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六版:绿地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余杭滚灯”将滚入“鸟巢”
本报记者 曹志男/文 陈立波/摄

  翻、转、腾,直径1米的竹编彩球在26岁的高伟手里,耍起来特别的写意轻松。一套动作下来,小高满头大汗,但脸上露出的笑意,显示出他对自己今天的练习十分满意。
  高伟是杭州余杭区文化馆余杭滚灯队的一名队员。这几天,他更加勤练滚灯技巧,因为1个月之后,他要和队友们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鸟巢”舞台上,将“余杭滚灯”展示给全世界的观众。
  “那天是6月20日下午6点钟,奥组委发传真给我,说‘余杭滚灯’正式入选了!”余杭区文化馆馆长戴园丽回忆起接到通知时的情景很是激动。她说,早在去年5月份,我省有关部门就将“余杭滚灯”推荐到奥组委,成为备选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的节目之一。
  “余杭滚灯”是一项具有强烈体育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在余杭民间一直作为吉祥之物、健身之宝、娱乐之器,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它曾在北京国庆50周年大型联欢晚会上亮相,甚至远赴法国吉尼斯狂欢节。2006年5月20日,民间舞蹈“余杭滚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人员选拔、道具准备、舞蹈改编,为了能入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的表演,戴园丽他们开始了认真仔细的准备工作。经北京奥组委多轮筛选,“余杭滚灯”以其“大气磅礴、激情雄健”最终入选了表演清单。这是我省唯一一个入选节目,也是全国各地推荐的一百三十多个节目经层层筛选后入选的二十多个节目之一。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七十多名滚灯队员将登台舞灯3分钟。
  记者了解到,队员们手中舞的滚灯有大有小,最大的直径达到了2.5米,重量也达到了十多斤。队员们除了要做围腰翻转、上下抛掷等一些传统的基本动作外,还增加了包括站在大灯上舞小灯这些高难度动作。“排练开始后,几乎每个队员都受过伤。特别是刚开始的几天,我们一天光买伤筋膏药就要花500多块钱。”戴园丽说,他们从浙江绍剧团、杭州杂技团等单位挑选合适的人员参加滚灯队,同时,按照奥组委的要求,不断改进表演动作。
  队员何力强来自杭州杂技团,在演出的过程中,他的位置是在大滚灯上。“踩在上面舞灯,毕竟不是很稳,那天练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摔了下来……”回忆起那天的负伤情况,小伙子有点不好意思。那次排练,他从大灯上摔下来伤了脚。“那时心里又急又难为情,怕自己不能去北京参加演出了。”何力强说,幸亏只休息了两个月就康复了,现在他又回到队里接着训练。
  戴园丽告诉记者,排练一年多来,像何力强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但七十多名队员没有一个知难而退,其中包括二十几个只有十多岁的小队员。“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最后一次为期10天的集训,”戴园丽说,他们的愿望就是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上,通过舞动的滚灯,向全世界展示浙江人民的风采。

  新闻链接:
  “余杭滚灯”是由强身健体、抵御外侵发展而来的滚灯,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滚灯为圆形球体,分大、中、小多种,传统滚灯表演有“霸王举鼎”、“旭日东升”、“鹁鸪冲天”、“蜘蛛吐丝”、“荷花争放”等9套27个动作,舞武结合,具有雄健、刚强、洒脱的独特风格。圆形球体及舞动着的流动美蕴含了“圆圆满满”、“滚滚向前”的内涵和寓意,特色鲜明,突显和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