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5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记者观察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给生命以坚强
志愿者叶志林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日记
整理 朱乔夫

  8月12日晚,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1956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强度最大的台风“云娜”,在温岭市石塘镇登陆。台风过后,对很多受难者的家属而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他们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难以自拔,有的甚至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据此,受省科协的派遣,杭州市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派出了10名心理专家,到达温岭受灾现场和温州乐清泥石流受灾区对当地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据杭州市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负责人赵国秋介绍,参加此次灾后心理干预的10名专家,基本都有过灾难事件心理干预的经验或拥有精神类疾病临床经验。他们中有参加过美国“9·11”事件心理干预的何鸣博士,有专门从事灾后心理干预研究的谭忠林博士,还有在去年“非典”期间,在传染病医院为医护人员及患者做心理干预的施剑飞医师等。
    本日记就是杭州市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登记在册的志愿人员叶志林从8月17日专家援助队进驻温岭,到8月27日从乐清回杭的日日夜夜里,全程与专家一起工作的真实记录。
  8月17日
  
今天下午4点,专家团的先头部队到达温岭,分别是留美博士何鸣和心理学博士王红兵和陈树林。
  幸亏13日那天,心理干预中心已经提前通知我先期调查和跟踪灾民的受灾情况。3天下来,我收集到的情况还比较全面,尤其是对伤者比较集中的温岭第一人民医院情况的摸底,让何博士他们决定马上进该院调查。
  下午,何博士对受伤群众做了问卷调查(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各种相关或者看似不相关的问题,以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我还和陈树林对群众做了一个访问(直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人进行干预和辅导)。
  一直到晚上8点,我们才回宾馆,并商量明天要做的工作。因为人手太少,何博士要我在当地招募尽可能多的志愿者。
  8月18日
  
总算不辱使命,通过通宵联络,我找到了几名志愿者。早上8点整,他们都到了。何博士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工作培训。
  实际上,经历过灾害的人都有可能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也就是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话,会损害人的健康,引发疾病。我们的任务就是对创伤后有应激障碍的人进行干预,使其早日恢复正常。
  “你在台风中有什么损失?”“现你头疼吗?”“你的睡眠好吗?”……随着问题的深入,伤者的心理受伤程度就浮现出来了。真可怕,要不是自己有一些心理学知识的支撑,恐怕我也会被这些灾民的情绪所影响,而成为一个需要心理帮助的人。
  何博士的工作很细致,因为语言上难沟通,他让我翻译,他不但要求听懂对方的每一个字,还要求对方听懂他的每一个字。下午,通过温岭市太平街道组织的22名志愿者全部到了,总算没有丢面子。
  中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黄义强院长带着其余的专家都到了,还带来了很多设备和资料,感觉他们就剩没把办公桌搬来了。
  傍晚,著名心理专家、第七医院副院长赵国秋也到了。
  8月20日
  昨天的工作和前天基本一样,大部分人到温岭第一人民医院对受伤群众进行访问。何博士等到乐清发生泥石流的现场去考察。
  今天我和黄义强院长、谭博士等人到发生泥石流的乐清龙西乡上山村访问。上山村就在雁荡风景区的背面,村里山清水秀,但想到小山村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灾难,我心里很难受。
  路上,车子被一个巨大的土堆挡住。这个土堆是泥石流冲成的,有约6米高,50多米宽,3辆挖泥车在挖泥寻找死难者。
  今天要做的工作是对村民的心理进行评估,这次灾难中,这个村一共死了17个人。我就在泥土堆旁找了一个中年男子做访问,他是一个死者的亲戚。他反应出来的是恐惧、害怕、担心,还剩下三分之一题目时,他就烦了,说怎么问这么多。这是典型的不良应激反应,于是我停下访问,先对他的情绪进行了疏导。
  一个,两个……每个人都口干舌燥,中午在临时地点集合时,大家都不愿说话了。
  晚上,陈树林忙着整理采集到的数据,因长时间机械地按键,食指、中指都抽筋了。
  8月21日
  
今天,我们在龙西乡小学清理出一个教室,我们把25个村民召集到教室,由何博士、施剑飞主讲,先是介绍了心理创伤后各种应激障碍的症状,然后让村民讲感受。
  有人反映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因发生泥石流时被吓着了,现在一听到下雨就会站在原地不停地跳,晚上也睡不着觉;有一个村民说他不敢让孩子回家,说家里随时会被淹……
  何博士、施剑飞对每个人都做了心理辅导,教他们呼吸放松疗法,给每人送了一份小礼物,还给一些情况严重的人派了药。
  说也奇怪,村民出去时,脸上有一种轻松的表情。下午施剑飞说要到村民家去,因为来时扭了脚,我为他找了一根木棍,暂作拐杖吧。施剑飞一拐一拐地进到了村民家,为他们发药,疏导他们情绪,并找到了那位听见下雨就要跳的老太太,给她派药。
  回到驻地还是开会,决定明天休整一天。傍晚来了两位生力军,加拿大回国的博士骆宏和杭州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的主任傅素芬。
  8月23日
  
我继续跟着施剑飞到乐清,找到了一户应姓人家访问,应家在这次事件中一共死了9个人。我们见到了应家大儿子的老婆关某某。真想不到心理打击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后果,关某某竟然突然偏瘫了。
  施剑飞详细地问了关某某的病情和用药的情况,发现药量不够,就说下次来时给她带药,并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
  晚上开会时,谈到了台风“桑达”马上要来,大家商量是不是再去龙西乡,施剑飞说他是一定要去的,因为他答应给人家送药,不能说话不算数。
  8月24日
 
 今天,我和施剑飞又去了龙西乡。我们回访了关某某,把药给她,并再次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
  一个村民说村里的叶玉香在家等我们,我们去了。叶玉香自述心里非常慌,晚上要人陪才能入睡,因为村里一个经常跟她说话、开玩笑的人说没就没了,她想不通,并且眼前经常出现那人的身影。施剑飞对她进行了心理辅导,并提出了可以解除障碍的方法。
  等到我们告辞时,叶玉香看上去已经好多了。施剑飞告诉她,如果还有什么不放心,可以打电话来。
  接着我们又去了一个5岁的男孩家,男孩不愿回家,说是家里水淹了。有记者采访了男孩的爸爸,他说接受了心理医生的帮助后心情轻松了很多。我听后觉得这么多天的累很值得。
  8月25日
  
今天,我和赵院长、傅素芬等一起到箬横镇。其中有一户是死了夫妻俩的,剩下3个孤儿,21岁的大女儿受到的心理打击最大,她眼里白茫茫的,空洞得吓人,反应也及其迟钝。王红兵说她处于“情感休克期”,如果不及时处理,恐怕会出大问题。
  几名专家分别对3个孤儿进行心理辅导。辅导结束后,我发现那个最大的姐姐哭得两个眼睛像桃子,赵院长说,这是好现象,至少她哭了,得到了宣泄,压力减轻了。我们离开时给她留了电话。
  8月27日
  
昨天因为太晚了,没有记录。但昨天事情不多,何博士、施剑飞和我到乐清作最后一次回访,赵院长则带着其余的专家到箬横等地进行访问。
  今天上午,专家们结束了这次心理干预的行动,全体回杭州。
  真的没想到,也不太敢想,一次灾害给人造成的心理伤害竟然有这么大,甚至会要人的命,而一次成功的心理干预又能将在死亡边缘的人救回来,真的不可思议!看来我要成为心理医生的愿望是不会改变了。(整理 朱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