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在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十字大楼内的上海监狱陈列馆,楼高6层,因楼的结构呈十字交叉状而得名。随着沉重的楼门缓缓开启,最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块水泥碑,上书:“上海市抗日纪念地点、日本战犯关押审判和执行处。上海市人民政府1997年8月11日公布。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这块纪念碑昭示了在提篮桥监狱内惩处日本战犯的一段历史。 提篮桥监狱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启用于光绪二十九年,现有主要建筑物为1917年~1935年间建造。提篮桥监狱于1935年定型后,共有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监室3900多间,占地面积60.4亩。故有“远东第一监狱”之称。1945年12月起,盟军美国军队曾借用提篮桥监狱关押日本战犯。这里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境内第一个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所在地,先后有数百名日本战犯关押在狱中,其中还包括南京大屠杀的主犯、1947年4月26日枪决在南京雨花台的中将谷寿夫。 1946年1月~9月间,共有47名日本战犯受到美军军事法庭的审判;1946年4月~1948年9月间,先后有19名日本战犯在狱中处决。1946年1月24日,设在提篮桥监狱内的美军军事法庭首次对18名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美军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档案卷宗现存放在国外,笔者无法查阅,但是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档案馆的档案资料,以及各类报刊和其他书籍资料,仍可得知一些当年的史实。 第一次审判 1946年初,美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兼驻华美军总司令魏德迈将军奉命在上海组建美军军事法庭,审判日本军队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杀害美国空军被俘人员的有关案件。军事法庭设在提篮桥监狱内一幢6层监楼。这幢监楼建于1933年,原先是专押外国籍男犯的地方,设施较完备,时称“西人监”。军事法庭就在这幢楼的2层。法庭正面设5个法官席座,两侧坐记录员和翻译,记录员后为记者席,翻译席后面3排座位坐日本战犯,每排6人。法官对面,一边为检察官席,一边为辩护士席。 1946年1月24日上午,美军军事法庭在此开庭审判日本战犯。法官、检察官、辩护士、翻译、记录员等工作人员均由美军军官担任。被告18名日本战犯,为首者是侵华日军第三十四军参谋长镝木正隆少将、汉口宪兵队司令官福本龟治大佐。10点整,法庭宣布开庭。法官先命记录员、翻译宣誓,宣誓毕,首席检察官韦斯德上校起立宣读美军各项命令及起诉目录,由法官承认收到,准予备案。法官、检察官、辩护士等先后起立宣誓,然后由检察官宣读起诉书,指控日本战犯镝木正隆等18人的罪行。2月11日上午,军事法庭又一次在提篮桥监狱公开审讯镝木正隆等18名日本战犯。法庭上除了原来到庭旁听的60名新闻记者外,又增设了100个旁听席,并于当日早晨在监狱外发旁听证,任何人均可领取,发完为止。除原定摄影记者外,其他人员不得拍摄照片。 数次庭审中,负责调查此案的美军蒙乃可少校、伯斯丁上尉及目睹美国飞行员被日本战犯杀害的中国平民杨德有、宋文通等人也到庭作了陈述,控诉了日本战犯在汉口对美被俘飞行员所作的种种非人道暴行。原美国空军飞虎队司令陈纳德也曾到庭旁听,军事法庭特地为他设立了首席旁听席。 经法庭调查、辩护士的辩护、被告人的答辩等法定程序,2月28日,美军军事法庭对18名日本战犯作出宣判:判处镝木正隆等5人死刑、福本龟治无期徒刑;其他被告人被判处一年半到2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另有一人无罪释放。同年4月22日上午8时,被判死刑的5名日本战犯,由美国宪兵押解到这幢监房3楼绞刑房执行绞刑。临刑前,法庭为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宗教仪式。 8点15分,军事法庭按照日本战犯的军阶大小先后执行绞刑。镝木正隆被第一个押进绞刑房。先用绳索绑住手脚、黑布口袋蒙住头部后,再用绞架上的绳索把其颈部套住扎紧,令镝木站在活动地板上。随着一声令下,推动手闸,活动地板就向两侧分开,镝木双脚悬空,瞬息间窒息而亡,尸体通过方孔吊入楼下的停尸房。 这个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绞刑房面积18平方米,一面有窗。它奇迹般地保存至今,绞架、活动地板等物件均是50多年前的原物。 中国最早的审判日本战犯之处 据查,从1945年12月16日~1946年5月1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先后在北平、沈阳、南京、广州、济南、汉口、太原、上海、徐州、台北10个城市设立了专门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其中,南京军事法庭直属国民政府国防部,其它9个军事法庭隶属于各“战区”(“绥靖区”、“行辕”)。这10所军事法庭中审判日本战犯时间最早的是设在上海的第一绥靖区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和设在北平的第十一战区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时间都在1946年4月。而设在提篮桥监狱的美军军事法庭,则于1946年1月即已开庭。可见,提篮桥监狱确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审判日本战犯的场所。 除了对镝木正隆等18名战犯的审判外,美军军事法庭还于1946年间在提篮桥监狱内对其他日本战犯进行过多次审判,被审判的对象主要是摧残、虐待被俘的美国飞行员和菲律宾盟友的日本战犯。据日本官方公布的资料称,1946年1月~9月,美军军事法庭在上海对47名日本战犯进行审判。日本战犯在关押审判期间,有的在提篮桥监狱内自杀或病亡。如日本驻台湾司令官、总督安藤利吉陆军大将于1946年4月19日深夜服毒自杀死亡,卒年63岁。他是中国境内自杀死亡的日军最高将领。同年11月28日,曾任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的冈部直三郎大将在提篮桥监狱内突发脑溢血死亡,卒年60岁。冈部是中国境内因病死亡的日军中的最高将领。 “杭州之狮”的末日 据有关资料反映,当时国民政府设的上海军事法庭共审判日本战犯116人,其中判处死刑14人,无期徒刑22人,有期徒刑75人,无罪释放5人。被判处死刑的人里,11人枪决在提篮桥监狱的刑场上。 其中第一个枪决的是日本第二十二师团参谋部招抚工作班成员黑泽次男,其时年34岁。黑泽次男是早稻田大学的法科生,1938年8月调入中国,随军驻守浙江一带。他曾带领部队在杭州、绍兴等地,对中国平民进行集体大屠杀,或活埋、或刀砍、或机关枪扫射,杀害我国同胞千人以上,被称为“杭州之狮”,仅杭州艮山门一地就曾挖出尸体百余具。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抗战胜利后匿居杭州日侨管理所,后被立案搜查逮捕,移押提篮桥监狱,1947年3月17日被上海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执行枪决这一天,这个杀人魔王提出不少要求,诸如“让我沐浴剃须,干干净净去见上帝”“我要写遗言,请多关照”等。黑泽次男是被反铐双手,押赴监狱刑场的。当时的监狱刑场,一面靠墙,一面只是用竹篱笆与周围居民区相隔。当黑泽次男被押向刑场时,周围居民有的趴在竹篱笆上,有的站到屋顶上,有的在窗口上观看,掌声、喊声一阵接着一阵,群情振奋。黑泽次男在法警的押解下,坐到“行刑椅”上。只听“啪”地一声,子弹射向黑泽次男的后脑,杀人如麻的“杭州之狮”应声倒下。 (未经作者同意,任何报刊不得转载或摘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