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30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四版:民生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还他1万元 抓他入篓中
省公安厅督办的假药案嫌犯抓捕手记
冯一飞/文 徐飞燕/摄

  “明天我们去温州,一起去玩玩?”早上我前脚才进办公室,桐乡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沈卫东后脚就跟了进来,笑眯眯地对我说。
  “有胃病吗?我有很多胃药,吃点试试?”他又是笑眯眯地说了一句。
  “快说,什么事?”这下,我着急了。
  “我们查到一批假胃药,可能上百万案值呢,明天去抓人,你没兴趣就算了,再见!”他拎起包佯装转身要走。我乐意钻他这个圈套,自然就要跟了去了。
    第二天是8月15日,早上7点,我匆匆赶到治安大队,一行人出发……

  驱车到山中,阿满无影踪
  沈卫东在路上向我介绍,“桐乡人陈龙在2003年伙同他人生产了几十箱假药,冒充山西生产的‘复方胃宁片’,也叫‘谓尔舒’……”一封从省政府一级级批转下来的举报信经桐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后,又转到了桐乡市公安局。
  “我们已经按信上说的去了富阳,那家中成药半成品厂里的确还有好多陈龙两年前为生产假药而留下的‘海石花’粉末。”
  根据警方目前所掌握,陈龙在两年前生产了70多箱假冒“谓尔舒”,其中一部分当时就销往了山东,货还没摆上柜台就被山东警方悉数查封。
  “那陈龙人呢?”我问。
  “去年因为涉嫌诈骗被杭州警方抓喽。”
  陈龙说自己知道做假药的事,但没参与,是他的老乡沈欣和沈荣等几个人做的。可找到沈欣和沈荣,两人又把这个“球”踢回给了陈龙。
  “要了解事实真相,有一个人必须到案,就是我们今天去温州的目的。”沈卫说:“这么好的题材,我知道你会感兴趣的。”
  沈卫东告诉我,这个关键人物叫阿满,是温州永嘉人。据材料显示陈龙等人做假药时是他去买的机器设备,然后把永嘉自己的家提供出来作为生产基地。可是,现在车里的人都不认识阿满,惟一的资料就是户籍登记上的家庭地址和一张数年前的黑白一寸照。
  到了永嘉已经是中午,当地民警带我们去阿满的户籍地派出所——永嘉县鹤盛派出所。
  所长听了我们的介绍,立即吩咐辖区民警先去摸底。这里是山区,交通相对不便又信息闭塞,他们是选对了制假窝点了。
  民警在傍晚6点半回来,说阿满离开家好长时间了,就剩下他的老母亲在家。为了不引起怀疑,他们也没多问什么。
  “明天去瑞安,他们生产用的包装机是瑞安一家厂里买的,这条线索也同样可以印证的。”看来此次温州之行还没有结束。
  第二天早上7点,我们一行人又前往瑞安。据沈欣说,当时他和阿满就是在瑞安一家名叫“东方”的药品机械厂订购了一台包装机的。瑞安公安局治安大队的民警带了我们找到了这家企业,老板对我们的询问一头雾水:“我这里从来没有生产过包装机。”通过了解,老板的答复被证实。
  当天下午,一无所获的我们驱车回了桐乡。

  还钱当诱饵,阿满束手擒
  回到单位,我又陷在宣传工作的杂务中了。
    很快进了9月,沈卫东的一个电话又把我拉到了去温州的车上。
  这次车上多了一张新面孔,竟然是沈欣。
  原来是一条线索促成了这次的温州之行。那就是——沈欣以前向阿满借过1万元钱,而又有消息称阿满近期就在永嘉!于是,这趟民警就是要带了沈欣去“还钱”。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来到了沈欣以前来永嘉和阿满见面的宾馆,用我的身份证办理了入住手续。接下来,沈卫东对大家进行了分工。老杨看着沈欣留在房间里,我坐到了楼下大厅,而他则带着小陈在马路对面“闲逛”。我们的任务就是等待一个40多岁、瘦高而且秃顶的男子出现。
  大概到了晚上8点光景,一名中年男子走进了大厅,个儿不高,微胖,他径直走到总台:“服务员,桐乡的客人住几号房?”服务员很自然地指了指我,我顿时谨慎起来。“阿满派人先来探路了。”
  男子转身走过来,也就这五六步的距离,我迅速地盘算起应对的办法来。
  “你是桐乡来的?沈欣在哪里?”
  “噢,他在楼上房间里。”
  “那你是……”
  “我是他朋友,一起来的。走,我们上去吧。”我站起来,按习惯分他一支烟。
  “沈欣……沈欣开门。”我用桐乡方言大声叫着。老杨是老公安了,我要进房间不叫他开门反而大呼涉案人员的名字,他肯定知道我的用意了。果然老杨很快就开了门,笑容满面地将男子“请”进了屋……
  我得承认,干了5年公安宣传的我还是第一次这么直接地参与抓捕,真是又紧张又激动。我一到大厅,突然看到马路对面的路灯下站着一名中年秃顶男子,瘦瘦高高的,他同样也在注视着我,面无表情。我敢肯定,他就是阿满,他当然也看到了刚才就是我把他的“探子”带上了楼。
  沈卫东发现目标了吗?我只当没察觉他,很自然地走到宾馆门口,假装叫三轮车左顾右盼起来。
  事实上,沈卫东和小陈就在对方身后几米远的地方,已经一左一右将阿满“夹”在了中间。沈卫东正在轻声打着电话,这个电话应该是打给老杨的。
  为了防止目标发现身后不远处的沈卫东,我干脆真拦了一辆三轮车,坐上后让车夫一直往前走。我用眼角余光瞟了一眼阿满,他正疑惑地看着我。显然我的目的达到了。
  事后我得知,老杨接到电话后“陪”着沈欣从楼上下来。在宾馆门口,隔着马路两个“老朋友”四目相对。沈欣突然又犹豫起来。突然,他使出了一个眼神,对面的男子立刻意识到了不妙,迅速转身冲进人群……
  我坐了不远就下了三轮车,急急往回走。到了宾馆门口向周围一搜寻,大街上一片陌生的面孔。我赶紧往楼上房间奔去,等冲进房间我就笑了。
  就是刚才马路对面那位秃顶男子颓废地坐在床上,沈卫东正掏出一支烟,用很潇洒的姿势将它点着。老杨仰躺在另一张床上,冲着刚进门的我快乐地挤了一下眼睛。小陈正咧着嘴乐呵呵地翻寻讯问笔录纸。一切就这么完美!我看了一眼此刻正蜷缩在角落里的沈欣,却是目光呆滞。他就是一层“糖衣”,阿满来拿这一万元钱,却吞下了里面的苦馅,我想。(文中人物为化名)
     本文作者为桐乡市公安局宣传科科长

  后记:
  阿满的落网终于让此案的侦破上了“快车道”。从参与的人员到设备的采购,从生产的工序到工人的招聘,陈龙、沈欣和沈荣等人再也无言以对。假冒“谓尔舒”(除被山东警方查扣的外)、剩余的“海石花”等,现在就静静地躺在桐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仓库里。
  前些日,我在看守所见到了陈龙。这是一个40多岁的农民,其貌不扬。在动手做假药之前,他一直是一个药品代理商,代理一种四川生产的胃药。多年的药品代理使他在医院、医药公司等单位混了个脸熟。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自己物欲的急剧膨胀,一年几万的利润已经无法将他填满。终于在2003年的夏天,当他认为自己已经将“路走通”的前提下,铤而走险自己生产起假冒“谓尔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