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亿元GDP死亡率VS女警卫防弹衣
徐迅雷

  亿元GDP的死亡率与女警卫身上的防弹衣,两件事风马牛不相及。尽管“防弹衣”是避伤防死的,但与“亿元GDP”的“死亡率”还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把这两件事串在一起说,大抵是修辞里的比喻和类比。
    国家安监总局决心采用多项“断然措施”,坚决遏制煤矿等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局长李毅中4日透露:“2006年要把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指标。”(1月5日《北京青年报》)把亿元GDP死亡率纳入考核指标,是一件政策上的无形防弹衣;这件“防弹衣”是穿在政府官员、公务员身上,尤其是安监系统的责任人身上的。因为亿元GDP死亡率的指标考核,是考核政府的责任人员的,不是考核煤矿工人的。
    这样的“防弹衣”并没有穿错。而事实上,各种保障矿工的政策举措,排查隐患也好,整顿关闭也罢,治理瓦斯也好,追究责任也罢,作为避免生命安全事故的“防弹衣”,不可能直接“穿”在矿工身上,但它的终极目的,是保障矿工等等第一线生产者的安全的。
    这如同警卫身上的“防弹衣”。刚刚看到一则报道,说的是“中南海第一女警卫”边梅的故事。为许多国家来华访问的政要担任警卫工作的边梅,身高一米六八,亭亭玉立,却有一身过硬的功夫。有一年冬天在北京,她为印度贵宾———拉基夫·甘地夫人索尼亚做贴身警卫,她穿着防弹衣,外边套一件皮衣,不能再穿什么御寒的衣服了,登上长城冷得簌簌打抖。当中国陪同团团长好奇地问边梅:“你把前后背都护住了,最要害的头部却暴露在外,有情况怎么办?”边梅回答:“防弹衣不是为我自己穿的。当我保护外宾的时候,有这层防弹衣,可以阻止子弹穿过我伤害外宾。”(1月4日《华声报》)
    “防弹衣不是为我自己穿的”!原来,女警卫身上的防弹衣,不是为警卫自己穿的,它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人!
    作为“中南海第一女警卫”的边梅,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或者说,这对于像她这样的“业内人士”来讲只是常识;然而,对于保障矿工人身安全的政府官员、特别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的责任人员来说,他们是不是也明白或已经意识到,自己也拥有“防弹衣”,而这个“防弹衣”穿在自己身上是为了保卫他人生命安全的?
    现实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一切都不容乐观,李毅中在这次会上批评了有的地方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存在着消极应付、等待观望现象,“个别地方煤矿矿井关闭工作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湖南省应关400个,截至目前只关了56个,差距甚大。”(1月5日《新京报》)这说明,安全责任人根本就没有把“防弹衣”穿在身上,而是挂在墙上!至于众所周知的“官煤勾结”,这哪里是有没有穿“防弹衣”的事情,这简直就是“保镖里通劫匪”,谋害保护对象嘛!
    一切担负着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司法、安监、纪检、监察等等领域的公务人员甚至党政官员,都应明白,各种各样的法规政令、措施手段,都是穿在你们身上的“防弹衣”,这些“防弹衣”在保护你自身安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障他人的安全。他人之命,系于你身。你如果丢掉这样的“防弹衣”不穿,或者穿上了这种“防弹衣”却只顾自己保命,那么,最终你笃定会与保护对象一起被安全事故“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