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天下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貌似健全的残奥选手
吴俊宽 张寒

  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批运动员,乍看之下他们和健全人没有什么区别,肢体健全、行动正常、运动成绩优异,也没有特意戴上墨镜什么的。很多观众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冒充”的残疾人。
  其实这些看似健全的运动员都是“货真价实”的残疾人。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脑瘫患者、一类是视力障碍人士。由于这两个组别的运动员在肢体上都没有明显的缺陷,所以伤残程度相对较轻的他们就显得和健全人没有太大区别了。不过尽管是轻微的残疾,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还是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以残奥会的田径运动为例,脑瘫运动员一共分为8个级别,分别为31到38级。其中31至34级别为残疾程度相对较重的运动员,在比赛时需要使用轮椅,而35到38级别的运动员在比赛时不需要使用轮椅。
  脑瘫主要会使患者形成一定的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主要表现有四肢僵硬、肢体出现不自主的无意识动作、四肢肌肉无力、不能保持身体平衡、步态不稳等。因为38级别的脑瘫运动员伤残程度最轻,也最有可能被误认为“冒牌”残疾人。
  男子T38的中国运动员周文俊就是这样一个经常遭受误解的运动员。10日的400米决赛中,他一路领先,但是在接近终点处摔倒,痛失获得奖牌的机会,最后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过终点。比赛中另外一名澳大利亚运动员也在没人干扰的情况下摔倒在跑道上。
  为中国队获得F35-36级标枪、铁饼金牌的中国运动员郭伟也是一个看似健全的运动员,他身形矫健、目光有神,只是走起路来略有蹒跚。郭伟出生的时候腿部就有残疾,由于双腿跟腱萎缩,他的脚跟没法着地,只能用两只脚的前脚掌走路。
  除了脑瘫运动员外,伤残程度较轻的视力障碍运动员也是人们“质疑”的主要目标。还是以田径项目为例,视障的田径运动员分为三个级别。11级的运动员双眼无感光,全盲;12级运动员的视力为从能识别手的形状到0.03和/或视野小于5度;13级运动员的视力从0.03 以上到0.1和/或视野大于5度小于20度。
  男子F12级运动员朱鹏凯在10日的标枪比赛中获得金牌,但是赛后在接受采访时他双眼红肿,不停地留着眼泪。他对记者说:“医学上名词我说不好,大概是眼角膜的问题吧,现在我每天还得点着药水,否则眼睛就会干涩发红,距离眼睛半米远的东西都很难能看清。”
  不过,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也确实出现了运动员未能通过医学鉴定,不能参加残奥会比赛的事例。北京残奥会工人体育馆新闻经理孔菁9日就曾透露,有3位运动员均未能达到盲人柔道比赛参赛的最基本视力标准,也就是不能被认定为“盲人”,因而失去了参加当天进行的盲人柔道比赛资格。
  尽管有“冒充”的例子出现,但是所有通过医学鉴定的运动员,即使可能看上去很“健全”,也都是“货真价实”的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