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五版:面孔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他们中有老师、大学生、公司职员;他们中有不满20岁的年轻人,也有年近五十的中年人;但他们拥有一颗同样为奥运作贡献的热忱之心——
我们来接力残奥会
本报记者 陈岚

  9月1日,20名浙江志愿者启程赶赴北京,为9月6日开幕的残奥会做准备。作为北京奥运会上重要的一道风景线——浙江派出的80名奥运志愿者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他们的神圣使命,而这20名浙江残奥志愿者也做好了接力的准备。在残奥志愿者出发前夕,记者采访了他们中的3个,聆听他们关于奥运、关于梦想与奉献的故事。

  要以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赞誉
  虞思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大四学生

  在校大学生是浙江派出的奥运志愿者、残奥志愿者的绝对主力,他们都是百里挑一的佼佼者。当初全省有14000人应征,经过五轮筛选,最后只有100人入围,虞思婷就是幸运儿之一。

  上场前迫不及待的心情
  几天前,家住杭州滨江区的虞思婷,收到了一个特殊的邮包。这个邮包是团省委寄给她的,里面有厚厚一大叠工作简报,内容是服务北京奥运会的浙江志愿者在奥运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透出的激动与兴奋,让虞思婷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看着这些剪报的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憧憬起自己将要在北京度过的这十几天。这些天,我常常上网找那些已经回来的奥运志愿者聊天,向他们取经,问问他们在北京发生的趣事儿,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做到有备无患。”

  服务时不能过度热情
  因为要服务的对象是残疾人运动员或教练员,所以虞思婷他们要比之前的奥运志愿者多花心思、多做准备。
  “我们的服务工作要更细致入微。面对我们的残疾人服务对象,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热情过度。比如见到一个坐轮椅的运动员,我不能马上过去推,而应该要先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除了行为上要细致入微,语言上同样要慎重。“我们所有的浙江志愿者都会在老山自行车场馆进行服务。在这个项目上,国外的选手占了绝大多数,所以我们在服务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用英语对话。因此在很多词汇的使用上,需要更多一份谨慎。”

  家人、学校大力支持
  残奥志愿者们出发去北京的那天,正好是虞思婷学校开学的日子。今年开学她就读大四了。这一年,要面对毕业论文、找工作这些事情,会非常忙。但对虞思婷来说,顺利完成残奥志愿者的每一项工作,才是眼下的头等大事。
  学校对虞思婷参加志愿者的工作非常支持。因为参加残奥会,她可能要耽误开学头两周的课程,不过辅导员老师和学校领导都已经答应为她做好妥善的安排。
  启程去北京之前,虞思婷整天抱着字典突击攻克一些与运动项目、残疾人相关的英语词汇,那劲头绝对不亚于当年高考冲刺的那一刻。虞思婷的爸爸妈妈也一早就帮她准备好行李,并了解起残奥会的比赛日程。
  “具体安排什么岗位,还要进行什么特殊培训,都要到了北京才知道。想着离我们登场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真的很期待。都说这次北京奥运会当中,志愿者是中国获得的第52块金牌,我想我们也一定要接好这一棒,让这块‘志愿者金牌’更加熠熠发光。”

  服务残奥会比找工作更重要
  陈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现为某外贸公司职员

  20名浙江残奥志愿者当中,陈承的身份颇为特殊。因为在报名应征志愿者时,她还是大四的学生,而当她要走上残奥志愿者岗位时,她已经成了一名在职人员。

  工作可以再找,残奥会一定要去
  “报名应征志愿者的时候,我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万一选上了志愿者,老板不放人怎么办?不过很快我就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工作可以回来再找,奥运会是一定要去的!”
  陈承说,大学期间,她就已经参加了不少志愿者的工作,加上自己学的是英语专业,因此在应征中比较有优势,每一关都过得挺顺利。
  知道自己顺利通过奥运志愿者选拔之后,陈承也同时开始找工作。到现在任职的这家外贸公司面试的时候,服务过女足世界杯的陈承,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获得了公司面试官的青睐。
  当被问到对公司有什么要求的时候,陈承的回答让面试官有些意外:9月份我将要去服务北京残奥会,希望公司能支持。不过,面试官给陈承的答复也爽快得让她吃惊,只有两个字:去吧。

  服务女足世界杯的经历
  去年女足世界杯的时候,陈承在杭州的分赛区担任服务新闻发布会的志愿者。那次的经历,如今回想起来,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当时有一位德国的新闻官,在组委会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坐火车提前从上海赛区赶到杭州,但在火车东站下车后不知道该怎么走。于是,他打电话到组委会求助。不巧的是,当时翻译正好被安排了其他任务抽不开身。于是陈承被拉去“救火”。通过她流利的翻译,组委会终于妥善地安排好了一切。
  “当时刚被叫去的时候,心里有些发毛,不过事后想起来,很有成就感。”陈承说,“每一次做志愿者的经历,总能有许多收获。所以现在我已经完全爱上了这份工作。相信这次残奥会归来,我又能在自己的志愿者履历中,写上漂亮的一笔。”

  带动身边人关爱残疾人
  陈承告诉记者,当得知自己被分到残奥志愿者队伍的那一瞬间,曾有些失落。因为在人们的印象里,残奥会的关注度会比奥运会低得多。但是很快,她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她告诉自己,其实残奥志愿者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换位思考、更多的尊重和友好,她相信自己一定能从这些残疾人运动员身上学到更多坚强不屈的精神。
  自从她成为残奥志愿者之后,家里人都开始主动了解残奥会相关的知识。陈承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她一个人能带动周围的一群人,而这一群人又会带动更多的人,这样,必定能为我们身边的残疾人朋友带来更多的关爱。

  老师要做学生的“接班人”
  贾峰昌:浙江科技学院德语教师

  接通贾峰昌老师电话的那一瞬间,记者有些吃惊。因为从团省委提供的信息来看,贾老师今年已经48岁了,是浙江志愿者中“爸爸级”的人物。可是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却很有活力,像个年轻的小伙子。

  报名是受了学生的感染
  贾老师报名参加志愿者完全是受了学生的感染。“我的学生们都是外语专业的,对参加志愿者的热情很高。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听他们说如何报名、如何做准备,跟着他们一起激动。后来一想,为什么我自己不去参加一下呢?”
  身为大学德语老师的贾峰昌,很快在应征的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全凭两点:一是熟练掌握德语的语言优势;二是在北京念了四年大学,工作后又经常去那里出差,对北京的风土人情有颇深的了解。
  “一直以来,我经常关注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当中有一些片面的观点,我想这次的奥运会、残奥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机会。作为一个语言工作者,我责无旁贷。”

  在学生的加油声中过体能测试关
  服务奥运会的志愿者工作时非常辛苦,有时候一站就是一整天,因此需要有强壮的体魄。回想起应征志愿者的过程,贾峰昌最难忘的还是体能测试那一关。
  “虽然我平时身体一直不错,有空还经常和学生们打打球、游游泳,但毕竟是年近半百的人了,和那些比我小20甚至30岁的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还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回忆起体能测试那一天,贾峰昌说那种感觉叫“痛并快乐着”。痛是因为测试设置了及格标准,自己多年没有以这么快的速度跑步了,整个过程几乎是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的;而快乐则是因为在他跑步的时候,有好多已经通过体能测试的学生在跑道两旁给他加油鼓劲。

  接好学生传给我的接力棒
  确定志愿者名单之后,团省委对所有志愿者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工作细则、外交礼仪、急救知识等等,要求每一个志愿者都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培训结束时,还搞了一个知识竞赛,贾峰昌当仁不让地赢回了一个福娃,让自己正在念小学的孩子爱不释手。
  奥运会期间,贾峰昌一直关注媒体对志愿者的报道。看到外国朋友对志愿者的赞许时,他的心里特别甜。
  “尤其是看到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委员给志愿者代表献花时,我简直心潮澎湃。因为我有好多学生都是这些志愿者中的一员,他们很辛苦,工作也很出色,我为他们感到自豪。我一定要接好他们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