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20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四版:旁听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看“黄片”看出名堂的人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的老盛今年55岁,干了近30年公安。从去年开始,他接了一项“特殊任务”——坐在屏幕前目不转睛地看“黄片”。对于这项工作,有人感觉神秘,有人谈之色变,有人甚至开玩笑说“艳羡”……对这些,老盛通通摇头不置可否。
    其实,老盛这样的警察俗称“鉴黄师”,正名该是“淫秽物品审查鉴定员”,职责是对被查获的音像书画制品等作出鉴定。心理学家认为,“鉴黄师”需要对性常识有全面了解,而且心态一定要非常健康,因为他们往往是顶着外界无法想像的压力工作着。
    老盛的另一项工作是民事爆破,好像和“鉴黄”一点关系也没有。但这位老公安就是把这两个都有点“慌兮兮”的工作集于一身,淡然处之,无论旁人拿什么样的眼光和心态看待他。

    我原来一直在派出所,从基层民警做到派出所指导员。这20多年来,有过很多的酸甜苦辣,但一切都是过去的了。后来被调到了局里的具体业务部门。直到去年9月开始,我和局里的另一位老同志接了一个新任务——对淫秽物品进行审查鉴定。
  刚开始我并不十分清楚这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工作。记得当初接到通知去培训,我有点担心这个工作搞不好,因为自己从来也没搞过,怕鉴定的尺度掌握不好,责任又重大。后来得到很多鼓励,也渐渐有了自信。接手前的一个月先到杭州去培训了一段时间,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府部门的有关规章。之后就开始做了。
  其实,这个任务不仅对我是新的,对我们局也是新的。10多年前,社会上出现的淫秽物品非常少,那时只要发现了,就要送到省公安厅去鉴定。后来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淫秽的东西多起来了,这鉴定的任务就渐渐下放到了市一级公安局,市级公安局培养了专门的淫秽物品审查鉴定员。随着被查获的淫秽物品数量越来越多、法治要求逐年提高,“禁黄”任务也日益繁重起来。现在,这个任务已经下放到了区县级的公安部门,于是又有一批新的“鉴黄师”被培养出来了。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刚才说到“另一位老同志”,“老”,年纪大是一个方面,我55岁,他57岁;同时也都是“老公安”了,属于比较有经验的。经验到哪里都需要,但年纪大倒未必是其他一般岗位的长项。但我知道,年纪大对于“鉴黄师”来说就是个“优势”——不是所有人都能上这个岗位的,因为它的要求特殊:不要身强力壮、身手矫捷的,而要结过婚且年龄偏大的人,杭州市定的标准就是45周岁以上。文件里面也专门讲到具体的要求,说要中共党员、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民警,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参加。
  刚开始总有一些不懂的或是拿捏不准的问题,这时我们就会打电话给杭州市局的“同行”,让他们指导一下———人家比我们早开始这么多年,理论知识和经验都要丰富得多。现在已经渐渐有了独立的判断力,做起来比较自信了。
  的确从没想到会走上这个岗位,但既然是任务,就是责任,就得拿出认真负责的态度干好它。家里人也知道我现在的工作,挺支持的。

  局里有专门的审查鉴定室,这可和一般的办公室大不相同,也是有严格要求的。除了里面有好几台影碟机和电视机外,单独设立不用说了,室内外还有加固的门窗;有些要求非常细,比如安装空调或者其他除湿设施,要有专门的安全存放淫秽物品的仓库,还要配备专用的橱柜,确保存放两年以上的库存量。这些一来保证了工作的保密性,不会影响其他人;二来也是为了更好地保全那些“证据”。当然,经过鉴定确认为淫秽的那些,存放到规定保存年限后,经过上级部门批准,都要集中销毁的。
  鉴定有专门的分类标准,光可能涉及淫秽的出版物就有好几类:一种叫淫秽出版物,是指在整体上宣扬淫秽行为的,有相关规定中涉及的内容,没有艺术、科学价值的那些;而另一种叫色情出版物,则是指在整体上虽不淫秽,但其中一部分有导致普通人腐化堕落(也有具体规定)的内容,对普通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毒害,而且缺乏艺术价值或者科学价值的出版物。
  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夹杂淫秽、色情内容而具有艺术价值的文艺作品,表现人体美的美术摄影作品,有关人体的解剖生理知识、生育知识、疾病防治和其他有关性知识、性道德、性社会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作品,就不属于淫秽出版物、色情出版物了。
  我们的原则是,是淫秽物品,就不能放过一个;不是淫秽物品,就不能冤枉别人。所以,就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挺重的,不能轻易下结论;一旦下了结论,就得是准确的。因为我知道,“鉴黄师”开出的《淫秽物品审查鉴定书》,是治安处罚或刑事处罚中的重要证据。我们要对法律负责,也要对那些贩卖淫秽物品的人负责。
  作为“鉴黄师”,我们鉴定的范围非常广泛,只要是涉及淫秽色情的,都要经过我们这一关。早些年可能是书籍、录像带、扑克比较多,现在我们这里遇到的基本上是碟片。另一方面,网络发达了,网上的色情片就很猖獗。公安部门专门有一个网络监察队伍,就负责检查网络上的那些不健康内容,发现后就用技术手段固定下来。按照规定,我们“鉴黄师”也要配合他们做鉴定。
  前不久,治安大队在宾馆检查中“盯”上了其中几家的点播电视。大队检查后拿了一份单子给我。光看片名,有的的确非常露骨,但根据我的经验,片名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像我们平时审查鉴定的碟片,有的片名很煽情,但仔细一审查,其实内容根本不涉及淫秽,只是那些制碟片的人故弄玄虚想吸引人罢了;相反,有些片名看来非常正规,一审查才发现是地道的“黄片”。所以,我还是等治安大队把那些宾馆的片子录回来,看了内容再下结论。
  国家现在对黄色淫秽物品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了,前不久对黄色网站动了真格,就非常及时有效。我们作为“扫黄”中的一股力量,也挺自豪的。

  鉴定的前提是要看,还得完整、仔细地看,否则就没有发言权。拿碟片来说,很多片子是只在其中插上一段不堪入目的,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在中间,有的则是通片都是。一旦有任务来了,就得马上到审鉴室去工作,不能耽搁,工作量大的时候一看就是几小时。因为任何案件都有办案时限,有时人也抓了,货也收了,就等着我们下结论:到底是还是不是,否则就定不了案。我是在基层呆了20多年的人,所以特别了解基层办案的艰辛,每次都会遇到许许多多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困难,但又要尽早尽快地把案子给办了。现在我是他们的前面一个环节,我会尽力提高效率为他们提供办案需要的重要依据。
  有的时候,刚到家里准备吃饭,电话来了:刚查获了一批涉嫌淫秽的碟片。我放下饭碗就去。我们这里有些夜市,其中也有卖碟片的,民警经常会去抽查。有时候,晚上10点多了接到电话,我就知道多半是夜市里查出了可疑的东西,也得马上赶到单位。认真?做公安的,哪样不需要认真?我和其他岗位的同志比起来,真不如他们辛苦!这个工作同其他工作比起来,就是眼睛特别难受,特别有时还要看快镜头,眼睛受的影响大些。这1年多来,一线民警们很辛苦,查处的力度很大,我们这里审查鉴定的淫秽物品数量每个月少则两三百件,多则七八百件,最多的一次是1200张碟片。
  连续地检查鉴定,生理和心理都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一定要看得准,这是一种考验。我们鉴定得是否准确,有时可能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社会上有种说法,说“三级片”可以买卖,不算违法的。去年我们这里还有检察院的同志来咨询,一位犯罪嫌疑人自称“三级片”可以卖的,他没有罪错。检察院的同志想从我这里得到正确的回答。我就明确告诉他这就是违法。这里,我也刚好通过你们纠正一下这个错误说法。

  其实,周围的人对我这项工作多多少少都有些好奇,只是不都来问罢了。就是天天在一起上班的同事,他们也未必清楚,因为这和其他岗位上的工作太不一样。我这个工作保密性也非常强,鉴定的内容和结果一般不能和任何不相关的人说起,更不要说成为谈资了。
  也有亲戚朋友听说我的工作内容后开玩笑说:“天天看这些玩意儿,很开心吧!”或者也有“这工作好啊,我们是想看也没得看呀”。我清楚他们其实并不了解这工作的性质,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说说而已。
  平时我爱看电视,特别是那些破案的连续剧呀,警方纪实类的新闻呀……一句话,口味就是不离本行。我妻子喜欢看讲感情生活的电视连续剧,儿子也大了,成了家。但有点奇怪的是,我们家人好像几乎不看碟片,没有为了各自的口味去专门买过,至多是放些歌曲听听。这和我现在工作中要接触那么多、那么特殊的碟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刚开始的时候,我在这方面还真有个适应过程。
  我觉得,做我们这项工作的性格都有几分相似:不张扬、稳重,年龄一般都40岁以上。我和另一位做这项工作的同志,原来都做过中层干部,这么多年下来,经验有了,也得到了同事们的信任。1年多来,领导对我们要求严格但非常支持,我和另一位同志也配合得很好。
  原来在派出所那么多年,压力非常大,困难经常有。说实话,现在的工作比起那时,真的平淡了很多。我想,无论这项工作的内容对外多么需要保密,无论在别人眼里有多神秘,但它也是众多警种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我就会尽力去做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