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一版:法眼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雇保姆雇得彼此放心学问大
本报记者 慕容梦漪/文 陈立波/摄

  春节将至,各地又开始热闹上演“保姆荒”。回家过春节、跳槽领高薪……表面看来,这些都是春节“保姆荒”的原因。然而,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家政行业还缺乏规范的约束,雇佣双方没有书面合同是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1月5日,记者来到杭州朝晖家政服务市场,亲身感受家政业各方的困扰。

  现场 保姆与雇主,两双疑虑的眼睛
  “你老家哪里?今年几岁了?你老公在杭州做什么的?老公单位在哪……”15分钟,面对49岁的安徽保姆,60多岁的赵女士连珠炮似的问了一堆问题,疑虑明明白白写在脸上。原先照顾赵女士母亲的保姆回老家了,她赶紧过来重新找一个,还拉了老伴帮忙把关。“毕竟是要吃住在一起的,不问个清楚,心里不踏实。”赵女士说,她也知道自己有点刨根问底,但就怕不小心招个手脚不干净、好吃懒做缺手艺的阿姨进来。接受盘问的李阿姨则显得挺无奈,虽说这样的盘问总让人有点不自在,但她还是表示理解,在杭州做了3年半保姆的她,几乎遇到的每个雇主都有一箩筐的问题。
  在朝晖家政服务市场,记者看到,雇主们最关心的,第一是保姆的人品,第二是保姆的技能。雇主们纷纷表示,要找个称心的保姆实在不容易。
  保姆对雇主也并非没有疑虑。采访中,一位姓戴的年轻保姆就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以前被62岁男雇主骚扰的经历。朝晖家政服务市场的负责人韩娅平表示,年轻保姆遭遇雇主骚扰的情况并不罕见。而作为市场的管理方,他们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保护雇主的利益出发,如给保姆建立电子档案和书面档案,严格登记保姆服务情况,包括最近新出台的保姆指导价格。而对于保姆的权益,除了要求各中介公司给临时工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外,中介合同就是惟一的“保护伞”了。面对保姆缺乏人身、医疗保障,雇主把保姆当下人,随便猜疑保姆品行等普遍存在的问题,韩娅平表示:“目前缺乏有力的解决措施。”

  危机 中介机构仅靠信誉来作保远不够
  据韩娅平介绍,我省家政行业目前仍以居间介绍为主要形式。作为杭州目前惟一一家家政服务市场,朝晖家政市场的操作算是比较规范有序的,可为何雇主和保姆还是疑虑重重?记者以雇主身份找了一回保姆。
  听说记者要找保姆,市场内一家政服务部一位穿红衣的中年女子马上热情推介起坐在办公室里的一位中年保姆。问起保姆月工资,红衣女子含糊了起来,“价格么,一般是600元到900元,看你自己和保姆协商喽!只要你愿意给,给好几千都行!”至于手续,只需填写一张市场统一的“朝晖家政服务市场(保姆)中介协议。”记者又问,“保姆资料的真实性你能保证吗?如果保姆水平不行,或者有其他问题呢?可以找你们吗?”红衣女子表示:“身份不可能核实,我们不是公安局。我才收你15块钱,你还要我负责任?要是给我3万块,我负责到底。”记者追问,这是否表示她只负责介绍,其他一概不管,红衣女子干脆地回答“是”。
  而在三洋家政和千岛家政,两位负责人都明确给出了600到700元之间的价格,并说明了理由。他们还对保姆的身份和服务质量作了承诺,如果出现保姆人品或者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他们随时上门解决,若情况属实,将退回介绍费或提供免费介绍。
  三洋家政的负责人俞丽明告诉记者,目前家政行业还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雇主找保姆或者保姆找雇主,其结果如何只能取决于中介的诚信程度。而由于权力所限,中介确实无法得知保姆身份等资料的真实性,也很难了解新来保姆的能力水平,只能凭自身对该保姆的熟悉程度来作承诺。所以他们做的大多是回头客生意,对新保姆的把关也特别严格,因为信誉是家政服务中介惟一的筹码。
  在现今家政服务业居间介绍模式下,雇主难以信任保姆,保姆权益难以保障,中介的一切承诺只以信誉作保。雇主、保姆、中介三方在10元、20元的中介费支付后,就不再有法律认可的契约关系存在。一旦雇主和保姆之间出现问题,只能看中介的信誉到底能否经受考验。

  尝试 签约保姆模式受欢迎
  “根据乙方愿望,甲方同意派遣家政服务人员1名,为乙方提供家政服务……甲方劳务人员的服务费由甲方负责,乙方不另外支付……”2005年10月8日,朝晖家政市场千岛家政负责人王水花作为“甲方”与雇主“乙方”签订了朝晖家政服务市场内的第一份家政劳务派遣协议,派出了第一位“签约保姆”。
  针对业内存在的问题,杭州家政行业积极寻找应对办法。去年以来,一种名为“签约保姆”的新型家政服务模式悄然出现。在该模式下,由保姆公司分别与保姆、雇主签订合同,雇主只需向公司购买服务,并不与保姆发生契约和经济上的关系,公司根据雇主的需求选派合适的保姆提供家政服务,向雇主收取服务费和管理费,并由公司发给保姆工资。公司对保姆实行员工化管理,保姆的人身意外伤害险由公司统一参保,公司对保姆的工作进行检查,并定期举行培训提高保姆素质。
  朝晖家政市场千岛家政是该市场“签约保姆”模式的试水者,负责人王水花告诉记者,签约保姆模式把保姆的身份证明难确认、保姆能力水平难保证、保姆性格脾气难把握等风险从雇主身上转嫁到了中介公司,并用协议方式对保姆权益作了保障,如工作时间、加班费、双方的相互尊重等。该模式试行3个月来,得到了雇主和参与保姆的交口称赞。“对雇主而言,风险有人买单了,对保姆来说,员工化管理使他们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签约保姆模式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家政行业的操作,然而很多习惯了来去自由的保姆对此表示排斥。王水花说:“签了约,保姆自由度自然小了,趁春节酬劳高而跳槽的事情是做不来了。”不少保姆觉得签约像是给自己下了个套。

  前景 期待早日出台行业规范
  “要真正让家政行业走向产业化,除了将保姆纳入员工制管理,使用健全合理的家政合同,最基础的是要让保姆像厨师一样实行分级制管理。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实行家政业的供需市场化,进而走向产业化运行。”韩娅平说。目前朝晖家政服务市场推出的保姆分级指导价格,将保姆按技能、学历、服务内容等标准分为三档,各档分设一定范围的指导价格,其目的也是引导家政行业走向市场化、产业化。
  2005年,浙江树人大学家政专业与宁波有关单位合作,拟订了《家政从业人员资格等级标准》,将家政人员分成若干等级,级别不同,工资不同,月薪要相差几千元。据了解,杭州现有10多家家政服务公司都实行了类似的保姆分级制度。现在,中介机构、保姆和雇主也都很期待国家早日出台相关的家政行业规范,让家政服务行业更加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