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0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即使有一千个理由也别碰毒品
付弘成 覃书成

  6月8日,笔者接到从深圳转来的一封信。这位成功戒毒、名叫小娜的女青年在信中说:“在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希望通过媒体,向曾经帮助过我戒毒的父母、强制戒毒所民警和社会上所有关心过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是你们永不放弃的关爱,让我获得了新生。同时向战斗在禁毒、戒毒一线的民警和支持戒毒、禁毒工作的人致敬……”小娜在信中字字如泪、句句如血地倾诉了自己吸毒后的痛苦、戒毒时的艰辛……拿着小娜的来信,笔者来到强制戒毒所,经工作人员提醒,笔者想起在2001年6月,自己曾采访过这位当时已戒掉生理毒瘾的小娜……
  抽烟解闷,靓女染毒瘾
  小娜出生在一个和睦的家庭,父亲是银行副行长,母亲是一国企中层干部。独生女小娜从小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小娜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1994年,由于中考失误,好强的小娜不顾父母反对,赌气上了中专。
  中专毕业,她被市内一家大宾馆聘为礼仪小姐。小娜处事机灵,工作能力强,不久被提升为领班,一年后被提升为大领班,统管着全宾馆的服务员。她的收入也由最初的几百元,上升为数千元。两三年的时间,她就有了10余万元的存款。此时的小娜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和幻想。她要向父母证明,不上大学,也一样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小娜就是在人生紧要处遇到了一个不该遇到的人———姜潇。
  那天晚上,宾馆来了一帮很难侍候的客人,几个服务员都被他们气哭了。小娜很生气,便带着两名服务员亲自招待。但这帮人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在她面前肆意侮辱服务员。小娜看不过去就上前制止,与这帮客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推搡。总经理得知后,不仅不听她解释,还在全体员工会上点名批评了她。原来这班人与总经理是铁哥们。小娜想着自己为了宾馆的利益,鞍前马后地操劳,竟然受到这种待遇,委屈地哭了。
  正当小娜生闷气时,平时有些交往的姜潇推门进来了。这个高高大大的男孩长得很帅,能言善辩,也很会体贴人,小娜对他的印象很不错。
  姜潇劝小娜要看开些,总经理只会为朋友而去斥责员工,而不会为员工去得罪朋友。作为一个打工仔,不要太计较这些,但小娜仍然耿耿于怀。见小娜想不开,姜潇用锡纸卷了一支烟吸了起来,并递过来一支叫小娜吸吸。小娜想都没想拿起来就吸。她感觉到与其他的烟味不一样,便问姜潇这是什么烟。姜潇笑着说:“你只管吸就是了,保准你吸后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抽完烟后,小娜感到很难受,想呕吐,身上发痒,回家后就晕晕糊糊地睡着了。事后,小娜才知道那天她吸食的是毒品。她非常害怕,怕自己从此离不开毒品,几天都不敢去上班,也不敢去见姜潇。可后来小娜发现也没什么异常的,她由此认为,少抽几口,只要自己有毅力,是不会上瘾的。
  小娜又上班了。碰上姜潇,他又悄悄地拿出含有海洛因的烟给小娜抽,小娜本想拒绝,但手却接过了烟。抽完之后,小娜感到很兴奋,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舒服极了。自此以后,小娜上瘾了,不吸就感到心里堵得慌,她主动找姜潇要,渐渐地姜潇不肯了,说这东西也是钱买的,要小娜拿钱买。此时,小娜才知道,姜潇原来就是靠贩卖毒品为生的。随着毒瘾的加深,小娜吸毒量也在逐渐加大,时间不长,辛辛苦苦积攒的十几万元钱全部流进了姜潇的腰包……
  
  女儿堕落,妈妈不松手
  吸毒之后,过去貌美如花的小娜变得形容枯槁,整天无精打采,工作大受影响,宾馆老总得知她在吸毒后,将其扫地出门。回到家里,小娜不敢将实情告诉妈妈,只是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请假在家休养。
  积蓄吸干了,工资没有了,小娜开始在家里偷偷地拿,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去换钱,换毒品。家里的金银首饰都被她换成了毒品,就连母亲送给她的16岁生日礼物——玉石护身符也被换成了毒品。
  2000年4月的一天晚上,母亲推开房间,小娜神色慌张地向被子里隐藏注射毒品用的针管。“你鬼鬼祟祟地在做什么?”小娜却喊头痛,回避妈妈的问话。妈妈发现她存折上的钱没有了,而小娜在家里已呆了一个多月了,便打电话问宾馆,这才知道她在吸毒。妈妈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了,抱着小娜撕心裂肝地痛哭了一场。
  得知女儿吸毒了,当副行长的父亲惊呆了,冷静下来后,他让妻子请了长假,在家里陪伴小娜戒毒,自己则充当后勤。10多天下来,小娜忍耐不住毒品的折磨,寻机跑出去复吸。妈妈把小娜找回来了,强制戒了几天,小娜忍受不住又跑了出去。就这样,吸了戒,戒了吸,小娜一直在痛苦中挣扎。
  半年下来,看着女儿毒瘾发作时,发疯似的割腕、撞墙,自己却无法为其分担痛苦,妈妈痛心疾首。她四处打听戒毒信息,发现新的戒毒药品,便毫不犹豫地买回来。后来听说强制戒毒所戒毒效果好,她不顾小娜的强烈反对,毅然将其送进了戒毒所。
  
  社会关爱,唤回迷途女
  2001年3月,小娜被送进了强制戒毒所。当时,她偷偷将一把小刀揣在内衣里带进了戒毒所。刚进戒毒所时,小娜受不了约束,又哭
  又闹,还割破了自己的手腕。戒毒所民警立即把她送到医院抢救。
  伤好后,管教民警与小娜促膝谈心,讲吸毒的危害和做人的道理。经过戒毒所民警耐心教育,小娜的思想稳定了。3个月后,经过药物治疗,小娜生理上的毒瘾逐渐消除。半军事化的管理,轻松有序、快捷的生活方式恢复了小娜正常的生活习惯,最使小娜刻骨铭心的是管教民警们对小娜亲人般的关怀。戒毒期间,小娜身体素质差,加之毒品戒断后的反应,小娜病倒了。管教民警坚持每天到病室问寒问暖,给小娜送水送药。没有烟抽,管教民警自己掏钱给小娜买。小娜吃不下大锅饭,管教民警亲自下厨,为小娜开小灶。民警们亲人般的关心和入情入理的教育引导,矫治了小娜扭曲的心灵,使其重新扬起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小娜的身心得到了康复,毒瘾没有发作,精神状况好了起来,人也变漂亮了。2001年6月,小娜带着无比感激之情离开了强制戒毒所。当年,小娜作为成功戒毒的典型曾接受过笔者的采访。
  回家后,一些毒友仍不时打电话或登门找小娜。为了让小娜换个环境,父母将其送到深圳市一亲戚家,并请专人监护。到了深圳后,自强的小娜要求一边打工,一边巩固戒毒。
  2002年底,在一家鞋厂打工时,小娜与一个叫阿强的小伙子相爱了。小娜把自己的过去告诉了阿强,阿强也鼓励她战胜心瘾,重走人生路。在爱情的滋润下,小娜戒毒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工作也更加卖力。工友们知道她曾经吸毒后,不仅没有歧视她,相反都来关心她,鼓励她。曾孤独的小娜重新融入了大集体中,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阿强由于工作努力,被提升为车间主任。半年后,小娜和阿强办理了结婚手续。现在,26岁的小娜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全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
  自己重获新生,小娜没有忘记那些帮助她戒毒的人们。于是,她给襄樊市强制戒毒所寄来了感谢信,还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请人带回襄樊转交媒体。她希望通过媒体讲述她吸毒、戒毒的经历,告诫人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即使有一千万个理由,也千万不要去碰毒品!小娜在信末说:“我要用自身的经历,告诫天下所有的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这是我用生命换来的启示!”(文中人物为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