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6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六版:调查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司法扶企业走出盘陀路
本报记者 余春红 通讯员 陈锋 徐晋 祝文权

  近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在全省法院院长专题研讨班上说,当前我省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但趋势严峻。我省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是国际经济下滑、国内宏观经济紧缩的必然结果,也是我省经济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在当前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是两者相互叠加后的综合反映。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如何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意义深远又迫在眉睫的大课题。
  面对这一课题,我省各地法院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从对一起纠纷、一个案件的妥善解决,或是对一个问题的深切关切和探讨,在法院的职能和法律框架内寻找路径,竭力助推一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洞察先机找出破解经济难题的司法路子
  温州,这块民营经济的热土,面对国际国内经济趋于严峻的形势,自然难免受其影响。如何促进温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让这块经济热土保持活力,是许多人正在思考和努力的事。
  6月份,两份调研报告在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炉,一个是该院民二庭副庭长曹启东的《关于审判工作在银根紧缩背景下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思考》,另一个是民四庭副庭长高兴兵的《关于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情况专题调研》。
  今年1月至4月温州的经济运行状态,引起了曹启东的极大关注,结合自己天天从事的商事审判,他从大量的统计数字中发现一个问题:银根紧缩后,许多企业的生产资金和流动资金紧缺,民间借贷、借款合同、担保及典当纠纷等与金融类有关的案件急剧增多。而这些案件中所呈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也摆在了法官的面前:民间融资行为的合法性边界不清,人们对部分担保行为的效力及其实现方式的合法性认识存在分歧;因生产成本增加而濒临停产或破产的企业,如何适用破产法和公司法才能维护社会稳定……
  对于这些问题,曹启东法官从审判实践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从立法的角度,他对民间借贷问题的原司法解释提出了修订建议,建议制定民间借贷法。对于执法,曹法官认为审判中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要重视企业的生存发展现实,避免机械执法。他对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建议,得到了最高法院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我们现在担心的是企业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与曹法官不同,高兴兵法官关注的是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后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高兴兵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对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对企业而言,劳动关系格局的重大变革,将对现有用工秩序和用工成本核算造成很大的冲击。如果企业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工成本估计要增加30%左右。
  “稍有不慎,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造成企业被迫关闭。”高兴兵在调研报告中这样说。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新的保障措施,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需支付两倍工资”等。高兴兵认为,这些方面将可能成为诉讼高发的热点,尤其是制造型中小企业。但现状是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这些潜在的诉讼风险,还没有开始积极应对。据统计,今年1月到5月,温州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一审案件451件,相当于2007年全年收案数的58%。
  对此,高兴兵在调研报告中流露出担忧,而这也正是他想给企业的提醒。除此之外,他还给自己和同事提出了目标和要求,面对劳动争议案件中可能出现的热点问题,法院既要化解矛盾又要符合现实,要从具体个案的处理中让企业认识到用工秩序的变化,从而尽早规范自身用工行为,积极应对,排除隐患。这份调研已引起温州市人大法工委的重视。
  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调研,从审判的角度破解困扰一方发展的深层难题,并积极寻找出路和对策。

  保护知识产权是对创业创新的肯定激励
  “今天,我来到了位于泗门镇小路下村的宁波云环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市人民法院如何才能在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云环集团之行点亮了我心头的那盏启明灯。”5月6日,余姚市人民法院院长张宏伟在蹲点调研手记中写下了这段话。
  张宏伟院长所说的那盏明灯就是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当天,张宏伟带着如何为当地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的问题来到了云环集团调研。该集团的“云环”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其价值高达7.88亿元。然而调研中,该集团董事长和几位负责人告诉张宏伟,由于“云环”商标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近年来擅自使用或假冒该商标的事件屡屡发生,对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7年通过司法途径,公司获得了40万元的赔偿款,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但是,尽管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商标侵权目前仍是云环集团的心头之痛。
  目前,余姚市专利总量达6996件,注册商标总量达到6162件。2007年,该市工商部门共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94件,宁波中院受理余姚知识产权纠纷35起。
  “这让我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和担子的沉重。创新的价值最终只有通过法律的保护和确认才能实现,如何让像云环这样为余姚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企业在法律的保护下更好更快地发展,是我院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张宏伟说。
  不久前,最高法院的批复让张宏伟的使命有了实现的载体——余姚市人民法院可以受理部分知识产权案件。这意味着当地企业可以在家门口打知识产权官司,余姚法院则可以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贴近更周到的司法保护。
  有了知识产权审判机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已在余姚法院提上日程,法院正在进一步酝酿和计划如何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出力。

  “放水养鱼”使企业起死回生
  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楼常青手上有封感谢信,那是浙江兰歌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兰歌公司)总经理程外明写给法院的,而兰歌公司曾是被执行人。这个被执行人之所以要感谢法院,是因为法院的执行不仅没有让它垮在巨额的担保债务之下,反而让它绝处逢生。
  提到永康市良宝动力有限公司,当地很多人都不陌生,该公司曾在当地引发了一场“大地震”。早在2005年,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为了增加公司的注册资金,骗取验资报告,虚假出资2600万元,拿到了工商局核发注册资金4000万元的营业执照,并以公司注册资金4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不久,该公司因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而陷入混乱。几小时内,该公司的机器设备等价值上千万元的财物被债权人哄抢一空。
  兰歌公司也被卷入该事件当中,因为它为良宝公司2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作了信用保证。几天后,兰歌公司被几家良宝公司的债权银行起诉到法院。之后,5家金融机构陆续申请法院查封了兰歌公司所有的厂房、土地。经过审理,法院判决兰歌公司对良宝公司的银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当时有人预言兰歌公司几个月内就要垮掉。如果法院将兰歌公司的厂房和土地拍卖予以执行,“就等于宣布兰歌死刑,我办厂十几年来的心血就全白费了”。兰歌的老总程外明当时几乎精神崩溃。
  然而,负责此案执行的承办法官并没有简单地采取执行拍卖措施,去满足债权人强烈的偿债意愿。因为他们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兰歌公司有工业用地和厂房总资产合计价值近2亿元,担保债务加自有债务共计1 亿余元,资产明显大于负债,并且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而公司拿不出钱还贷是由于购置了大量不动产,资产短时沉淀,流动性不足。如果直接进行拍卖,那么一个效益良好、正常运作的企业将无法避免破产,而近三百名职工就将面临失业,兰歌公司其他债权人的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为了挽救企业,避免“三亏”,金华中院开始寻求一条更完美的执行路子——盘活资产。在兰歌公司为其十余万平米的厂房办妥房产证的前提下,将其中一块土地和厂房作为贷款担保抵押给银行,银行则腾出其他3块土地并注销抵押担保。而后,兰歌再以这3块土地的使用权作为抵押物,向各债权银行融资,用于生产经营,逐步归还债务。
  就这样,在艰难漫长的协调下,债权人终于接受了这一执行方案。兰歌得救了。
  楼常青说,债权没受损失,企业劫后重生,当事人获得“双赢”,类似的执行案例有很多,这就是法院在执行工作中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