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 王路新,42岁,嘉兴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省公安厅首批68位刑侦行家之一。1984年11月入党,1986年江苏公安专科学校毕业,进入嘉兴市公安局从事刑事侦查工作。 战绩 1998年侦破嘉兴市商业大厦价值260多万元黄金饰品盗窃案。 2004年侦破海宁一起杀死2人的抢劫案。 2005年侦破嘉善“4·12”一家三口被杀案。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王路新参与侦破的大要案有150余起。 印象
笔者:没通电的饮水机、戒不掉的烟瘾和漏不了的细节 听说王路新出差20多天刚回办公室,笔者马上前去“逮”他。 王路新中等个子,剃着板刷头,黝黑的脸上嵌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看上去比他实际年龄要大好几岁。从外表上,你真看不出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刑侦行家。 初见面,他忙着给笔者倒水,却发现饮水机没接通电源。他一边插电源一边说,经常在外面出差,有时渴得要命,想喝水喝不上,时间长了也就养成了不太喝水的习惯。 插好电源,他转身给笔者递打火机和香烟,笔者说不会,他自个儿点起香烟抽了起来,并且抽得很凶,几乎是一根接一根。他说自己也想戒烟,但很难戒掉,因为有时追逃犯几天几夜不合眼,实在困得没办法时,只有用烟来提神了。 王路新真忙,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他的手机响了8次,每一次都是谈案子。他语速特别快,就像机关枪,没有哼哼哈哈的废话,听起来特别爽。 谈到破案的技巧,王路新说,概括起来一句话: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一只鞋印、一根头发、一句闲话、一个烟头,都是不能忽略的细节,侦查员就是要在这些不起眼的痕迹中找到破案的突破口。 “当然,要抓住狐狸的尾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王路新话锋一转说,侦查员要善于积累工作经验;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要有多方面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要重视不同社会群体犯罪心理的研究;还有要比较好的悟性。 1998年,嘉兴商业大厦价值260多万元的黄金饰品被盗,犯罪嫌疑人逃得无影无踪,专案组根据现场分析出盗贼逃跑时腿部可能摔伤等情况,将出差在外的王路新调往江苏吴江某医院核实线索。经过抽丝剥茧式的侦查,狐狸终于露出了尾巴,很快被王路新抓获,当场缴获全部被盗黄金饰品。 领导:他啃不下来的案子,说明真的有点难 支队长金龙飞说,嘉兴市发生的大要案,基本上都叫王路新参加,尤其是一些难啃的案子。王路新工作认真,心非常细,脑子会转,总能找到突破案件的蛛丝马迹。 2004年4月17日,嘉善陶庄发生一起特大凶杀案,柏某和妻子及12岁的儿子被杀死在租房里。案件的侦破一时陷入僵局,支队领导将在深圳出差的王路新调回现场。通过汇总的信息,王路新发现1月和3月期间有个叫“罗章座”的贵州麻江县人在嘉善的一些旅馆落过脚。这个人的姓名与柏某妻子的前夫只有一字之差,柏妻的前夫叫罗章领。“两个人名字相近、籍贯一样”,王路新在脑子里一比对,就觉得有戏。经查证,“罗章座”果然就是罗章领。原来,柏某与罗章领是狱友,当罗章领千里迢迢从贵州赶到嘉善,发现前妻和柏某生活在一起,便怒从心生,大开杀戒。 金龙飞说,如果有案子王路新啃不下来,说明这个案子真的有点难。 支队政委韩志根说,王路新是支队里的大忙人,每年出差办案都在200天以上,最长的一次出差38天。近年来,嘉兴发的案子都是两头在外——被害人和嫌犯大多是外地人,尤其是云南、贵州、内蒙古、河南等省区的犯罪嫌疑人居多。“很多地方交通不便,在深山老林里抓人,确实困难不少,但王路新总能想到办法。” 妻子:一家人的心被他的案子牵着走 这是一个晚上,笔者来到王路新家,想听听妻子李慧对他的评价。李慧是个乐天派,说起丈夫破案的事儿,脸上始终挂着微笑:“我不大会做家务,刚结婚那会儿,本想他做做饭什么的,可他哪里有空啊!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有时深更半夜就被同事叫去,临走时只在我耳边轻声说一句‘今晚有案子’,起床就走了。” “孩子出生时,他也不在身边,忙他的案子去了,坐月子都是我妈照顾的。我在厂里工作三班倒,有时轮到晚班,王路新又出差办案,同一幢楼的大队领导顾林荣就跑到我家,轻手轻脚地把睡着的孩子用被子裹好,抱到他家去照顾。孩子才上小学,我们夫妻俩不在家时,孩子经常到大队领导家吃饭。”说到领导们的照顾,李慧一脸的感激。 李慧说,夫妻生活时间长了,也了解了王路新的工作,只要他回家闷闷不乐、一个劲抽烟,就知道他心里有案子,一家人也都没有了笑声;如果王路新脸上挂着笑容,说明案子破了,家里人就跟他一块儿乐。“如今我最担心的是王路新的身体,他身上的病痛很多,尤其是心脏病,每次出差我都往他包里塞救心丸。有句歌词唱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把这句歌词改两个字,‘夫行千里妻担忧’,我就怕他倒下了。” 绝活
一刻钟撬开嫌犯嘴巴 “学生要会写字,农民要会播种,医生-.要会把脉,刑侦人员要会审讯,审讯是刑侦人员的基本功,过不了这道坎,要想吃这碗饭就难了。”王路新说,审讯是一门很高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刑侦人员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一个犯了罪的人,都知道要吃官司,面对公安人员的讯问,或避重就轻,或死不开口。侦查员要想获得他们的口供,没有一定的审讯技巧,是啃不下这块骨头的。王路新往往在别人久攻不下的情况下,能用恰到好处的话语,软化嫌犯抗拒的心理,让其如实招来。 一次,有名妇女投毒,造成一死6伤。审讯时,她一口咬定没干这种事。王路新仔细研究案情,详细了解这名妇女的家庭情况和她本人的性格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她的思想工作。说着说着,这名妇女的泪珠开始在眼圈里打转。20多个小时没解决的问题,他只用了15分钟。 这手绝活是王路新从警20年来炼就的。他酷爱学习,尤其是刑侦专家的著作,如《犯罪现场真相揭秘》、《破案中的逻辑智慧》、《我所经历的形形色色的案件》、《刑侦典型案例评析》等书籍,都让他爱不释手。同时,他又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王路新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使他的侦查工作如虎添翼。 悬崖峭壁上逮住逃犯 破案有3个环节,一是确定犯罪嫌疑人,二是抓犯罪嫌疑人,三是审讯,三者缺一不可。但近年来,追逃犯的法码加重了,因为嘉兴重特大刑事案件大都是外地人所为。这些人生活在遥远的穷乡僻壤,给追逃的刑侦人员增添了不少障碍。 在追逃的队伍中,王路新也是一名出色的骁将。王路新说,抓犯罪分子有讲究,要研究他们的社会关系和本人的生存能力,还有其藏身地域的地形地貌和人文环境,有针对性地确定抓捕方案。“要善于与当地公安机关沟通;要有随机应变的本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一次,王路新到重庆抓捕一名在嘉兴杀死摩的司机的逃犯。在漆黑的雨夜,他们的车子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缓慢前行。在路很窄的山腰上,他们遇上了抛锚的大客车堵路,为了赶时间,王路新只好和同事们一起用双手抬着汽车的右边,小心翼翼地往前移。 汽车好不容易绕过十几道山梁之后,已是第二天凌晨。然而,因前方无公路可行,王路新只好和向导一起,徒步走了一个多小时。眼看到了逃犯的家门口,却遇上了麻烦,因为嫌犯的家在山顶,必经之路有好几户村民养了狗,陌生人经过时狗就会狂叫,容易引起嫌犯的警觉。此时,电闪雷鸣,瓢泼大雨淋湿了所有人的衣服。王路新决定抓住战机,冒雨从大山的背面披荆斩棘攀崖而上,好几次爬行失手,幸亏树木荆棘的抵挡,才化险为夷。 凌晨4时许,他们终于摸到了嫌犯的家门,可家里并没有犯罪嫌疑人。王路新了解到附近峭壁上有个山洞,便带领战友们冒险悄悄钻进洞里,将正在睡觉的嫌犯逮个正着。 独具慧眼从海里捞到“针” 一件看似大海捞针的案子,经过王路新现场侦查和散发式思维后,就能使犯罪嫌疑人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今年5月18日中午,海宁一幢居民楼内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案件,祖孙俩被歹徒用砖块残忍杀害了。 初步勘查,这是一起流窜犯罪凶杀案件。干过刑事侦查的人都清楚,最发怵的就是侦查流窜犯罪案。因为这类案件线索少,犯罪嫌疑人难抓。然而王路新并不怕,越是难啃的案子他越要啃。 他发现被害现场在二楼的空关房里,离被害人的家只有3层楼,家里除部分房门被钥匙打开外,一些上锁的抽屉全部撬开,有财物丢失,显然是一起抢劫杀人案。 侦查员们该查的地方都查了,该找的地方都找了,就是没找到有用的线索。人命关天,上级公安机关着急了,此案被列为省厅挂牌督办案件。作为重案大队长的王路新,其压力不言而喻。 一连好几天,王路新为找不到破案线索冥思苦想。忽然,他觉得既然是抢劫,就是冲着钞票来的,相机和手机有可能被变卖,何不向周边地区发出协查通报、查找赃物的下落,来个以物找人呢? 果然上海警方从一家旧货商店找到了赃物,并发现了歹徒在票据上写下的身份证号码。经查证,这张身份证是别人丢失的,线索似乎中断了。 但细心的王路新还是从歹徒的笔迹中发现了破绽:歹徒填写身份证生日数字后忽然有所停顿,后面的几位数字又非常潦草,其中必定暗藏玄机。王路新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将此号码输入电脑,对部分相同身份证号码进行筛选,终于将作案者筛了出来。两名嫌犯落网时,都惊得伸出了舌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