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福尔摩斯一起做“血字的研究”
今年2月5日,恰是农历的正月十五,21名中国劳工深夜在英国莫克姆湾海滩上采贝时,被上涨的潮水吞没,另有2人失踪。 经调查,遇难的这些中国人都是偷渡到莫克姆湾,以捡贝类为生。而他们所捡的这些贝类,在英国确是一种名贵食品,但在我国就是平时常见的“血蚶”。 这是一宗震惊世界的惨案。 我国马上派出了由5名警界精英组成的“莫克姆湾事件”中国警官调查小组,前往当地调研。其中,就有我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牛。在英国的15天里,他与其他小组成员奔赴事发现场,寻访当地侨团,密切联系国内……用他们的慧眼和经验,尽快确认死者的真实身份,让痛失亲人的家属及早认领,也让更多在等待中焦灼的心不再紧张。 不久前,21名遇难同胞的尸体被空运回国。 翻开厚厚一本工作日记,牛重新回忆起那些肩负不寻常任务的不寻常的日子。 当时在国内得到有中国同胞遇难的消息时,我们并没有办法了解这些人的具体身份和籍贯。我省为此做了很多前期工作,比如收集线索、调查访问等。因为浙江这几年偷渡现象有所抬头,省公安厅也在处理这些偷渡案件中积累了不少资料和证据,所以我作为中方派出的警官调查小组成员之一,赶赴英国事发点。小组由5人组成,公安部有2人,福建省有2人,浙江省有1人,就是我。 我们这次去代表了中国警方,是为确认那些尸体的真实身份而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个专家小组;同时,我们也希望从中发现、梳理和掌握中国人在当地偷渡的情况。 出事的莫克姆湾位于英国兰开夏郡,有一段风景异常迷人的海岸线,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慕名前来。但就是这段黄金海岸,也永远蒙上了那段挥之不去的悲剧的阴影。 记得那天我们刚从事发现场出来,面对眼前风景如画的海滩,只觉得心痛难忍,不是用语言可以简单表达的。 这个风景宜人的海滩方圆300多平方公里,距兰开斯特市约10公里,一向以风急、浪高、多流沙著称,潮水涨退速度快、落差大。这个海滩也是英国海贝生长最丰富和最优质的地方,因而吸引了大量捡拾贝类者,一般称为采贝人。 当地人也说,近年来,海贝业逐渐成为有利可图的行业。我向当地的侨团大致了解了一下,多年前,莫克姆湾每年大约能产1500万到2000万英镑产值的贝类;但这几年,每年的产值已经达到了6000万英镑——这里面,就有很大一块是由偷渡过去的非法劳工完成的。而附近饭店都把莫克姆湾出产的海贝作为招牌名菜,很受食客欢迎。 但同时,汹涌的潮水对于那些采贝人来说,就成了最危险的隐患。我们听说,退潮后,莫克姆湾的海滩纵深绵延长达两英里,但到傍晚涨潮时,海水会迅速淹没海滩,并且伴有流沙。这对不熟悉地形的采贝人,更是危险。 一般来说,这些采贝人被分成几个组,一个组大约20人左右。他们有些是投亲靠友去的,有些则连一个亲友也没有,仅仅是通过各种渠道和关系打听到有这样一份对他们来说收入不菲的工作,就偷渡到那里。这些人的生活状况很不好。 采贝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海贝业绝对暴利。我在当地专门对这个市场进行了调研。每个工人出工一次大约能捡几十斤甚至上百斤,每10来斤装满一个编织袋,每装满一编织袋一般可以得到3英镑的工钱;而当这样一袋贝类再转手卖到市场上去时,就能得到30英镑左右的回报。 而且,工人们采集的量非常大。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有当地的合法工人在采贝,一个退潮期(10多个小时)下来,捡到的贝类基本上装满了一整车的集装箱。 这其中巨大的差价,显示出非法劳工们被剥削得很厉害。 但即便如此,这些劳工们如果干得好,每周也能得到折合人民币大约1万元的收入。不过,这些收入中的大部分要用来支付巨额的偷渡费用,所以刚开始,这些工人并不可能攒下什么钱。 采贝人以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险情。但这次,却成了无法挽救的痛。 出事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但那天工头却偏偏记错了涨潮的时间——多算了1个小时,而采贝点和休息点间又有两三英里的路程。就这样,等工头想起“不对”的时候,想把那些工人叫回来也已经来不及了。 让我们很感动的是,当时有一群住在海滩边的志愿者,接到紧急呼救后,10分钟左右就赶到了海边,开着快艇下海救人。那个赶去叫工人们回来却被海水困住的工头,就是被他们救上来的。 我们还了解到,这次,英国警方还出动了直升机协助搜救。在兰开斯特警察局的统一协调下,莫克姆警察局、海难搜救队和消防队全部加入了救援行动。英国皇家空军还派出两架配备有热红外装置的直升机,到出事海域上空搜寻。10多名身穿防水服的搜救人员则随时待命,准备出发。 要确认这些尸体的身份,需要做大量工作。 有一点比较有利的是,英国当局的审核登记制度还是非常严格的,每个入境的人都有厚厚一叠记录材料。虽然事发后当地警察局发现,那些人的名字和身份无法确保真实,但至少照片和指纹的记录可以作为最直接和稳定的证据。 而在这之前,国内的工作也早已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了。福建当地的公安部门还专门开通了认领亲人的热线,热线号码在媒体上一公布,有很多来电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也马上公布了莫克姆湾海难事件热线电话,为在这次海难中伤亡的中国人家属提供服务和帮助。热线电话内容包括提供涉案人员情况、家属咨询、了解事件进展和总领馆传真号码。英国警方也开通了热线,雇佣了3名早些年移民到那边的华裔妇女专门接听。 通过各方的电话热线,也初步认定了一些死难者的身份。 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还和英警方建立起快速通报机制,英警方通过联络官每天向该馆通报最新进展。当时有好几名涉案人员被捕,其中2名是自首的英国人,4名是中国人。14名获救人员中,有11人被允许回家。 在我们回国前,中国警官调查小组全部确认了这些死难者的身份,除了1人是辽宁的外,其他都是福建省的。 不过英国警方在这方面的程序非常严格,只有法医认可并授权的警察才可对尸体进行鉴定,而且有二次认定的程序。 复活节之后,英格兰兰开夏郡警方也派员来到中国,和我国警方合作,探访了10多个家庭,给他们看照片以辨认死者的身份,还将我国警方调查取样的结果(比如通过口腔黏膜提取DNA)带回英国。 我国的态度很明确,一旦所有尸体的身份得到确认,就会把他们接回祖国埋葬。 死难者中有一位,劦1下海之前用手机往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家人自己刚找到了工作,就在海边捡贝壳,收入挺高的,现在就要去干活了。临了,他还没忘了给家里问个好,说正月十五的日子,虽然家里缺了他,也要好好地过。谁也没想到,这是他在世的最后一个正月十五,也是家人最后一次听到他的声音。 这个故事是后来当地警方从死者家属那里听到的,想必家属讲的时候已经悲伤透了。 那个惟一的辽宁籍死难者是女性,孩子都20好几参加工作了。她来英国只干了几次活就遇难了。我们至今也无法得知,当时的她是怎样得到这样的“工作信息”、又是下了怎样的决心来走这条路的,甚至疑惑她是怎么冒出了这个念头的。要知道,辽宁的偷渡“环境”远不能和福建比,她也是这次遇难者中惟一一个非福建籍的人员。 我们去现场之前买了鲜花,好让这些撒向大海的美丽寄托我们对死难同胞的悼念。来到莫克姆湾,才发现遇难点的海滩上已经承载了很多人的哀悼:有一个祭坛,堆放着无数的鲜花和小纪念品,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中国人的、哪些是英国人的;或精心、或简约,足有五六十米长。 这件惨剧,对当地居民的心灵震撼也非同小可。 这并不是中国偷渡者在英国发生的第一起惨案。2000年,发生了多佛事件,英国海关在多佛港的一辆荷兰牌照的卡车车厢内发现了58具中国偷渡者的尸体。据调查,这58名偷渡者由于藏在密封车厢里而窒息身亡。多佛事件虽然死亡人数较多,但英国政府认为这些偷渡者还没有“落地”,所以触动并不是很大,反应也不那么及时。 这次我们中国警官调查小组中有一位成员对那次事件较了解,他认为,对于这次莫克姆湾事件,英国政府明显重视多了。而事实上,多佛事件后,英国政府已经开始注重追究和打击事件的源头,还修正了法律,把打击“蛇头”的量刑提高到了5到14年,这在英国已经属于比较重的刑罚了。而这次事件毕竟是发生在这些偷渡者“落地”后,而且是在英国政府的“庇护”之下,对英国政府的冲击非常强烈。 这是我第一次去英国。与当地警方非常成功的合作中,英国法律留给我的印象是,除了大家公认的传统严谨之外,还有人文的一面。当时,仅兰开夏郡和兰开斯特市两级警方,就出动了80多位警察处理现场的情况,另外还有40多名警察在伦敦苏格兰场处理此案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蛇头”线索、和境内外的犯罪集团有无瓜葛等。在解救人员和深究此事方面,英方也不惜警力和财力。 灾难发生后,居住在兰开夏郡的一位下议院议员就在媒体上公开批评英国政府,认为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英国政府应该给这些非法偷渡者提供能让他们养活自己的工作,英国政府也应该更深刻地反省本国的相关政策是否真的合乎实际。 英国的媒体也表示了友好的态度。在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的同意下,我们还接受了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共十多家媒体的采访。整个过程问答流畅,并没有出现不愉快的细节。 主持人的话 这是一个名为“旁听”的栏目,特别推出“听你的人生故事”。或许你的故事特别坎坷,或许你的故事特别感人,或许你的故事给人启迪。一个故事,一段人生。心情热线:85113675,你的故事,有我在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