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4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七版:前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痞子童谣泛滥校园 学生家长提心吊胆
武鹏

  昨日上午,合肥王女士电话向媒体反映:她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回家突然念起一段顺口溜:今年学费真他妈的贵,学习写字真他妈的累,不如加入黑社会……女儿还告诉王女士,类似的“痞子童谣”已经在校园泛滥。王女士在电话中不无担忧地说,孩子的幼小心灵在遭受毒害。
  王女士女儿所在的合肥市琥珀小学四年级的两名女生,张口就给记者来了一连串“痞子童谣”: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没人陪,四年级的美女没人追,五年级的流氓一大堆,六年级的情书漫天飞……小妞小妞我爱你,生个儿子叫乌龟……这两名女生说,同学们都知道“痞子童谣”,记者询问这些“童谣”的来源,两人一脸茫然。记者随后又来到合肥市第十六中学,在该校初一年级某班,一学生竟然拿出了一本小练习册,上面抄满了各式各样的“痞子童谣”。而在这个班级的课桌上,有的学生用刀刻上了“我爱你……”等文字,不免让人担忧。
  针对此类现象,专家认为,“痞子童谣”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根源则在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资讯的发达,意识形态的交汇,社会转型期的精神迷失等。孩子们的意识还处于朦胧中,良莠不分,识别能力差,只是觉得好玩,不经意之中便被污染。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此现象有所反思,而家长们则要加强引导,言传身教。此外,好的儿歌、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全社会都有责任还给孩子一个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成长环境。(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