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5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一版:民生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和谐义工好比扁鹊的两个哥哥
徐烈 文/摄

  在舟山市普陀区的每一个社区里,都有挂着“和谐促进工作室”牌子的新“机构”,在那儿工作的都是不拿报酬的义工。这些热心人里有社区老人、治安积极分子、法律工作者,还有新居民骨干。他们按各人的特长分别组成信访化解组、治安防范组、法制宣传组、民情收集组、帮扶救助组、文明创建组,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合奏出了一部动人的和谐曲。

  小巷“老娘舅”
  沈家门街道东大社区有幢名为“劳动新楼”的八层住宅楼,12年前的“新楼”如今已成旧楼,由于管道经常堵塞,居民纠纷不断,楼下的责怪楼上的用水不慎,楼上的埋怨楼下的堵了水道。许多居民想找原先的开发商讨说法,还有的打算直接上访。
  眼看小小的落水管要惹出事端,住在楼里的胡瑞根坐不住了,他是社区“和谐促进工作室”的成员,怎能眼看身边的矛盾越闹越大。他找来“土专家”会诊,又三番五次垫钱请师傅修理,终于把整幢楼的管道疏通了,居民的思想疙瘩便也随之消除,多年的老邻居又恢复了和睦。
  在东大社区,像胡瑞根这样的“和谐义工”有22位,每天都有4位老人雷打不动地在“和谐促进工作室”轮流值班。东大社区是个拥挤的老居民区,磕磕碰碰的事还真不少。社区张主任说,社区干部人力有限,以前总是跟着矛盾疲于奔命,现在轻松多了。“这些‘和谐义工’就生活在居民中,有啥风吹草动的马上能感觉到,矛盾纠纷往往还在萌芽之中就被及时发现、化解了。”
  2月25日,有个患有心脏病的居民向“和谐义工”周德甫反映,住她家楼下的老夫妻每天天不亮就在家里折腾,这日子没法过了!周德甫一听就明白,是他“分管”的“重点对象”又惹了麻烦。那个79岁的老婆婆犯了老年痴呆症,多次走失都是他找回来的,现在又犯了“多动症”。周德甫找到老两口,先对他们坚持早锻炼表示赞赏,然后提出建议,请他们在邻居睡觉的“敏感时间”选择户外锻炼。“您一说还真管用,楼下的老人果真每天出去晨练了。”那位居民后来碰到周德甫连声道谢。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当了一辈子教师的周德甫还真敢揽这理不清的麻烦事。那天,正轮到周德甫值班,一位老人心急火燎地赶到“工作室”求助。原来,他女儿因为嗜赌连家都不管了,女婿一怒之下大打出手,把老婆赶出了家门,一个好端端的家眼看就要散了。周德甫不慌不忙找到夫妻两人,就他们各自的错误狠批了一通,然后开出“和好处方”:女的不能再赌、男的不能再打,为了断赌瘾,妻子只拿零花钱,家庭财务大权由丈夫掌管。于是,两口子破镜重圆,老丈人放心离开。

  星级“老干部”
  在展茅街道螺门社区,陈方欣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他原来当过村干部,现在是“和谐义工”,调解了不少村民间的矛盾以及外来民工与老板间发生的劳资纠纷。
  “他可是‘三星级’老头啊!”说起陈方欣,社区里的老人们既敬佩又羡慕。当上这“三星级老干部”可不容易,得经过小组互评、支部初评、社区联评、领导小组考评、张榜公示、街道审定等程序,只有最出色的义工才能当上。
  展茅街道为了鼓励“老干部”争当“和谐促进工作室”的“和谐义工”,开展了评选星级“老干部”活动,如今共有109位“老干部”达到了星级,其中5位三星级、14位二星级、90位一星级。“星级老干部”可不仅仅是个荣誉头衔,还能享受列席会议、健康体检等待遇。
  在普陀区各社区“和谐促进工作室”坐班的有615位老同志,各级党委政府共投入120余万元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这些老人虽然退休了,但工作照样干、先进照样评,个个干得热火朝天。居民之间有了难解的疙瘩,这些热心的长辈一出面,很少有说不开的事。
  两个外来民工的孩子在沈家门街头玩耍时,不巧撞上了一个端着面条送外卖的海鲜面馆老板娘,其中一个孩子被滚烫的面条烫伤。外来民工说:烫伤娃不赔可不行,俺有的是老乡,不怕你一家面馆!面馆老板也上了火:明明是你们家小孩自己撞上来的,怎么就赖上我们了?小小纠纷瞬间就会演变成新老居民之间的争斗,“和谐促进工作室”的老人们先是抱孩子上医院医治,后又劝说面馆老板拿出钱慰问,终于使大家都心平气和了。
  可老人们从这件小事中想得更多,沈家门的新居民越来越多,新老居民习俗习惯不同,一点小火星常会引发大纠纷,应该让大家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社区才能成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不久,老人们在社区开设了爱心服务点、推出了爱心服务车,向居民募集了8000余元善款和衣物用品,按需发放给贫困的新居民。这样一来,新老居民相互间多了感情交流、少了敌视和摩擦。大家都说,这些“和谐老人”是社区和谐的润滑剂。

  “良医”治未病
  在开发建设中,征地拆迁很容易引发矛盾纠纷。普陀区去年的开发建设力度前所未有,但社会矛盾波澜不惊,“和谐义工”在“和谐拆迁”中功不可没。
  小干岛上的东岙村在引进两家造船企业的过程中需要征用不少土地,尤其是八十多座坟墓的迁移成了难题,当地“拆坟比拆屋难”的风俗让开发商一筹莫展。这时,在“和谐促进工作室”当义工的张根法站出来了,这位有52年党龄的老党员先是做通亲属的工作带头拆了自家祖坟,还主动把一个上代的墓位让给其他村民。然后,他挨家挨户向乡亲们宣传开发建设的好处。
  “这些大道理其实我们都听过,但从老张伯口中说出来我们听得进。”村民们不吵不闹,自觉地拆迁了坟墓。两家造船企业顺利落户,其中一家当年就建成投产,给偏僻的小岛带来了生机。“和谐促进工作室”使开发建设少了矛盾冲突,多了和风细雨。
  人们只知扁鹊是古时名医,殊不知他不出名的两个哥哥医术更为高明。扁鹊有过这样的感慨:大哥的医术最高明,能察人于得病前;二哥的医术也高明,能施治于疾病初发时;他自己的医术不如两个哥哥,只能在疾患显现、病情严重时才进行治疗。
  在社区“和谐促进工作室”默默奉献的“和谐义工”们,何尝不是治未病的良医呢?他们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却在平凡中化解着矛盾、守护着平安。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普陀区的“和谐义工”共接待居民650人次,解决了385个群众诉求的生活难题,调处了830起民事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6.5%。全区民间纠纷大大减少,60%的居民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93.8%的社区被命名为“平安社区”。
  这些数据是枯燥的,但每一个枯燥的数据中都蕴涵着生动的和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