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青少年 危途盼牵引本版策划 王树范 撰稿 本报记者 朱兰英 通讯员 蔡卓识 冯煦 许勋磊
乐清市南塘派出所日前破获了一系列盗窃案,令办案民警感到震惊的是:13名参与盗窃的人员竟然都是在校的中学生,其中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12岁。据交代,从2007年11月底到12月底短短1个多月时间,他们共盗窃20多次,案值6000多元。 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可是,孩子们却常常偏离轨道。他们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孩子们说,其实大人一点也不了解我们的内心。
沉重的盗窃案
铁块越丢越多 乐清市的南塘镇位于雁荡山南麓,农业、水产养殖和外出经商是该镇的主要经济支柱。因为民风淳朴,镇上很少发生刑事案件。然而,去年12月,南塘镇却频繁出现盗窃案件,被盗的是镇上的一家铁厂和一家钢筋厂。 2007年12月27日早上,铁厂的老板发现自己的厂房内价值近1000元的铁块不见了。于是老板向乐清市公安局南塘派出所报案。两天后,南塘镇铁厂附近的一家钢筋厂的老板也跑进南塘派出所报案称:厂里遭窃。 老板的话让民警大吃一惊,从2007年11月底开始,铁厂和钢筋厂内就连续丢失铁块,因为刚开始丢失的铁块数量不多,所以两个老板没在意,也没有报案。可后来被盗的铁块越来越多,这才报了案。 其中一位老板说,他们厂少掉的铁块约有1吨重。他怀疑有可能是小孩子干的,因为有一次他曾撞见过几名男孩在偷铁块。
嫌疑人玩得忘乎所以 南塘派出所在对此案进行调查时发现,有几名还在读书的中学生近段时间每天都在附近镇上的网吧和游戏厅里上网打游戏,而且经常一上网就是一天一夜。在对学生家长进行询问时,家长表示,自己并没有给孩子那么多的零花钱。于是,大同和小同等几名中学生进入了警方的侦查视线。 在随后的调查中,民警发现大同和小同在学校里朋友很多,而且平时和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出手很大方。 12月29日下午,在进一步确认大同和小同的作案嫌疑后,穿着便衣的民警在南塘镇某游戏厅内找到了他们,当时他们正在喧嚣的游戏厅里玩得忘乎所以。 经审讯,14岁的小同和15岁的大同很快交代了他们伙同他人多次盗窃铁厂和钢筋厂里铁块的事实。 根据他们的交代,乐清警方先后找到了其他11名学生,其中有3名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派出所投案自首。至此,涉案学生达到了13名,其中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12岁。他们分工明确、分赃均匀、盗窃手法简单直接,盗窃所得的钱财几乎当天就花销光了。
盗窃队伍逐渐“壮大” 孩子们在作案期间的反常行为并没有引起家长和学校老师的足够重视。直到警方上门询问时,大人们才知道孩子们居然犯下了这么大的错。在派出所里,一些家长泪流满面:“我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去偷啊。” 办案民警介绍说,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同一所学校里读书的同学或同村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4岁的小艺是最早在他人的怂恿下实施盗窃的。2007年11月底,小艺和同学郑某认识了一个绰号叫“阿兵”的社会少年,他们跟“阿兵”聊得很投机,很快三人就成为好朋友。 有一天,“阿兵”告诉了小艺一个搞钱的“门路”:偷盗钢筋厂里的铁块,然后卖给收废品的人,可以得到很多钱。 在“阿兵”的怂恿下,他们三人结伴来到南塘镇的钢筋厂实施盗窃。郑某在门口望风,“阿兵”爬入厂房内实施盗窃,小艺则负责在旁边接应。 他们先把偷来的铁块藏在厂附近的草丛中,次日再卖给一个收废品的人。“阿兵”偷了几次后,就不再干了。可小艺却越偷越过瘾。不久之后,他的“事迹”在学校的同学和朋友间传开来,小同、大同等人纷纷加入了盗窃的队伍,并很快“壮大”到了13人之多。 后来,乐清警方对13名孩子作出行政处罚但不予执行的决定。孩子们还是回到了学校。 (文中的未成年人为化名)
涉案孩子说:“只是‘捡’了铁块去卖”
15岁的大同是这些孩子中作案相对较多的人。面对民警的审讯,他露出了恐惧的表情。大同认为,铁块就随意堆在工厂仓库的门口,他们的行为只能算是去厂里捡了铁块卖,而不是偷。尽管学校经常有法制教育课,但是这些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显然没有深入他的内心。 和他的许多同龄伙伴一样,大同酷爱到当地的一些地下游戏厅里玩游戏。这些非法游戏厅经常和警方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并不拒绝未成年人的进入。 “父母给我的零花钱只够我在游戏厅里玩一个下午。”大同说,“有一天我在玩游戏,身上的钱很快就花完了,只能看着别人玩。我心里很火,就想着要是有钱就好了。”就在他苦于零花钱太少的时候,他听说同学去铁厂“捡”铁块卖,每次都能卖不少钱,于是,他动心了。 他找了一个理由向邻居借了一辆电动三轮车,约上两个同学一起去偷了铁块,然后卖给了镇里一个收破烂的人。拿到钱后,3个人通宵上网,接着在清晨平分了剩余的钱,然后便背起书包去学校了。 “这一次以后,我发现这个方法蛮好的,除了父母给的零花钱外,我有了另一条来钱的途径。”大同说,此后他就经常去“捡”点铁块来卖,得到钱后就好好地吃一顿,玩的时候也更加潇洒一点。 面对民警,大同问:“我们的问题严重么,要坐牢么?”民警帮他分析了这个事件的性质,以及今后对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大同突然哭了。在之后的几次碰面中,大同开始主动向民警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还承诺: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再做这种事情了,马上要期末考试了,他会考好的。 记者手记: 一群十三四岁的中学生,能够算出一道高难度的数学题、写出一篇文采飞扬的作文,却不知道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是一种盗窃行为。这说明他们所接受的法制教育还不够多、不够深入,还不足以使得这些最基本的法律知识转化为他们内心的信念和思想道德品质。 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随着我省青少年法制宣传的普及,孩子们对法制教育应该并不陌生。 可是,法制教育不是“1+1=2”的数学题,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法制教育应该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的特点来进行,应该有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应该与学生产生互动,让他们能在各种活动中增强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
案件引出的沉思
给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劳虓虓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课题研究,发现近年来我省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低龄化、团伙化的特点,案件的总量有所增加,其中以侵财、伤害类案件为主。违法犯罪的原因70%是因为一时冲动、好奇和朋友义气。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法制教育不够深入固然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多发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问题的全部。 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弱、对社会认知不足、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容易受朋友的鼓动,所以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然而,目前一些地方的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偏差。 学校的课业压力过重,压制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其中一些孩子试图通过其他方式来寻求释放的途径;而家庭教育问题更多,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一些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还有一些家长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能包容其他的一切缺点,结果导致部分青少年自立能力差、法制公德意识淡薄。 这起案件还提出了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现在能够提供给青少年健康娱乐的场所和形式越来越少,在农村尤其突出。孩子们看场电影要花不少钱,想踢个足球没有场地,去少年宫路又太远。健康免费的文化娱乐场所正在从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中慢慢消失,这让一些孩子沉湎于网络和游戏。 在希望政府多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外,我们还希望能够建立社区和农村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机制。目前,杭州、宁波正在尝试在社区和农村建立一支针对青少年教育的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通过一对一的交谈方式,解决青少年的困惑,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要及时注意孩子的变化 乐清市公安局南塘派出所副所长 李冰峰
我们刚开始把大同和小同带到派出所时,他们还比较无所谓。耐心的谈话进行了几个小时后,孩子们才慢慢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说出了这一个多月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随着涉案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也越来越痛心。 他们平时不算是坏孩子,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很好。其中一个孩子的成绩在班级里是第2名,家长和老师一直都认为他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值得警惕的是,除了学习成绩外,家长和老师很少关心孩子的其他行为。 一些家长长期在外经商,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祖父母抚养,偶尔回家就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其他方面很少顾及。孩子们放学后去了哪些地方、干了什么事情,家长们一点也不知道。这种疏忽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反常的行为持续了1个多月,却没有一个家长发现。 同样,老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案子发生后,一名老师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这段时间,他的零花钱特别多。”这说明老师已经察觉到孩子身上的一些变化,却没有进一步深入地了解。 案子发生后,我们把学生家长和老师请到了一起,探讨应该如何教育和管束这些孩子,让他们今后能够远离违法犯罪。虽然说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但是我想,此案还是会给这些孩子带来一生的遗憾。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及时注意到孩子的变化,积极采取措施,这样的遗憾也许就不会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