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守护灾区的安全和希望
赴川浙江特警的抗震救灾片段
通讯员 浙公宣 本报首席记者 朱兰英

  6月2日,我省第二批驰援四川的特警抵达灾区——200余名杭州特警到广元市,200余名宁波特警到绵竹市。从那以后,在昼夜温差巨大的青川县马鹿乡,在青川县唯一的“生命线”剑青公路上,在到处是帐篷和灾民的广元市和绵竹市,浙江特警夜以继日地忙碌着……

  “你们来了,这里就安全多了”

  “自从你们浙江特警来了后,这里的治安比以前好多了,我们住在帐篷里很安心。”昨天,一名正在绵竹市街头卖熟食的小贩说。地震过后,绵竹几乎找不到完好无损的房子,许多当地店家就将店内的东西摆在马路边叫卖。
  在浙江特警支队所在的绵竹和广元两地,安置了不少从重灾区过来的灾民。这使得两地人口剧增,社会治安状况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浙江特警一到灾区,就和当地警方一起对辖区的总体治安状况作了个简单分析,发现目前灾区的主要治安问题有:帐篷内盗窃案件高发;各类纠纷(包括分发物资引起的纠纷、民间纠纷、家庭纠纷)较多;灾民焚烧秸秆的情况比较严重;流浪狗较多,威胁较大。
  于是,浙江特警提出了8小时一班、车巡与步巡相结合的“四班三运转”巡逻勤务工作机制,24小时开展治安巡逻防控。这个既有统一指挥又化整为零的工作机制受到了当地民警的欢迎。
  杭州市下城区特警大队的民警领到的任务就是保卫位于广元市青川县竹园乡的一个救灾仓库。据悉,该救灾仓库距离特警驻地约15公里,一路都是盘山公路,路上随处可见在余震中滚落的巨石,且有多处路基塌陷,有些道路已不足一车道宽。仓库以前是简易厂房,地震后被用于存放全国各地送到青川的救灾物资,再由当地红十字会统筹分配到各个乡村。杭州特警的任务就是保护该仓库的安全以及物资送达和运出的秩序。这8名特警两人一组,每组守候一天一夜,保证了救灾物资的安全。
  另据宁波特警统计,从6月2日至6月9日,宁波特警在绵竹共出动警力1443人次,出动车辆121辆次;协助处置突发性事件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人,调解纠纷25起,极大缓解了当地警方维护治安的压力,提高了灾区群众的安全感。

  守护青川“生命线”

  在青川县马鹿乡马鹿村一个叫徐家岩的地方,驻扎着杭州特警二大队的50名特警。他们的帐篷搭建在公路边一处被收割过的麦田上,他们的任务就是守护青川“生命线”——剑青公路的畅通。
  地震发生后,从广元进入青川的212国道沙洲镇与木鱼镇之间的大桥被彻底震垮了,重建非一朝一夕能行;从绵阳进入青川的105省道房石路段被倾塌的山体掩埋,清除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够。很长时间里,剑青公路将依然是进入青川的唯一陆上通道。这条被山上滚落的巨石砸得伤痕累累的公路,现在每天的车流量相当于以往全年的车流量。
  6月2日凌晨,坐了30余小时火车的杭州特警抵达成都后,其中50名队员直接开赴青川马鹿驻扎。
  杭州特警到岗后就经受了余震、狂风、暴雨和雷电等袭击。6月5日19点,一辆装载着40多吨活动板房和帐篷的挂车侧翻,斜“躺”在危险路段,剑青公路瘫痪,800余辆运输救灾物资的车辆全部堵在了山路上。驻守在附近的特警中队长陈波带领4名战友立即迎着狂风大雨上山,指挥两边过来的车辆有序靠边停放。直到次日凌晨6点,路面终于基本恢复通畅。
   “着装整齐、装备优良、纪律严明的杭州特警来到广元,对各种违法犯罪是种震慑,对一直战斗在一线的我市公安民警也是一种抚慰。”广元市公安局一位领导告诉记者,有了警力上的支援,广元公安也可以考虑进行轮换,因为有太多的当地民警带病在岗,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忍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在工作着。

  一封灾民的感谢信

  6月6日,绵竹市市政府办公室里,负责联络绵竹警方和宁波特警的联络员叶超意外发现了一封感谢信。
  这封简短的手写的信是一个名叫陈小军的灾民写的。市政府工作人员说,从信的内容看,陈小军是想感谢6月5日帮助过他的宁波特警。但他不知道宁波特警住在哪儿,也不知道帮助他的特警叫什么名字,所以将感谢信送到了市政府。
  叶超将感谢信带回了宁波特警驻地。大家读过信又彼此核实了一番,才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6月5日晚上,绵竹暴雨。灾区的天气就是这样阴晴不定。特警们到灾区的第一天,广元甚至下起了冰雹。这样恶劣的天气,特警最担心的就是救灾帐篷的安全——雨水会打进帐篷里,甚至有可能掀翻帐篷;许多灾民不会搭建或加固帐篷,救灾物资也可能遭受雨水的袭击。
  来自宁波鄞州区特警大队的张吉峰和另5名队员冒雨在帐篷区巡逻。他们很快发现了一名非常焦急的中年男子,他正在搭建一个帐篷,可是怎么也搭不起来。特警们赶紧过去帮忙,熟练地在风雨中为他撑起了一个“家”。
  这名中年男子就是陈小军,剑南春酒厂的职工。地震中,他的亲人有5人死亡4人重伤。尽管如此,陈小军依然坚强地生活着。在他的帐篷里,收留了3名从九龙镇转来的孤儿。孩子们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父母,风雨之夜,他们和陈小军相互依偎,共渡难关。
  见到坚强的陈小军和孤儿,张吉峰和同事十分感动,将口袋里所有的钱都留给了陈小军。还没等陈小军反应过来,特警们就离开了帐篷,继续巡逻。陈小军只知道这些特警来自浙江宁波,于是他连夜写下了感谢信,第二天送到了绵竹市市政府,希望那里的工作人员能帮他找到这6名年轻的特警。
  感谢信中写道:“……有了你们这样无私的奉献,我们一定会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美好家园。我会酿造更多喷香的剑南春美酒,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来回报宁波特警对灾区的支持。”
  这样的故事,在赴川浙江特警的执勤过程中每天都在发生。负责报道的特警的照相机镜头里,记录了很多灾民的表情:孩子啃着特警摘的桃子快乐地笑着,老人拉着特警的手细细诉说……“每当看到这些,再苦再累,我们都心甘情愿。”一名正在绵竹执勤的宁波特警说。

  “80后”和“霸王花”

  在此次赴川的400余名浙江特警中,有两个群体分外引人注目。一是宁波特警中5名年轻的“霸王花”,另外一个是为数很多的“80后”特警。
  “80后”特警的显著标志就是他们的警衔,一杠一花(三级警司),警队里戏称为一群“一毛一”。据杭州特警支队统计,在200名杭州特警中,去年刚从警的“80后”特警有近40名。
  这些“80后”充满朝气,富有活力。他们中的不少人还从来没有出过省,更不用说到2800公里外的四川,以至于卧铺车上要用车票换乘车牌都让他们觉得新鲜。然而,谁也不会怀疑他们的战斗力。在他们当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生病可以,但千万别让人照顾,一群大男人在一起,丢不起那人。
  杭州特警支队副支队长王叶飞这样评价他们:“讲团结,能奉献,肯吃苦,业务精。这样一支‘青年军’,经过抗震救灾的锤炼,一定会成为精英中的精英!”
  5朵来自宁波的“霸王花”也是“80后”,她们中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才24岁,其中3人已是第二次赴川。别看她们是女子,到灾区后,她们并不是简单地从事后勤保障工作,而是要实打实地加入到巡逻队伍中去。据说,她们个个身手不凡。24岁的王芸,从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加入特警队伍3年,有散打特长;潘林,擅长柔道,平时就是特警支队的高手……
  而在灾民眼中,这5名漂亮的女特警比男民警显得更为亲切。由于在执勤和执法中,特警们免不了要和女性打交道,女特警就显得十分必要。
  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特警,也让家人日夜牵挂。在一个网站的论坛上,一名杭州特警的父亲写了一封简短的信给赴川特警:“你们辛苦了!你们是杭州的骄傲!远在家乡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有你们的妻子儿女在为你们祝福。家里有我们在,你们就放心吧!把你们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都投入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