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特刊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放飞无限梦想
——本报新闻人物新年新愿景

  □撰稿:朱兰英、陈卓、余春红、朱乔夫、汪嘉林、曹志男、徐晓、肖韩(实习生)
  □摄影:王志浩(署名的除外)

  2007,在一桩桩法治事件的报道、一个个法治人物的刻画中,他们被“定格”。2008,这些曾经“书写”历史的人们又有怎样的冀望?他们是曾经震撼了我们的普通人,他们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见证法治足印的人,他们的愿望是朴实的民间期待,也是法治的民间期望。

  他是出了名的“点子警察”,是百姓心目中的“明星”。2007年,这位“点子警察”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工作中依旧新点子层出不穷。他还写了一本新书,说的还是他的社区警务。
  王法金:愿社区的和谐汇聚成社会的和谐
  在元旦前几天,大家期盼着放假时,王法金依然忙碌。他记挂着那些生活困难的社区居民,过年前要给他们送一壶油、送一袋米。“不值什么钱,却代表着一名社区民警的心意。”同时,他还要继续奔波于各个部门之间,为大家做宣传十七大精神的报告。
  2008年,王法金的愿望很多。
  他希望能够想出更好的防范措施,让社区里的侵财性案件再少点;他希望青少年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远离违法犯罪;他还希望更多的群众能够参与到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中来,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成为治安防范的主体。
  身为社区民警,2007年,令王法金惊喜的是,“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被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
  王法金一直坚持,社区民警要实现“管人者”向“服务者”的转变,实现群众上门办事求助向民警送服务管理上群众家门的转变,实现由定时工作向提供全天候不定时服务转变,实现由社区民警主导向群众当家作主转变。这些转变,将在2008年的全省社区警务工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社区民警的努力,促使每一个社区和谐了,才能一点点积累成全社会的大和谐。这当是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的意义所在。”王法金说。

  他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全国劳动模范。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每年都要向社会征集议案,2007年是第10个年头。所不同的是,2007年1月,他通过本报向读者征集议案,从而架起了人大代表与群众面对面的桥梁。不少读者的意见,被带到了全国“两会”上。
  赵林中:对企业来说,社会责任至关重要
  印象中,赵林中永远挂着笑容,憨厚而温暖。这样的温暖是由内而外发自肺腑的。他总说,人大代表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责任。
  新年,身为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的他,最牵挂的是困难职工。“我们的企业比较特殊,从1992年开始,先后兼并了22家困难企业,拥有万余名职工,每年都有职工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急难。”
  1996年,在赵林中的倡导下,“富润”建立了公司困难职工基金会,并制定《困难职工基金会章程》。按照《章程》规定,富润的职工每月捐款1元;干部、党员每月捐款3元;厂长经理、高级职工每年至少要将年度考核奖和重要工作奖的10%捐给特困基金会。10年来,基金会已募集资金400余万元。
  赵林中希望,这些钱能给困难职工的新年带去温暖。“企业的‘企’,上面是个‘人’字,下面是个‘止’字,如果不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那么这个企业便会停止前进。”他认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爱心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管理者的职业生涯能走多远;对于企业来说,社会责任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企业生命的长短。

  杭州延安路和庆春路的交叉口有一座红楼,已经修缮成杭州城市建设展览中心的它,却遗漏了一段重要的司法历史。两位老同志的执着引起了本报的关注,本报的跟踪报道又引起了有关方面和社会的关注。如今,红楼陈列馆展示的前言和展板,重新将解放后“杭州市人民法院”这段历史补充了进去。
  周仪笙、李伟民:为延续一个城市的记忆尽力
  夏日里认真执着的努力,在冬日里成了温暖的回忆。
  周仪笙和李伟民两位老人,都是政法战线上的老同志,也是时空变迁的见证者。时隔半年,两位老人说起这段经历依然动情:“今年若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还会义不容辞地去做。”
  他们的新年愿望总是和这些不能忘却的记忆分不开的。
  前不久,周仪笙提供给杭州市档案馆的抗美援朝宣传腰鼓队的照片(也曾在本报刊登过),获得了首届“杭州印象”纪实摄影作品大赛的优秀奖,这是对重拾那段珍贵记忆的另一种肯定。
  李伟民则一直热心地为政法工作的历史记录耕耘着。2007年,一部关于杭州历史的书籍中涉及政法工作的内容,也凝聚着他的心血。
  2008年,他们还会继续关注国家大事,尤其是和政法工作有关的内容,为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环顾周围,他们仍然时刻准备着以自己的经历、以保存的资料,为延续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尽一份力。
  他们还希望,新年里,每个去过红楼的人都能从更加完整的历史记载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感悟。
  陈卓 摄

  他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可是,他家藏的法律专业书籍足以开一家小型图书馆。1993年以来,这位老人参加了12次全国司法考试(2002年之前为全国律考)。2007年,他又一次走进了司法考试的考场。
  施祖林:愿法律的力量温暖更多人
  施祖林说,其实通过司法考试对于他这样一个老人来说,已没有什么实际利益,但这是他心中的一个梦想,他渴望公平正义能得到有力的伸张。
  虽然一直没有取得过律师资格,但从1982年开始,施祖林便以公民代理的身份免费为上千人打了数百场维权官司。一封封感谢信、一卷卷已然发黄的卷宗,是他最珍惜的“财富”。
  在新年中,老施最牵挂的依然是那些被称为“困难群体”的人们。就在前不久,一位安徽小伙子找到了老施,因为春节即将到来,他想早点回家与亲人团聚,可企业老板说什么也不肯发放已拖欠多时的工钱。原本打算到杭州儿子家过节的老施,又一次忙碌开了。
  说起2007年的司法考试,老施的情绪很复杂。他在这个考场上“奋战”了太长时间。感情?梦想?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力量让他一直坚持到现在。但有一点,他很明白,十七大让他心中暖流潺潺,关注民生宣传法制正是自己不懈的追求!
  2008年,老施将继续奋战司法考试。他希望自己能顺利通过,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人。老施说,法律的力量让他感到了温暖,他希望这力量能让更多人感到温暖。

  杭州有一对与自行车结缘的“平民英雄”兄弟。哥哥孔胜跃是杭州下城交警大队三中队的一名交警,11年来,他追回了4000余辆被盗自行车,并亲手将其中2000余辆完璧归赵。弟弟孔胜东是杭州28路公交车的司机,1986年在自家楼下建起“共产党员义务修车铺”后,每周六晚上都准时开张,21年来义务修车22000多辆次。
  孔氏兄弟:希望我们的付出使大家满意
  “作为一名交警,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在来年为老百姓提供一个更快捷、有序的交通环境,让老百姓的出行更方便。”新年来临,刚刚上路执勤回来的孔胜跃说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新年愿望。
  孔胜跃和他的同事们,正忙着进一步维持好中队辖区内的交通秩序,为打造“畅通工程”努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做到零事故和零投诉。同时,孔胜跃每天执勤还是很注意过往的自行车,看看有没有偷车贼露出马脚,因为岁末年初正是不少想“捞一把回家过年”的偷车贼的活跃期。
  说起自行车,孔胜跃还有个很实在的愿望:“我想给市民们提个醒,现在自行车牌照取消了,但别忘了把购车发票号打到自行车上。”他说,这样一来,警方才能根据钢号迅速找到被盗自行车的主人。
  而作为首届杭州十大平民英雄之一、全国劳模及十七大代表,弟弟孔胜东的新年愿望是:让每一名乘坐28路公交车的乘客能对车里的环境感到满意,将每个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让老百姓的出行更便捷。

  吴依菲6岁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为了给她治病,家里已倾其所有。无奈,她的警察父亲吴祖法向报社发出了求助信。通过我们的报道,无数读者记住了小依菲的呼喊:“妈妈,别放弃我,我想活下去!”我们的热线电话和QQ群被读者的热情和爱心撑爆了,报社同事也主动为小依菲捐款。
  小依菲:到有月光的地方帮我许个愿吧
  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爱和祝福却是无限的。
  远在北京的依菲变得越来越坚强。
  2007年11月12日,她走进了移植仓,手术方案是“父亲的骨髓400~500毫升+父亲的外周血干细胞+杭州的脐血”。从那一天起,记者不断收到吴祖法发来的的短信,里头记录着依菲进仓后的点点滴滴,也记录着依菲的坚强。
  2007年11月27日20点46分,短信说:“女儿今天化疗第六天,随着化疗剂量的加重,精气也越来越差,毫无精神。今天早晨六点钟给女儿送饭,我趴在移植仓的窗外,面对她因化疗剂量偏重而恶心呕吐不止,泪流满面,心如刀绞。女儿很懂事,见我流泪,反过来安慰我说‘爸爸,别哭’。”就这样,隔着三层玻璃的父女俩,彼此鼓励着,一同战斗着。
  依菲在仓里度过了整整33天,出来后的每一天都要“时时处处事事必须特别小心细致,一旦感染,严重的话会有生命危险的”。然而,她还是出现了病毒感染,正在用药。她的妈妈坚强地告诉记者,不怕,这个病毒是常见的。
  2008年1月1日,是依菲走出移植仓的第20天。她对妈妈说:“帮我许个愿,好么?找一个有月光的地方。”依菲想出院了。
  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要成为健康人有10步路要走,移植仅仅只是其中的1步,安全地过完2008年才算走完了8步。可是依菲说,不怕,会好的。漫长的求医经历让一家人都变得格外坚强,也让她们的2008年艰辛却充满希望。

  父亲离异后又组成了新的家庭,常年在外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17岁的儿子小军和母亲在一起,生活更是艰难。因为抚养费问题,父子官司一触即发。本报记者介入后,小军和父亲第一次彻底、坦诚地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最终就抚养费问题达成了协议。
  小军:从现在起开始高考冲刺
  “现在碰到开学,妈妈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四处为我凑学费了。”虽然小军父亲给的抚养费不多,但是听得出来,父亲的分担还是让小军和母亲轻松了很多。
  2007年12月28日晚上9点半,小军晚自习结束后,记者终于联系上了他。小军念高三了,学校抓得特别紧。再过一个多月,这学期的期末考试就到了。
  对一名高三学生来说,新的一年有太多的期待和繁重的任务,对小军来说尤其如此。能不能有个好成绩完成高中学业,能不能上大学,能不能上好点的大学……是小军和母亲揣在心里最大的事。而这些,都将在新的一年揭晓。
  “比以前稍微进步了些,现在在班里排十二三名。”老师估计小军可以考个“三本”,但小军对自己的期待更高,他说要再努力点,争取考个“二本”,这样可选择的高校就多一点,可以选学费便宜点的读。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小军从现在起就要冲刺了。而我们,为小军的好学和上进高兴,更要送上我们的新年祝福:愿小军梦想成真,2008年高考考出好成绩,顺利迈进象牙塔。

  她历经3年艰辛,为一位四川来杭的务工者追讨工伤赔偿,并因此成为杭州的“平民英雄”。可是,这个荣誉却引来了工伤案一审代理律师朱惠忠的质疑。律师在网上发帖,指责杨桂英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是一个由谎言制造出来的“平民英雄”。于是,杨桂英为自己的名誉打起了官司。
  杨桂英:在行善的大道上不会有疑虑和畏缩
  公道自在人心,2007年12月28日,杨桂英的“名誉之战”取得了胜利——杭州市西湖区法院一审判决朱惠忠构成了对杨桂英的名誉侵权,而杨桂英在媒体发布的声明则是为了澄清事实,不构成对朱惠忠的名誉侵权。
  官司虽然赢了,但杨桂英并不得意,她至今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对自己一心向善的行为“抹黑”。
  然而,毕竟是一位善者。杨桂英说:“官司本身不会对我心灵深处的善产生任何影响,就在有人发帖子诽谤我的时候,我在病房中和有关部门签订了捐献眼角膜的协议。其实,这次的诉讼倒让我对‘善’的看法更加全面和深刻了。对一些诽谤和诬陷他人的行为,勇敢地站出来进行回击,又何尝不是一种善举呢?”
  杨桂英说,虽然她受到了伤害,但她决不会在行善的大道上有任何疑虑和畏缩,她将义无反顾地继续自己的善行。同时,杨桂英也真诚地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行善的队伍中来。

  曾经是空军飞机机械师的他,离开部队后当起了街道调解委员会主任。因为对人民调解的特殊感悟,因为对社区矫正的特殊体验,因为对社区和家庭和谐的特殊思考,他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用自己的经历、朴实的话语,讲述了普通人对和谐的领悟。
  沈寅弟:争取司法所工作再上新台阶
  再次见到沈寅弟,说起几年来的社区矫正工作,他喜上眉梢。
  回忆起一个被判死缓、在青海某监狱度过23年后回到社区的矫正对象,从悲观厌世到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改变;一个因职务侵占被判三缓五的高级技工,从无法面对单位员工到为单位减少2000多万美元生产成本的转变,沈寅弟深深感到,社区矫正的责任和意义越来越显得重大。
  沈寅弟说,2008年,他的目标很简单,工作重点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一个卓有成效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建设一个全方位、立体型的帮教监管网络是他在今后的时间里努力要完成的工作;二是一如既往地对人民调解工作投入全部的感情,“因为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不过,沈寅弟还有一点“野心”:望江街道的人民调解工作已经获得了全国最高荣誉,他们还要将望江司法所建设成全国最好的司法所之一,让所有希望得到司法所帮助的人,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2006年5月6日晚,在慈溪打工的陈伟以自己的智慧驱散了4名歹徒,救了两名学生。事后,他遭到歹徒报复,被砍成重伤。“智斗歹徒算不算见义勇为?”在本报多方奔走呼吁下,2007年4月30日,陈伟终于拿到了“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证书。而这个没有先例的个案,也引发了大家对见义勇为相关法律制度的深度思考。
  陈伟:我坚信生活会好起来的
  2007岁末,记者再次找到了陈伟。
  受伤后,陈伟的身体留下了一些残疾,给找工作带来一些困难。此前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家中做康复治疗。“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得到工伤赔偿。”陈伟说,由于目前还没有关于见义勇为构成工伤的明确规定,所以这么长时间了,他的医药费等还没有赔偿落实,除了两名罪犯赔偿了3000多元医疗费外,还有数万元的借款无从着落。他的家人也一直为此在奔走。
  不过,陈伟说,自从受到社会肯定后,他的内心得到了很多安慰,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他一直坚信生活会慢慢好起来,还相信自己可以得到应得的工伤补偿。此外,他还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好好孝顺为他奔波了一生的老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