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4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常青树”新添“和谐花”
我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纪实
本报首席记者 朱兰英  

  四川民工严少富走进了绍兴县华舍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因为给老板做木工时,他从屋顶上掉了下来,赔偿问题一直谈不妥。5天后,严少富拿到了20余万元的赔偿。
  舟山市定海区西园社区的陈阿姨戴上红袖章,走出家门,一遍遍地在社区巡逻着。她发现了一个衣着花俏的可疑青年,于是警觉地上前询问。
  ……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浙江大地上发生。生活永远不会缺少矛盾,而我们在不断创新解决矛盾的办法;生活永远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我们将防范篱笆扎在最基层。
  “枫桥经验”是一棵常青树。45年来,尤其是近5年来,浙江人民不断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化解社会矛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等各个方面都新添了不少“和谐花”。这些创新举措切切实实地改变着6300余万浙江人和新浙江人的生活。

  平安的篱笆扎在最基层
  11月20日上午,杭州市文晖街道某小区的住户老王因为不满邻居将房屋租给企业办公,走进了“和事佬”协会。对于老王来说,有矛盾,找街道综治中心的“和事佬”协会,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老王并不知道,4年前的11月份,综治工作中心还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物。2004年5月,杭州余杭乔司镇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七部门集中于一楼,专设接待人员,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不管是土生土长的乔司人,还是外来创业的,只要住在乔司,走进我们综治中心,事情就有人管。”于是,大量的社会矛盾在这里被成功化解。
  如今,综治工作中心早已枝繁叶茂、遍地开花,目前全省几乎所有乡镇(街道)都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综治工作中心的职能进一步增强,不再是“单兵作战”,不再是“各自为政”,基层维护稳定的力量由“五个指头”捏成了一个拳头,从而构筑起精干高效的基层平安体系。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2007年,发挥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作用被纳入了新修订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壮大和规范的同时,综治工作中心的辐射功能也在不断强化,工作网络逐步向村居、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延伸。在平湖市,让很多企业老总津津乐道的一个头衔是“首席安全执行官”,也就是企业综治组组长。调处化解进民企、治安防控进民企、法律服务进民企、预防犯罪进民企、平安创建进民企……到今年,全省职工人数超过400人的企业100%建立了综治工作站。在民营企业发达的浙江,“综治进民企”不仅带来了企业个体的平安与发展,更为“平安浙江”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石。
  如果说平安建设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工程,那么社区、企业、学校、商店、村庄、家庭就是这个工程的“细胞”。推广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正是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运用“枫桥经验”基本精神,积极推进基层基础建设,打造平安“细胞工程”的结果。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7年,全省受访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率达到95.8%。
    
  矛盾在村社“烟消云散”
  龙游县湖镇镇下董村的王淑美是村里的一名妇女干部。前不久,王淑美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打电话的是一名四川女工。她在打工时大拇指被割掉了三分之一,现在家里人情绪很激动,又不知道该怎样向厂里索赔。王淑美马上主持双方调解。2天后,四川女工拿到了2万元的赔偿,而王淑美拿到了镇里奖励的50元。如今,王淑美调解矛盾的积极性很高。
  这是龙游县、建德市等地探索建立的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无论是调解成功小的纠纷,还是比较复杂的纠纷,调解人员都可以得到奖励。此外,每月报告、排查一些潜在的矛盾纠纷,也可以得到奖励。如今这一制度在全省得以推广。
  矛盾纠纷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伴而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件件关乎民生。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实践中,我省始终致力于化解社会矛盾、保障民安。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调解委员会5.3万余个,工作人员达15.9万余人,构筑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体系。
  矛盾在变化,办法也在创新。苍南县建立了“五站式”民情服务、化解矛盾工作法,把村居“民情接待室”作为为民服务、化解矛盾的第一站。全县776个行政村、99个居民区全部设立了“民情接待室”,统一每周二为“民情接待日”。
  慈溪、余姚和宁波海曙区则广泛地在村居和社区里建立“和谐促进会”,发展了“和谐促进员”,加强村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村级组织之间的联系,使“小事”不出村,不出楼道。
  一方面,大量矛盾在基层得到化解,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主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下访、约访、联合接访等制度,搭起了“连心桥”。我省已经连续5年开展了领导干部下访活动,今年更是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参与接访的县级领导干部达到5.6万人次。“我们去反映占道的问题,县长接待很热情啊!”70多岁的永嘉县沙头镇西垟村朱老汉至今还记得与县长见面的场景。
  据统计,五年来,排查化解的55000件矛盾纠纷中,54%在村一级得以解决,43%的在乡镇、部门一级化解,3%上交县以上化解……
 
  我们一起建设,我们一起享受
  45岁的老王来自贵州遵义,在诸暨店口工作了7年,几乎把家安在了店口。老王觉得这些年,日子过得更滋润了,除了收入增加外,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照顾也越来越周到。“外警协管外口”的警务协助机制,让老王在异乡有了家乡的警察和家乡的“和事佬”。
  广东姑娘张建嫦在平湖工作了5年后,拿到了浙江省第一张居住证。凭着它,张建嫦可以像本地人一样申请经济适用房,也可安心地缴纳各种保险金甚至住房公积金,如果她愿意,15年后可以在平湖落户。为了更好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张建嫦所在的城市与浙江省许多地区一样,专门成立了新居民事务管理局。
  经济高速发展的浙江,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寻梦”。从2000年以来,浙江的流动人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已经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二位。敞开怀抱、真诚欢迎、加强服务、规范管理,成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浙江特色”。全省有98.3%以上的农民工能按时领到工资,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率达14.3%,子女入学率达97.5%。
  不仅仅是流动人口,近年来,我省大力弘扬“枫桥经验”以人为本的精神,着眼于重民生、解民忧、保民安,努力形成6300余万浙江人以及新浙江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从2006年起,台州市率先开展了司法救助试点工作,先后对187起案件的207名经济特别困难当事人进行了救助,发放救助资金464万余元,解决了一些疑难信访问题。如今,这项工作已在全省全面推开。
  群众出“题目”,政府抓落实。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已经在全省全面实行,主要分为镇级民主听证制度和村级民主议事制度,并健全了各项配套机制。村民蒋志祥说,“民主恳谈会”让村民有了说话的地方,干部诚心诚意,村民气也顺了。
  在实现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同时,人人也在为平安做着自己的贡献。在舟山定海,活跃着一群“综治义工”,目前人数已达4000名:22支义工法律援助服务队,为居民无偿提供法律援助;60支社区平安巡防队在社区民警的指导下,开展治安巡逻;爱心帮教队则对归正人员、违法青少年和吸毒人员实施重点帮教。这样的平安“热心人士”遍布浙江的大街小巷。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全省群防群治队伍已有59536支、44.1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