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村里的微型“派出所”撑起平安大梁
李勇

  从2003年起,杭州萧山区农村的发案率增幅逐渐下降;而从2006年起,变成了发案数持续下降——这个质的飞跃,是萧山区公安分局通过扎实推进农村警务建设,全面整合社会治安资源,严密治安防控体系所取得的,它为“平安萧山”的创建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警务创新,是萧山区公安分局的“拳头产品”之一。目前,他们已建有农村警务、企业警务、市场警务、校园警务、交通警务、重点工程警务等多种模式,并在全区实现了“面的覆盖、点的凸显、线的延伸”。而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农村警务,它的创建,不但为“平安萧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全市乃至全省开了个好头。
  萧山以“农”为主,农村面积、农村人口分别占了九成和七成,因此,农村稳定了,萧山就平安。
  早在2002年初,萧山区警方就本着“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的工作理念,率先在全市提出了“广建农村警务室,构筑农村新型群防群治网络,推进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改革思路,借鉴社会警务的模式,在农村设立警务室,管好农村治安。
  通过近六年的探索实践,萧山农村的警务建设不断发展完善,效果日益明显。截至2007年底,该区已建有农村警务室91个,并通过警务室,组建了820支村民治安队伍,基本实现了对重点道路、重点部位的全天候覆盖。
  农村警务室,不但是维护治安、服务村民的桥头堡,而且成了警方的千里眼和顺风耳。91个警务室周围,遍布着7500余名义务治安信息员。近两年来,萧山警方通过农村警务室建立的这支群防群治队伍,就抓获5695名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
  如今,在萧山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村里有了警务室,民警来到家门口,村民安全有保障,大树底下好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