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0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平安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华舍街道的平安秘籍:民生为本
本版撰稿 记者 朱兰英 通讯员 沈军 王国昌

  华舍·名片
  华舍街道地处绍兴县城,是中国轻纺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23.05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3个社区。早在唐朝,华舍就有“日出华舍万丈绸”的美誉。改革开放后,华舍又是浙江省第一个“亿元乡镇”。 2007年,华舍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79亿元,完成工业产值205.5亿元,自营出口4.01亿美元,财政总收入5.1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1亿元。

   作为绍兴县新县城的一部分,华舍街道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华舍人经历着改革的阵痛,也让这里成为社会稳定的热点和难点地带。
  然而,去年一年,华舍街道实现了各类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民间纠纷和突发性事件数量明显下降,无重特大恶性治安事件及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全街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
  问华舍人是怎么做到的?华舍人的回答是:从农村做起。切实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让协警常年驻村;招聘外来协管员让老乡管老乡,都是华舍街道在农村中创造出来的典型平安经验。

  有疑问么?  村务公开信息随时查询
  在华舍街道大西庄村,有一个户外多媒体触摸屏,在村委会大院里显得十分醒目。这是大西庄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信息查询系统,村民可以在上面随意查询村里的情况。
  记者在多媒体触摸屏上试了一下,发现在上面能方便地查到大西庄村的村务、党务、财务、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等六大内容。比如,在财务一栏里,记者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村里所有村干部的工资情况等内容。
  街道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系统里的所有信息都是由街道统一提供的,为的就是让村民能够快捷地查询到村里的各类信息,使得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这一“阳光工程”更加透明、规范,农村社会更加稳定。目前,华舍街道已率先在17个村(居)安装使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信息查询系统,并在绍兴县乃至绍兴市推广使用该系统。
  “当街道领导和我商量要不要设置触摸屏时,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村里的事情定期公布,方便了村民监督,村干部有没有公事公办,村民也一目了然。”大西庄村主任王兴耀对记者说,村民对民主治村的要求日益提高,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信息查询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有纠纷么?  驻村协警尽心尽力调解
  40岁的黄文根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华舍街道张溇村,他是张溇村的驻村协警。
  从2004年开始,华舍街道让20名协警到街道各村(居、社区)长年驻村(居、社区)开展工作。这一举措,对缓解警力不足、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黄文根就是在那个时候下村的。如今,他对张溇村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善于做群众工作,同时又熟悉治安业务,这让黄文根深得村民的信任。有一次,村民老周和在张溇村办企业的河南人张老板发生纠纷。起因是这样的:张老板去河里游泳,抓了老周养在河道网箱里的鱼,结果被老周发现,两个人打斗起来,老周受了伤。
  自从老周在河里养鱼后,鱼经常被盗,这次总算抓了个“偷鱼的”。老周决定把之前所有的损失都算在张老板身上,要张老板赔偿8000元。面对老周提出的“天价”,张老板不同意,并求助于驻村协警黄文根。
  “我只问了老周一句话:一个小偷只偷了200元,可是派出所却把这一年来没破的盗窃案都算在他头上,他至少要被判10年,你看,这样合理么?老周也觉得太不合理了。”黄文根说,那天的调解十分成功,张老板最终赔了老周1000元,双方都很满意。
  像黄文根这样的协警,华舍街道的每个村(居、社区)都有一名。他们的工作职责是治安防范、纠纷调处、暂住人口管理与服务、治安巡逻和法治宣传。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华舍街道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的安全感大大增强。黄文根说,这些年,村里的事情渐渐少了,连纠纷也很少见了。

  有隔膜么?  外来人口专管员是老乡
  除了驻村协警,华舍街道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每个村都有一到两个外省籍的外来人口专管员。
  据介绍,华舍街道目前有常住人口3.8万余人,而外来人口却有5.2万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对华舍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给华舍街道的社会治安带来极大的压力。
  因此,如何提高外来人员服务管理水平,是华舍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等,当地摸索出了“以外管外”的管理模式,即在外来人口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在外来人员中威信足、在本地居住时间长的人成为村里的外来人口专管员,充分发挥其在外来人口中具有的亲情、乡情优势,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1983年出生的李伟来自安徽阜阳,来华舍已经有3年时间了。2007年3月,高中学历的李伟经过层层考试成为了一名外来人口专管员。他所在的亭西村有近5000名外地人,绝大部分来自安徽和四川。李伟说,绍兴话不太好懂,所以老乡和绍兴本地的专管员交流起来觉得不够亲切,而对同样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他却觉得十分亲切,也乐意配合他的工作。
  由于像李伟这样的非本地户籍的专管员很有优势,华舍街道去年又新招了40名外来人口专管员,经培训后分配到各村(居、社区)专职从事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华舍街道的平安小法宝

  有难必帮  有问必答
  企业的成败决定于经营者的决策,同时也取决于是否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如何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长期和谐地凝聚在企业,这是一个值得企业管理层深入思考的问题。华舍街道的华港染织有限公司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公司为员工设立了一个“职工接待日”。
  华港公司约有1000余名员工,其中外来务工者占80%。从2006年10月份开始,华舍街道就在辖区企业里大力开展“综合治理进民企”工作,而“职工接待日”制度就是华港公司“综治进民企”的重要内容。
  该公司规定,每月15日和30日为“职工接待日”,公司车间主任以上直至副总一起参加接待,对职工反映的生产建议、职工之间纠纷、职工生活问题等,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最迟不超过一个星期予以解释答复。
  据悉,自设立“职工接待日”制度以来,华港公司已先后接待职工3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0多起,解决实际困难16个,收集各类建议意见100余条。

  生财有道  用财有方
  华舍街道张溇村是绍兴县最大的行政村之一,2007年全村完成生产总值12.5亿元,创利6053万元,村级收入达263万元。这样一个富裕村怎样用钱呢?张溇村给出的答案是:加大对维护村里和谐稳定的投入。
  为了给村里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秩序,张溇村近年来在治安防控、完善村企安防、强化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大了资金投入。
  村里出资20万元在村主要出入口设立了三个治安岗亭;考核选拔了12名治安巡逻队员,配备专业服装和设备,分班次开展巡逻;投入10万元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并与派出所联网。同时,该村还在村庄建设、社会保障、文娱教育方面加大投资,为村民创造了一个安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绍兴县委建设“平安柯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这样评价张溇村的做法:生财有道,用财有方,舍得在维护稳定上花大价钱,走出了一条和谐发展之路。

  “既要经济发展 也要和谐稳定”
  访华舍街道党工委书记葛梅荣

  见到葛梅荣时,他正在为拆迁的事情组织街道里的相关干部开会。会上,他一再强调,要尽最大努力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绍兴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华舍再也不是以前的华舍了,而是经济发展的转型地带,也是城市建设的先锋地带。”葛梅荣如此形容现在的华舍街道。
  在城市扩张的进程中,华舍街道每年都有土地和农居房被征用和拆迁。这当中,假如不能很好地处理农民的利益问题,很容易引发党群、干群矛盾。与此同时,华舍街道处于工业经济为主向商贸经济为主的转型期,要逐步关闭辖区内的工业污染企业,这也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热点和难点问题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不过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解决。”葛梅荣笑着对记者说。
  “华舍既要经济发展,也要社会和谐稳定。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这个指导思想来开展。如果经济发展了,群众的安全感反而下降,就不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了。”葛梅荣说,为此,华舍街道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维护社会稳定的管理机制,矛盾一旦产生,马上就能得到有效、快捷的处理。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矛盾的发生,及时排查存在的隐患,葛梅荣要求华舍街道的每一名机关干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帮助群众解决民生问题。
  为此,街道规定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晚上全体机关干部下村进行一次“民情夜访”,及时调解处理各类发生在萌芽状态的矛盾,听取群众建议等。
  “我们还实行了街道党政班子成员联村和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员制度,开展以深入基层走访为重点的‘一二三’活动:即联村干部、驻村指导员每年要对所联(驻)村村民代表和党员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走访交流;每月交流所联(驻)村创新工作思路以及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每周到所联(驻)村三个工作日办公。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应该成为所有机关干部的工作职责。”葛梅荣这样认为。
  “做任何工作,都要从民生、稳定的角度出发,尽最大努力维护好、保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葛梅荣经常说的一句话。为此,他还得罪了当地的一些企业主,因为每当企业与群众因为污染问题产生矛盾的时候,他总是站在群众一边。“假如企业污染了环境,损害了居民的利益,我就要和企业过不去。”正是把维护好、保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华舍街道进行了一系列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也为华舍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赢得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