集中反映。合法的婚姻关系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因此离婚与结婚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 而离婚也不是一概都是“忧”字,但离婚毕竟是婚姻的悲剧,婚姻的破裂对男女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伤害,特别是孩子。有时候,婚姻的解体并不意味着另一段新的美满生活的开始。当前出现过高的离婚率孰喜孰忧暂且不论,但探究原因积极引导,特别是加强对未婚青年的教育,珍惜爱情、珍惜婚姻、珍惜家庭,各方协调,稳妥有效地做好有关工作,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却是我们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