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7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村民成了“民情沟通日”的铁杆“粉丝”
本报记者 曹志男

  王乌皮是常山县东案乡呈村的村民。3年了,无论有事没事,每个月的10号他都会准时去村委“开会”,因为这天是村里的“民情沟通日”。而刚开始时,王乌皮对这个“沟通日”还抱有怀疑,觉得这只是走走形式。但当他反映的第一个问题就被村委会解决后,王乌皮和许多村民就成了“民情沟通日”的铁杆“粉丝”。
  “村里通往单坑(土午)和杜家毛竹山的小路只有两脚宽,对面来人让个道都难,运销毛竹就更难了,请村领导想法子解决。”首次“沟通日”的会场上,王乌皮试着提了这个建议。
  结果却令王乌皮又惊又喜。当月,村里就出资1万多元,组织党员群众义务投入1000多个工时,拓宽了这5公里的山路。“看来沟通还真有用啊!”两个月后,王乌皮又参加“民情沟通日”,身为护林员的他这次提出了拖欠护林员工资的问题。第3天,村支书就把一年的工资送到了他们4个护林员的手中。
  从2005年11月开始,常山县以“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为主题,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全面推广“民情沟通日”。截至去年年底,该县共有30万人次参与活动,共反映各类民生问题27819个,已经解决和落实26011个,占93.5%。活动开展以来,农村信访量明显下降,2006年比2005年下降了51.3%,2007年又同比下降了43.6%。
  “沟通日畅通了信息渠道,使基层组织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前移了信访关口,有效化解了村庄改造、土地整理、征地拆迁等过程中的矛盾。”常山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克难表示,通过“民情沟通日”,把大量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平安常山”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常山县还设立了“民情沟通日”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主要用于帮助经济薄弱的行政村解决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