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2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宾馆式服务暖了创业者的心
本报记者 仇健 通讯员 王广强

  近日,杭州下城区石桥街道一护肤中心的营业执照到期了,社区综治科的工作人员邱民华马上帮助办来了新的营业执照。老板娘徐舟说,店里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手续、到期的暂住证都是邱民华帮忙办的,她只要安心打理生意就行了。
  为了让外来人员在石桥安居乐业,街道对出租房实施了宾馆式管理,不仅配备了专管员负责日常管理,对一些来此创业的人员,社区综治科还帮忙办理各项审批手续,而且是主动上门服务。
  石桥街道本地人不到2万,外来人员却有6万多。面对大量的外来人口,街道借助了宾馆式管理,以40-60户出租房配一人的标准配备了117名专管员。
  在石桥某企业找到工作后,江西籍青年小李通过社区的电子显示屏,非常顺利地租到了房子。搬家那天,房东告诉他要赶紧去办暂住证,但因手头事多,小李没放在心上。没想到,第二天专管员就上门帮小李办了证。
  专管员告诉小李,凭暂住证可以到下城区民工医院办理优惠卡,今后看病就便宜了;如果有子女还可以到民工子弟学校读书。小李说,没想到他刚来,就已经开始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了。
  在石桥生活了8个年头的徐舟一家体会就更深了。徐舟是上虞人,几年前,她在社区开了一家美容院。可开业没多久,社区综治科的邱民华便找上了门。原来,由于不懂相关规定,徐舟装修店面后没办营业执照就顾自开张了。听了邱民华的解说,徐舟吓出了一身冷汗。
  看着徐舟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邱民华决定帮她办理申请营业执照的一切手续。几天后,崭新的营业执照就送来了,徐舟喜出望外,连连感叹遇到了好人。
  这就是石桥街道帮助外来人员创业的一项服务措施。石桥街道的小超市、理发店、饭店、网吧等,95%都是外来人员经营的。可是,由于对环境和政策的不熟悉,经营审批就成了他们面临的一大困难。为了给外来创业人员免去后顾之忧,街道将经营门槛放到最低,同时综治工作人员还上门帮助办证。
  打过几次交道后,徐舟和邱民华已经成了老朋友。今年3月,她的营业执照到期了,徐当即想到了社区。邱民华高兴地说,这几年,大家的法律意识都提高了。
  据了解,将宾馆管理服务理念引入出租房管理的办法在石桥街道试点成功后,下城区在推广实施的同时,制定了专管员“一查、二看、三联系”的制度。“一查”,即每天下管区登门检查;“二看”,即每天查看出租房内的人员有无变动、增减及房内有无可疑物品等情况,将人员入住、变更信息及时登记在册;“三联系”,即每天与房东、办证点、门卫联系一次,及时上门登记办证,备案编号,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
  目前,下城区外来人口在册登记已达15.65万名,办证登记率超过90%。同时,通过有关信息比对,共有63名涉案在逃人员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