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湖州市长兴县水口司法所所长臧纪学的时候,他刚从调解现场回来,风尘仆仆。一身朴素打扮的他有点不像“干部”,但这不影响他在当地老百姓中的知名度:老百姓不仅有了纠纷会想到请他帮忙,为预防避免纠纷也会事先请教他。 这位给自己定下了“下村时间比在办公室多,走访农户比串干部门多,基层调研比大讲方针政策多”这“三多”规矩的司法所长,将汗水化成了生命的厚重和百姓的信任。
法律护航“农家乐” “生意不错,这个双休日刚接待了一批游客,共40人,都是60岁左右的上海人,大家高兴来玩高兴回家。”说这话的是长兴县水口乡嘉木园农家乐的店主张庆祥,开设农家乐已有2年。 长兴县水口乡,以茶圣陆羽在此著就《茶经》闻名,近年来“体验式农家乐”悄然兴起。刚开始时,有些地方做得不够规范,店主与游客之间往往会引出些矛盾纠纷,于是,就会找水口乡司法所帮忙解决。臧纪学发现,游客往往有较强的维权意识,而当地农户在法律意识上就相对不足,其中不少问题也是由于双方事先没有明确约定引起的。臧纪学和当地领导总结得出:要减少纠纷,创造出一个高质量的旅游环境,提高当地农户的法律意识非常重要。 于是,臧纪学和工作人员对当地农户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倡导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法律。一些农家乐中还设置了旅游投诉牌,既方便了旅游者投诉,又进一步完善了农家乐服务监督管理机制。 这样一来,有了法律保障的后盾,农家乐越来越规范,自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传真收到,每人吃住80元,上海来回车费每人80元,全部费用160元……另外景点另计费。”这是张庆祥这个月接到的一笔生意,双方用传真的形式明确各项内容。除了这些,传真上还写明了接人时间、地点等详细内容。
调解纠纷讲法又讲情 当地人都知道,找臧纪学调解纠纷,不仅周到,而且特别有人情味,几方都很满意。 去年,长兴县水口乡的阿仲(化名)承包了当地一家公司的厂房顶部补漏工作。8月1日,阿仲没打招呼就独自一人去补漏了。不料,他不小心从房顶上掉了下来,不幸身亡。 事后,阿仲妻子要求一次性赔偿50万元,和公司谈不拢后闹到了水口乡司法所。 臧纪学打算在调解前先做一些细致的准备工作。第二天晚上,在让双方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后,他拿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 “我也大致估算了一下。”臧纪学根据相关规定,一项项地列出来:“死亡赔偿金146700元,丧葬费13783元……” 听着臧纪学有理有据的计算方法,双方都表示服气。同时,臧纪学还了解到,就在阿仲死亡的第二天,他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帮助孩子上学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你们想办法多支持一下”。公司最终同意在原来的赔偿金额上再加一些。 通过两个晚上的艰难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公司一次性支付阿仲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合计224000元。 不过,臧纪学的工作还没完,因为之前也曾有家庭拿到赔偿款后在分配上产生分歧,导致伤了亲情。臧纪学提出,将这笔钱大致分成3份,阿仲的儿子读大学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根据亲属的意见,这笔钱得给他留着,由姑夫、舅舅担保;阿仲的父母都已六七十岁了,扶养费4.9万元直接打入阿仲父亲的账号;阿仲妻子在精神抚慰方面也得到一份。阿仲的亲属们一致表示同意,这项工作也马上开展,大家都很满意。 临走前,臧纪学特意把阿仲儿子叫到跟前:“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 深入群众的司法所长 臧纪学刚来水口乡当司法所所长的时候,选择了当地一个以矛盾纠纷多、经济落后“闻名”的村子当驻村干部。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而他却把这个村子当作解决疑难纠纷的“突破口”。他带头帮当地村民算清了遗留下来的经济账,建立了一整套村规民约,还帮助解决通路通电等问题。就这样,几年下来,原本一个让很多人“头疼”的村子,运行越来越顺畅,越来越稳定。 臧纪学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是,“下村时间比在办公室多,走访农户比串干部门多,基层调研比大讲方针政策多。”所以,村民都知道,平时要找臧所长,到办公室一般是白跑。每个周一,成了很多人找他的时间。 于是,刚到水口乡的时候,每周一臧纪学的办公室就像开了“专家门诊”,各种有关矛盾纠纷的“疑难杂症”都到他这里汇总,希望他开出“方子”解决。 渐渐地,他发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调解队伍。臧纪学说,这些年来,在大家的努力下,当地乡村两级中不少工作能力强、干劲足、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厚的干部充实到了调解队伍中去,同时他们也加强对调解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加强他们的法律知识,努力打造出一支打硬仗的“精兵”。 近几年来,全乡各种矛盾纠纷案件调处率达100%,调解成功率为97%以上,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纠纷都解决”的工作目标。 “干基层工作要实在,臧纪学就是这么位实在的干部。无论是乡里的中心工作还是难点问题突发事件,他都积极参与,工作水平和热情都很高,有这样的好干部我们特别高兴!”说起臧纪学,水口乡党委副书记陈建新由衷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