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追薪“绿色通道”为民工消了气维了权
本报记者 李道演 通讯员 钱世军

  又到一年岁末时,企业拖欠外来务工人员工资再次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带上打工赚来的血汗钱回家”成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最大心愿。在舟山市打工的外来人员并不为“欠薪”感到紧张,因为他们有为他们撑腰的“娘家”——法律援助中心。
  据了解,今年以来,舟山市的法律援助中心已为25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追回欠薪250多万元,接受法律咨询1000余批次。

  开启“绿色通道”
  前不久,舟山定海区岑港镇某科技有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连续3个月拖欠工资,致使91名打工者群情激愤,随时会发生群体性冲突事件。
  定海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启动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急事特办,迅速稳定了民工们的急躁情绪,引导他们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并指派两名律师马上接手办理该案件。
  援助律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仔细计算出被拖欠的民工工资、经济补偿金、社保金等达160多万元,而该公司账面上已没有资金,75%的固定资产也已经抵押给银行。援助律师立即向定海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同时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对该企业进行财产保全。目前,定海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已立了案。
  “我们会努力争取,让所有民工兄弟拿着应得的工钱安心地回家过年。”定海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该区已经接待了4起类似的群体诉讼案件,每起均牵涉到民工10人以上,都是讨要工资或养老保险金的。前三次经过法律援助中心的努力,所欠工资都已经顺利发放到了民工手中。

  “专案组”联手追薪
  今年8月开始,舟山市司法局建立了司法行政服务重大项目专项经营工作机制,这项机制不仅为该市重大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也为外来民工在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劳资纠纷提供法律援助。
  9月初,38名来自河南、安徽、河北等地的工人,在岱山县一个重大工程建设中,遭遇工程款拖欠,涉案标的达110余万元。
  得知消息后,岱山县司法局、信访局联合调处,并由县法律援助中心牵头组建专案组,快速展开援助工作。
  专案组一方面详细调查案情,敦促涉案公司依法办事,及时足额给付工人工程款;另一方面深入工人当中,安抚他们的情绪,劝导他们依法维权、理性维权。
  经过反复的协商调解,一周后,首笔61万余元拖欠款全部结算到位,剩余部分由县法援中心指定的律师以诉讼形式进行追讨。
  此后,岱山法院快速立案,在12月3日这一天,该案的最后一笔43万余元拖欠款也交到了这38名民工手中。至此,这起涉及重大项目的劳资纠纷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用真情做实法律援助”
  “欠薪,是外来务工人员求助最多的。”舟山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徐爱华说,“民工们只要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我们便会派律师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
  徐爱华介绍说,在今年受理的781件法律援助案件中,有1/3涉及到追薪问题,其中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
  “建筑行业之所以经常发生欠薪问题,关键原因是存在项目层层转包”。对于办理建筑行业追薪案件,徐爱华最大的感受是证据采集难度非常大。徐爱华分析说,由于建筑项目的层层转包,民工基本上都没有同承包人签订劳动合同,再加上民工流动性大、涉案人数多等原因,追薪过程非常艰难。
  事后的法律援助仅仅起到疗伤的作用,不是解决欠薪问题的根本手段。为此,徐爱华经常带领法援中心的工作人员深入到工地、企业中去,向民工兄弟宣传相关法律知识,提醒他们提高维权意识。
  舟山市司法局局长张光明表示,“用真情做实法律援助”是司法行政部门一项实实在在的职能工作,以法律援助的方式帮助民工追薪可以起到良好的社会效应,也为明年更好地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奠定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