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六版:服务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讨债手段不合法极易“讨”进班房
施敏丽

  债务纠纷是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纠纷,然而一些债权人或讨债者,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往往采取极端的手段来讨债,结果使自己从有理变为无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案例回放]
  案例一  赵某多次寻找施某追讨欠款未果后,求助于胡某。一日,当胡某得知施某在某宾馆306房间住宿后,便带人和赵某一起前往宾馆。他们采用打巴掌、脚踢等手段,逼迫施某还债。被害人施某无奈只得写下欠条一张并答应第二日筹钱还款。当晚,为防止施某逃脱,胡某与赵某指使同伙将施某拘禁于宾馆房间,直至第二天上午10时许,被害人施某被公安机关解救。其在被非法拘禁期间受到殴打,伤情经法医鉴定为轻微伤。赵某、胡某等人均以非法拘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案例二  王某因要外出打工向朋友项某借了2000块钱,项某在王某回家过年时多次向其索要,王某均以各种理由推脱。项某气急之下在一个夜晚翻窗进入王某家,盗走王家木箱内存放的现金8000元,作案得逞后逃往外地,后被警方抓获。检察院以盗窃罪对其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
  讨债是件很麻烦的事,有些人认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债务纠纷费力费钱,不如自己动手解决来得干脆。于是,非法拘禁、盗窃、故意伤害、故意毁坏财物等犯罪型讨债案件便频频发生。最终,债没讨回来,债权人自己却进了牢房。因此,讨债者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有理”,就为所欲为。讨债有理,但手段须合法。债权人自身需注意以下两点:
  事前预防  要避免借钱风险,关键是在借钱时要小心谨慎,不可盲目轻信。第一,要了解对方借钱的目的,不能贪图高额利息便盲目借钱。赌博等违法事项的钱财借不得,因为这不受法律保护,法院不会支持违法之债,弄得不好,还会受到相应的制裁。第二,先小人后君子,出借钱财一定要写下书面凭证,免得催讨时口说无凭,涉诉时如无相关证据就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事后补救  在有调解余地的情况下,可请当地村委会、居委会、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在不撕破脸皮的情况下讨回欠债。如要诉讼解决,一定要记住两年的诉讼时效,否则,可能失去对债务人的胜诉权。为了防止诉讼时效的过期,债权人可以采取中断诉讼时效的方法,向法院提交书面的诉讼材料,从而间接延长诉讼时效。讨债的同时一定要保存好当初的证据,例如借据或是书面协议等。如果有证据证明债务人以借钱之名行诈骗之实的,债权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负责追赃。如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需要追究债务人的刑事责任,检察院会提起公诉。

  法律链接:讨债不当可能涉嫌的犯罪
  ■非法拘禁罪  讨债不成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可能涉嫌非法拘禁罪。
  ■敲诈勒索罪  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索要超过实际债务数额的钱款,可能涉嫌敲诈勒索罪。
  ■寻衅滋事罪  讨债时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干扰他人的正常经营或生活,可能涉嫌寻衅滋事罪。
  ■抢劫罪  对债务人使用暴力当场取得明显超出实际债务数额的财物,可能涉嫌抢劫罪。
  ■盗窃罪  偷窃债务人财物明显超出实际债务数额的,可能涉嫌盗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