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一版:民生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千里结姻缘的主角办起了“千里姻缘”情感热线
幸福的夫妻要将幸福“链接”社会
本报记者 陈岚

  这是一个特殊的夫妻组合:丈夫是个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一度只能靠着一张小板凳艰难地挪动身体;妻子是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却从甘肃嫁到浙江平湖。
  这样的组合曾经让很多人惊奇和不解。然而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们不但用行动证明了彼此真诚的爱,更展示了他们对家乡、对社会的爱——努力地将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

  征婚启事 牵起千里情缘
  1999年11月的一天,上海火车站。火车刚停下来,26岁的西北姑娘张仲芹就透过车窗在张望着。站台上,她一眼就认出了拄着拐杖来接她的龚黎明。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为的是寻找共同的幸福。
  那年龚黎明36岁。出生于平湖市新仓镇秦沙村的他,是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从2岁患病起,他便开始了远比常人艰难的人生历程。
  “小时候,我根本不能站立行走,但我比一般的孩子更好学。不管风吹雨打,我每天依靠一张小板凳艰难地挪动身子去读书。一般人只要走几分钟的路程,我一挪就是大半个小时。下雨天,一不小心就要跌倒,弄得浑身泥浆……”
  幸而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没有歧视这个特殊的少年。因为身体的原因,龚黎明不能上体育课,体育老师便经常抽空来教室和他下围棋;班主任老师也对这个身残志坚的孩子倍加关照。
  1987年,龚黎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却由于身体原因,没有被录取。后来,他进厂当工人,自己创业做生意,还四处奔走推销保险,努力为生活打拼。与此同时,他还自学拿到了法律大专学历。
  36岁时,龚黎明给《中国妇女》杂志投出了一则征婚启事,希望找一个体贴、心地善良、诚实开朗的现代女性成为自己的另一半。他也毫不保留地在启事中写明,自己是个残疾人。
  当年26岁的张仲芹,是七八个与龚黎明通过征婚启事保持联系的女孩之一。她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在甘肃省金昌市一所小学当老师。
  在和龚黎明的通信中,她很快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于是她总是很认真地回复他的每一封信件,写到高兴处,还会在信纸上画上一些生动的卡通图案。几个月的鸿雁传书,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近了。于是,她决定从西北赶到江南来看看。
  那次见面,龚黎明给张仲芹留下了“比想象中还要好”的印象。
  2000年2月,张仲芹赶到平湖与龚黎明结婚,后调到平湖新仓中学任教。同年12月,他们的女儿出生了。

  热心夫妇 携手播撒爱心
  一个教师,毅然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残疾农民,这在世人的眼光里,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他们的婚姻被周围的很多人所不看好。然而,张仲芹的选择支撑起了一个崭新的家庭,也支撑起了龚黎明对未来的信心。
  张仲芹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下班回家后,她就要进入另外一个角色。每天吃好晚饭,张仲芹要陪丈夫散步,因为她知道,肢体的运动对于丈夫来说太重要了。丈夫身体不便,即使是洗脚水也需要她倒好,洗好脚还要按摩一阵。几年下来,原来拄着双拐的龚黎明扔掉了一根拐杖。
  这对当初并不被人看好的“外地媳妇本地郎”,不但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还热心帮助他人。
  龚黎明原本就是个古道热肠人,有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他就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他所热衷的事情上。多年来,他已经帮助了身边的很多残疾人找到了工作,结成了姻缘。他还成了村里的“法律专家”。村民家里有个什么纠纷,都爱找他来咨询,每到这时,他就会放下手边的工作,深入浅出地给村民分析道理。有时候,他还帮着村民写诉状、担任民事案件的代理人。
  在张仲芹眼里,身有残疾的丈夫和普通的男人没什么两样。婚后的日子,她更是越来越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他人品好,个性积极乐观,又富有社会责任感,我觉得他比很多男人都强。”
  张仲芹不但大力支持丈夫的社会工作,自己趁寒暑假在家里办起了一个免费的家庭学校,教村里的孩子画画、识字。每天下午2时左右,孩子们陆续赶到张老师的家里,所有的桌子都被搬进堂屋,孩子们听着张老师细细讲解,然后用稚嫩的笔,开始在白纸上画出纯真的童年。
  “我喜欢以这种方式与孩子们交流。学画画是在非常随意的环境下进行的,画累了,就讲故事,或者打打羽毛球,讲讲写作的技巧。这所家庭学校,已坚持3年了。”张仲芹说,“最初开办这个学校,只是因为觉得女儿一个人放假在家会很闷,就让她找来几个小伙伴一起玩。后来发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方式,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一条热线 解开心灵疙瘩
  如今这三口之家,已经是很多人羡慕的幸福家庭了。龚黎明会在闲暇时,和妻子切磋着搞些文学创作,或者唱唱卡拉OK、听听音乐。受父母亲的影响,才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也已经在各种舞蹈、音乐比赛中有所斩获。
  过着和美日子的龚黎明,看到身边的不少夫妻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甚至走到婚姻崩溃的边缘,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很想帮助他们,也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像自己家那样温馨。于是在去年,龚黎明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并且马上付诸实施了。
  他在大半年的时间里,每逢周末便独自一人到杭州参加培训,终于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中心颁发的“高级婚姻家庭指导师”证书。拿到证书之后,夫妻俩又琢磨着要找一个恰当的方式,来发挥一技之长。
  今年年初,热心的龚黎明被聘为新仓新居民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在和新居民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新居民由于忙于赚钱糊口,对待婚姻、感情、孩子的教育问题等方法过于简单、草率。特别是那些两地分居的夫妻,由于疏于情感交流或是生活习惯的差异,更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又勾起了龚黎明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新居民解开心灵疙瘩的想法。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妻子说了之后,她当即表示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今年3月5日,由他们创办的省内首条新居民情感热线“千里情缘”(0573-85306596)正式开通了。他们给热线取名“千里情缘”,一方面是为了纪念两个人的奇妙姻缘,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新居民通过热线找到自己的缘分和幸福。
  如今,每晚8时至9时,龚黎明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认真接听新居民的婚姻家庭情感咨询。
  “现在每天热线开通前,我都会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书房里,把热线咨询所需要用到的法律法规、相关资料整齐地放在案头,以备随时查询。然后我会泡上一杯茶,端坐在书桌前,心平气和地期待第一个电话进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严肃也很神圣的过程。”
  热线开通以来的这几个晚上,龚黎明已经接到了五十多个电话。每一个来电,他都认真倾听,并积极开导。有一个要三班倒的女工因为工作节奏的问题,不能很好地照顾家人和孩子,不被理解,于是打通了情感热线;有个爱上了男同事的服装厂女工,在两人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对方的态度“不是很认真”,无助的她也打通了情感热线;也有的人在打通电话之后,宿舍里来了小姐妹,只好匆忙挂掉……
  “热线开通后的压力,远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既然开通了热线,就要认真对待,不能心不在焉。到了热线开通的时间,再忙再累也要保证电话的畅通,不能让那些满怀期待的新居民失望!”
  龚黎明告诉记者,他现在又有一个新的想法,他正打算和妻子一起开一个博客,在线解答咨询,作为现在这个热线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