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三版:维权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装修中的“黑洞”令人吃惊
本报记者 朱乔夫 通讯员 绍消委 配图:毕传国

  前不久,绍兴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对家庭住宅装饰市场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消费者对房子的装修显得非常谨慎仔细,但实际装修中,仍有40.7%的消费者认为家装公司的服务质量极差;认为家装公司偷工减料和使用劣质装饰材料的,分别占33.3%和29.3%。
  对此,绍兴市消保委发布了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装修中的一些陷阱,并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陷阱一:设计图瞒天过海
  众所周知,一间装修漂亮的新居全靠过硬的设计图稿,所以消费者对家装公司提供的设计图都会非常重视。但恰恰是此图,存在很大的“猫腻”。
  有些家装公司会在设计上做手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比如,增加不必要的装修项目,测量和设计时有意多报、谎报,加大工程量。有些家装公司为了减少运作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在设计上统一“模式化”,用几张好的设计版图“套用”各种装修效果图,实际效果却并非如此。

  提醒:对此,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装修时先不要急于寻找家装公司,而是应全面系统地对自己的房屋进行评估,对各种装修材料进行一次市场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消费者可以咨询、参考周围最近刚装修好的房屋设计样式,自己勾画一张“草图”,做到胸有成竹,有效控制成本。

  陷阱二:做预算欲擒故纵
  根据调查来看,家装公司的利润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估价、预算,如果是包料装修,那利润更大。因此,家装公司往往会在做预算时多算总价,也便于消费者讨价还价后做个“顺水人情”。
  还有,家装公司往往会在丈量材料时“手下留情”,将一米长的材料丈量成90厘米,让消费者多花不必要的材料费。

  提醒:对此,消费者自己要有主见,用什么材料、价格多少,就算不能完全了解也要能知道个大概,全程“跟踪”材料测量的进程,注意其中是否有“水分”。
  家装公司确认下来的预算都要明确写到合同里,以免“节外生枝”。

  陷阱三:买材料暗渡陈仓
  一般来说,家装公司派去买材料的人,往往和建材市场上的商家有长期合作关系,对于其中的“好处”双方都“心中有数”。像虚报材料价格、选定的高档材料偷换为低档材料、整箱地板类的产品抽出其中一两块等手段,都是家装公司常玩的“花样”,消费者要特别留心。
  
  提醒:消费者要想不被玩弄,就要多花点时间对建材市场的同类产品货比三家,寻求合理价格。另外,不要贪小失大,随意听取买材料人的“推荐”,尽量不到小店去购买,对于品牌材料尽量去专卖店问价。当然,消费者应保存所有商品的合同和发票,并当场验货。

  陷阱四:开工后混水摸鱼
  调查结果显示,装修效果不符合实际需要或者不合理而引发的纠纷很多。其中包括装修工偷工减料,人为的丢三落四,随意更改设计等等。有时,装修工还故意说某地方碰到所谓的结构不合理等“实际问题”,需要改变设计,从而偷懒或者私扣省下的材料。
  
  提醒:对于这样的花招,消保委认为,消费者可以事先在合同中明确装修期限,合理咨询家装公司对于像刷漆的遍数等等细节,并在合同中明确下来。
  对于拖延工程、消极怠工等情况,应该事先在合同中制定出双方接受的处理方法;对于严重破坏实际设计图效果或施工中使房屋受损的,还要明确赔偿方式;甚至可以列出,出现哪些不可容忍的纠纷时投诉的受理单位(如消保委、仲裁委、法院等),尽量不要选择装修公司指定的受理单位。