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费”不能收 “择校费”应慎交开学前记者走访学生家长和教育部门本报记者 陈岚
新学期开学在即,孩子的学费问题又成为家长关注的热点。我省早在2006年秋季开始就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今年春季开始又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的课本费,目前情况究竟怎样?记者走访了一些学生家长,尤其是外来打工者。
走访: “现在我们的负担轻了很多,除了伙食费,基本上没什么要交的钱了。”说起女儿新学期要交的费用,在杭州城北一家纺织厂打工的曹晓凌笑得很灿烂。曹晓凌和丈夫在杭州打工多年,对念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以前每个学期的学费是900多,这对我们两个打工的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现在,所有杂七杂八的费用都免了,连饮水费都不用交了。” 家住四季青附近的葛冬芬一家三口老家在萧山,儿子在采荷中学念初二。“其实老家也有爷爷奶奶照顾,但是听说这里的学校教学质量好,我们才把他接来上初中的。因为儿子的户口不在杭州老城区,所以每个学期都要交600元借读费。学校给开发票,很正规。不过今年开始就不用交了。” 在走访中记者获悉,一些打工者想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城里念上书。 张阿姨在杭州做钟点工,丈夫也在杭打零工。他们很想把正要念小学的女儿从老家接到身边来照顾,但是听说民工子女在杭州念书要不少条件。如果条件不符合,可能要交上一大笔钱。眼看着就要开学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解惑: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要在浙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民工子女,必须是在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其父母在流入地(县级)已持有我省居住证,并能提供户籍证明及其他相应的证明材料。根据省里的政策,各地还根据当地的生源等情况制定了细化办法。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要在杭州上学,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年龄在6周岁至14周岁,在户籍所在地无人监护的孩子;二是其父母在杭州市取得暂住证并实际居住一年以上;三是父母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在杭州市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者取得了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四是在杭州市交纳社会保险一年及以上。
符合上述条件的,可以就近到公办学校报名,也可以到附近的民工子弟学校报名。一般情况下,公办学校在招收完本地居民的孩子后,如果还有名额,可以考虑招收一部分外来民工的子女。学费与本地居民的孩子一样,不另收赞助费、借读费。另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能享受政府资助。
链接: “赞助费”、“借读费”、“择校费”、“捐资助学款”,究竟都是什么含义? 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对于“赞助费”,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从未作过规定,属于不合理的收费。 从今年春季开始,符合入学条件的民工子女在浙江读小学、初中,和本地孩子一样全部免费。而此前我省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收取小学每学期300元、初中每学期600元的“借读费”。 而“择校费”,主要是针对家长不服从按照学区入学,想要另选学校的情况收取,原则上不超过2万。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应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不提倡家长择校。 至于“捐资助学款”,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学校可以接受来自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的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无偿赞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