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7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走南闯北 就数萧桥头人最亲
张忻然 周乐扬

  有人说,外来人口多,不安定因素就多。然而,奉化市萧王庙街道萧桥头村这个外来人口集居的村庄,自建立了“新来建设者和谐促进会”后,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连一般纠纷也很少。你去看看就可发现,在萧桥头村,当地人与外地人亲如一家,和谐相处。
  萧桥头村毗邻两个工业园区,有近七百外地人租住,超过了本村人数。以前,小偷小摸常有,争吵打架不断,村里鸡犬不宁。针对这一问题,村两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外地人千里迢迢前来,不光为赚钱生活,更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必须善待他们,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
  为此,村党支部进行积极探索,于去年10月建立了“新来建设者和谐促进会”。该会由村领导任会长,村治保主任葛保国任秘书长,并邀请6位外地人担任会员。该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以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增进友情。同时,村里将外来人口按省籍划分成6个组,选出6位组长。外来人员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许多人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去年,听说村里要建立治安义务夜巡队,不少外来者积极报名。安徽民工顾金银不仅自己带头参加,还时常替人顶班夜巡。不仅如此,村里搞环境卫生,也有很多外来者自愿义务参加。
  “和谐促进会”成了外来人员的“娘家”。
  去年年底,有位安徽人因家里有急事要回老家,但工资还没发,路费成了问题。促进会秘书长葛保国得知后,主动送上200元钱,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他回来后,当即将这钱还上。
  高丽田一家来自安徽,她见21岁的儿子在家闲逛,急了,就找到葛保国,要求帮助给儿子找个能学技术的工作。葛保国当即与一五金厂老板联系,高丽田的儿子很快进了厂,学习数控技术。这一年来,葛保国已帮助三十多个外地人就了业。
  贵州民工杨世忠原先租住在村民陈兴康家,后去了尚田畈打工。离开时,陈兴康少算了他245元水电费。杨世忠知道后专程赶来村里,不但付了这笔钱,还向村里交了20元卫生费。杨世忠说:“我到的地方多了,但就数萧桥头人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