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1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在这里,我们感觉很温暖”
杭城滞留旅客安置点目击记
本报记者 陈锦/文 本报记者 王志浩 陈立波/摄

image

  “虽然一时回不了家,但我们很安心,家里人也放心……”受大风雪影响,交通受阻,大批准备回家过年的旅客不得不滞留杭州。在这特殊时刻,杭州市设立了红星剧院、铁道大厦、体育馆、清泰立交桥、火车站地下停车库等安置点。昨天,记者走进了其中几个安置点。

  民警志愿者随时在身边
  昨天上午10点,记者来到杭州市体育馆。据了解,滞留在馆内的旅客大概有一千余人,多数为贵州人。
  由于旅客随身携带的物品较多,在这里值班的杭州下城区民警不停地在看台上巡逻,以防小偷下手。“一个小时巡查好几趟,同时提醒旅客将财物放置妥当。”
  贵州籍外来务工者刘刚告诉记者,1月29日傍晚,他正迷迷糊糊睡着,突然民警叫醒了他,告诉他钱包已 “裸露”在外,其中200元现金还“抛头露面”了。
  “谢谢你。要不是你,这钱只怕是不见了。”细细数了数钱包内的钱后,刘刚握着民警的手连声说道。
  同时,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也不停地穿梭在人群中,给滞留旅客送饮料等物品。“能够为这些在外地忙碌了一年的外来民工服务,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志愿者冯亮说。
  记者还从杭州火车东站了解到,驻浙某部队还专门为滞留旅客搭了遮风挡雨的帐篷,还驶来一辆野外炊事车,为他们免费提供热水和姜汤。

  打个免费电话报平安
  “妈妈,虽然现在不能坐车回家,但我们在这里挺好的”、“这里还有空调和电视”……记者在杭州市体育馆门口看到,不断有滞留旅客在伞棚内拨打电话。   
  在伞棚附近服务的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滞留旅客安心地留在安置点,他们在伞棚里安装了7部电话,供他们免费使用。
  32岁的柏贵宏来自贵州的一个偏远山区,在杭州从事机械工作。“我是27号买的火车票,昨天晚上来到这里。”柏贵宏说,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心里特别想家。
  见前面的人刚把电话挂断,柏贵宏抓起电话,快速地拨起电话。“快了快了,雪下得太大,火车开不了,等雪化了,我们就能回家。天气冷,你要多穿点衣服。”在电话里,柏贵宏一遍遍嘱咐自己的儿子。
  看到周围还有很多人等着打电话回家,柏贵宏恋恋不舍地挂断了电话。转过身后,眼圈有点红的柏贵宏向记者吐出一口长气:“家里的孩子们都很好,我放心啦。”

  文化盛宴让等待不寂寞
  温暖的体育馆内,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的外来民工坐在看台的座位上,聚精会神地看着由杭州下城区志愿者艺术慰问团表演的舞蹈、民乐、口技等节目。
  看着滑稽的口技表演,贵州籍外来务工者刘丽和7岁的女儿笑个不停。“没想到,不仅有24小时不间断供应暖气的空调,还有文艺节目。在这里,我们感觉很温暖。”刘丽说。
  一直在舞台上忙着安排节目的杭州下城区志愿者艺术慰问团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大早他们就匆匆赶到体育馆内,为滞留在这里的旅客送上一场场“文化盛宴”,“帮助滞留在这里的旅客缓解紧张情绪”。
  同时,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携手96345便民服务以及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来电视机放置在体育馆室内的不同位置,将电视节目传输到等待的旅客眼前。及时的交通动态信息、丰富的资讯节目和精彩的影视剧,让等待的旅客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