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2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囚子“土专家”巧开狱友心锁
省一监七监区开展心理互助违规人次降五成
本报记者 蔡亮

  服刑人员在改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不仅影响身心健康和自身改造,也给监管安全带来了隐患。为此,今年以来,省第一监狱第七监区成立了服刑人员心理互助小组,通过心理互助活动为服刑人员消除和缓解心理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记者从省一监了解到,由于民警和服刑人员之间存在身份差异,加上少数服刑人员在认知上存在误区,尽管监内一直在开展心理矫治工作,但仍有部分服刑人员不愿意咨询心理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七监区在心理互助小组成立伊始,就将其定位为民警和服刑人员之间的媒介和服刑人员间互动的自助组织,目的是充分发挥服刑人员相互关系的平等性、身份地位的无差别性和改造心理的契合性等特点,开展心理互助、互动活动,促进自我改造。
  互助小组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紧密型小组由7名心理学专业自考生组成,负责制订阶段性工作计划和目标;松散型小组由监区事务犯和具备一定心理健康知识的服刑人员组成,主要工作是实时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信息、心理动态,提供开展互助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为了让互助小组发挥更大的作用,七监区还专门加强了软硬件建设,不仅开设了装修一新的心理互助活动室,还建立了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档案,按照心理问题的不同层次安排互助活动。
  七监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监内心理矫治工作的有益补充,心理互助小组的主要功能包括心理教育和心理学习、初级心理疏导和自我宣泄、心理状况分析评估、心理互动和心理咨询等等。通过小组成员和其他服刑人员之间对话、沟通、倾诉、开导等各种互动活动,以达到提高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素质、稳定思想情绪、防止突发事件的作用。
  前些日子,七监区服刑人员王某一改平时活跃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这一反常现象立即引起了心理互助小组的关注,于是特意安排了一名与王某关系比较密切的成员陪他聊天。经过开导,王某终于说出了心事。原来,王某刚刚因患肝病到监狱医院进行了隔离治疗。他很担心因为这病而受到孤立,心理压力很大,以至于痊愈回到监区后产生了错觉,总认为大家在躲着他,内心非常失落。了解情况后,心理互助小组决定从两方面着手:一面主动与王某接触,消除他的误解,一面与监区报道组联系,在墙报上发表文章,对肝病从医学方面进行解释,避免误会。很快,王某就恢复了好心情。
  实践证明,心理互助小组在构建平安和谐监区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据七监区统计,在成立互助小组之后,该监区总人数增加了五分之一,而违规人次却下降了一半。今年以来,该监区下属的两个分监区双双被评为监狱文明分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