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八版: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开发“九大金库”的老汉玩晕一大帮老人
本报记者 汪嘉林 通讯员 张鑫  

  临海人黄忠贤(化名)1943年出生,本来已经到了安享天伦的年纪。但是,他却因为一个在很多人看来是“天方夜谭”的由头站在了被告人席上。
  2004年,黄忠贤在以开发“中华民族资产”为由成立一家贸易公司过程中,涉嫌抽逃出资罪。但最让人不解的是,在他口中的“中华民族资产”是一笔颇具历史渊源的巨额财富,总价值竟然达到了800兆亿美元,而且只要将其顺利“开发”,“投资”的人不但能获得丰厚回报更能得到“封官进爵”的机会。在此弥天大谎下,黄忠贤身边的很多老人将自己的毕生积蓄都投在了所谓的开发“中华民族资产”项目上。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所谓的巨额财富却始终连个影子都没有,大家如梦初醒,纷纷选择报案。黄忠贤终因涉嫌诈骗罪而被逮捕。
  10月31日,临海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旁听席上的记者试图找出答案——究竟是什么让听上去如此荒诞的骗局还有生存空间。
  
  老妇声称“九大金库”待开发
  现年65岁的黄忠贤非常瘦弱。眼前的老人让记者无论如何也无法和“800兆亿美元”、“九大金库”、“中华民族资产”之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道听途说和臆想之中,以至在旁人看来有些“走火入魔”。
  事情还得从1970年说起。黄忠贤说,当时他在临海碰到了一名老妇,其自称在解放前是某位重要人物的第三任夫人。这位老妇告诉黄忠贤,现有大批金银财宝留在各地,共有九处,号称“九大金库”。相当一部分人在保管这些财宝,有着特殊身份的王某就是其中之一。这位老妇还出具了花旗银行的存单、金牌、八卦图等物件来证明她的说法。
  黄忠贤是个没有太多文化的农民,听得云里雾里,随后便和老妇很快找到了王某。当时已有七十多岁的王某告诉黄忠贤等人,她的确就是看管金库之人,多年来为了低调行事,她以乞讨为生。
  “在此之后,我们几个人拜王某为干娘,协助其保管金库。”黄忠贤在法庭上说,他自始至终都认为“九大金库”是存在的,开发“中华民族资产”是他毕生的心愿。虽然到目前为止“九大金库”连影子都没有,但他认为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一切的“承诺”日后都是会兑现的。

  非法开办公司进行“开发”
  到了2004年,一个计划在黄忠贤心中渐渐形成——他要开发所谓的“中华民族资产”。为此,黄忠贤专门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用于“吸收投资”。
  按照当时公司法的规定,成立这样一家贸易公司注册资本起码要50万元。手头没有现金的黄忠贤通过抵押向临海当地一家典当行筹措了50万元充当注册资本,在验资之后用抽逃资金的手法成功设立了一家贸易公司。
  这时的黄忠贤已完全处于癫狂状态,他不断向周围的亲戚朋友讲述巨额财宝的故事,并且向他们保证,一旦“中华民族资产”成功开发,投资人在经济上会有高额回报,在仕途上也可“封官进爵”。按照黄忠贤的说法,回报的高低是根据出资额的不同来划分的,出资越多回报越多。

  异想天开的谎言让老人入瓮
  为了让自己的说法看上去更像那么回事,黄忠贤想办法搞来了一些老钱(民国时用的钱等),并声称这些钱就是从“九大金库”中拿出来的。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看着这些老钱,听着黄忠贤的说法很快信以为真,争先恐后地将钱投资到黄忠贤开办的“贸易公司”中,希望日后有朝一日能飞黄腾达。
  而这却成为了黄忠贤在法庭上为自己开脱的一番说辞:“那会儿,他们都害怕钱交不进来,怎么能说是我骗他们的呢?”针对黄忠贤的这番说法,同在旁听席就坐的受害者家属告诉记者,当时黄忠贤将开发“中华民族资产”说得天花乱坠,但是数年过去之后,大家问他究竟打算如何开发时,黄忠贤却回答不上来。
  检察机关查明,黄忠贤涉嫌诈骗的金额为12万余元,但沉浸于“投资”论的他却不这么认为。“自从2004年到2007年底,我一共收到各项投资八十多万元。”黄忠贤交代,投钱的主要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钱主要用在了支付看管“九大金库”负责人的“辛苦费”上。至于这些所谓的看管人姓甚名谁,黄忠贤却无法回答,只是一味强调自己并没有诈骗。
  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之中。但通过旁听,记者还是有些感触。诈骗永远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一个近乎荒诞的谎言竟然可以骗得这些老人这么多钱,这和受害者自身的贪念以及一时糊涂分不开,和受害者的儿女们未能及时提醒他们也有关系。这种并不算新鲜的骗局为何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套住”那么多人,这是否也该值得大家反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